主编了《巴县志》的向楚

时间:2022-08-30 01:20:30

向楚(1877~1961),字仙乔,重庆巴县(今巴南区)人。五岁启蒙读书,八岁入私塾,旋即考入县学,后以优异成绩进东川书院。该书院时为本埠最高学府,山长赵熙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川中五老七贤之一。在赵熙的指点下,向楚致力于汉唐经学和声韵文字学,时人将他与周善培、江庸合称为四川的“老三杰”。

1901年,泸州知府沈秉蕉创办“经纬学堂”,请赵熙担任监督,赵邀向楚同往任教。向楚时常向学生灌输新知识,其后成为辛亥革命骨干的谢持、曹笃、黄复生、陶闺士、吴玉章等人,均曾受教于向楚。1906年重庆同盟会支部成立,杨庶堪介绍向楚加入。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曾顾虑入盟以后要担风险。情绪颇感不安。但我相信主盟人孙中山先生和介绍人杨庶堪。杨为我多年密友,他尚不怕,我又何所畏惧。吾师赵熙曾讥我‘趋时’,当时只好相应不理。”

1909年至1910年间,向楚在重庆府中学堂任教,他以章太炎等人的文章为教材,揭露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质,启发学生树立民主革命思想。杨庶堪、熊克武、张培爵等人组织乙辛学社,向楚也加入了这个组织。辛亥起义前,同盟会分配向楚负责文字宣传和草拟书札文告。

1911年11月22日,重庆辛亥起义成功。当天晚上。向楚受命率领士兵接收了大清银行和官办的浚川银行。将重要账簿票据一并提走,并缴获两行全部存款270万元。第二天重庆蜀军政府宣布成立。向楚被委任为秘书院院长。不久成渝两军政府合并,重庆设置镇抚府,向楚被委任为民政厅厅长。

1913年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向楚任讨袁军民政厅总务处长和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等职。9月,讨袁战争失败,向楚家被查抄,他亦遭通缉,被迫逃往上海,化名教书度日,过着漂泊穷困的生活。

1917年冬。向楚奉孙中山密令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1918年。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四川省长。向楚为政务厅长。后因杨庶堪与熊克武政见不合。辞职赴上海。由向楚省长。此时四川军队派系林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向楚乃决定弃政从教。于1924年应聘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国文系主任。

1928年,向楚四川省教育厅长兼成都公立中国文学院院长职。1931年四川大学成立,向楚先后任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和文科研究所所长等职。向楚的最大贡献,是主编了《巴县志》。

原来,重庆城实际上就是老巴县的地盘,《巴县志》就是编写老重庆的根底。长久以来,本埠史家曾多次修缮《巴县志》,均因种种原因未得大成。

向楚的脾气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1933年他受聘为总纂后,深知必须摆脱尘俗琐务,名利缰索,专一于此。还要如翰林院那样,有几位硬笔杆子。于是,他登门拜访前清举人梅际郇、秀才文伯鲁等人,恳请他们出山相助。每天有一碗醪糟荷包蛋过早,午晚饭桌上有砂罐煨得烂烂的猪蹄猪肘,旁人是不能伸筷的。马褂也替他们换新,并由杂役浆洗得干干净净。精诚所至,同仁为之动容,纷纷效力,立表目,订条例。大家志趣相投,谈天说地,其乐也无穷。

编史首在公允,不该记住的让宽容替代,不敢忘却的刻在心底。向楚带领众人遍阅古册考证推敲,注重史料翔实,言近旨远,行文流畅。历史正在悄然逝去,记忆也在日益淡薄,文化名城重庆应该有―部拿得出手的地方志,这个使命要由向楚他们完成。

那年月,下半城的老巴县衙门电力不足,入夜只有几束荧荧弱光,伴着向楚和几位老学究在钻故纸堆。哄抬于先,必速朽于后;哄抬愈烈,朽之也愈烈。因此,阿谀奉承之作首先要排除。尽管资料那么多,大家居然统一得那么准确,可见在一些基本概念上,文人仍存在着稳固的共识。史学,在向楚心中始终是神圣的。

旧《巴县志》原有“疆域”、“职官”、“建置”等11类,向楚因时制宜,增加了“学校”、“商业”、“交通”、“选举”、“市政”、“物产”、“革命军始末”等共23类,保存了大量明清以来的珍贵资料。而凡有关外事纠纷、教案等,他都详细地选载在“交涉”一卷中,立意“存晚清丧权辱国之耻,人民知以振作自奋”。“赋役”卷亦记载甚细,对云南、贵州以及四川各军阀在重庆所征之苛捐杂税详尽实录,处处揭示症结,冀为国家将来振兴之日有所参考。向楚亲自撰写的是《革命军始末》、《事纪》、《叙录》等篇,有的是他的亲身经历,有的是网罗有史以来关于巴县之编年纪事于一炉,为历代治乱因革之博览。

1937年,耗时四年的《巴县志》面世,处处良史笔法,取舍审慎周密,博得学界交口赞誉。至今,专家学者想要研究重庆的历史风物,《巴县志》仍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上一篇:再读经典.《古城重庆》 下一篇:新中国邮票上的重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