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创新的面纱并解读创新

时间:2022-08-30 12:44:34

揭开创新的面纱并解读创新

当你没有接触“创新”这个概念时,或许会觉得它很神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有的家长会问:“我是凡夫俗子,也能创新吗?还能引导孩子创新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创新人人都会,创新天天都有。例如,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发现冬天小朋友们戴的手套老是丢失,她萌发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念头,发明了“藏在衣服里的手套”,把衣服上的口袋变成了手套的形状,一举两得。又如,塑料拖鞋是穿前不穿后,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发明了拉链拖鞋,使拖鞋的前后可以随意变换,还延长了拖鞋的寿命。再如,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就发现火柴点燃后,火柴杆扔掉了太浪费,就发明了“双头火柴”,节省了原材料。由此可见,创新在日常生活中,触目皆是,我们不要把它神秘化。

创新有大有小。氢弹爆炸,卫星上天,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这类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是人类的辉煌成果;而电源插座由单孔变多孔,一把普通小刀变成多功能刀,也同样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创新又很寻常。只要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有可供发掘的创新潜能。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处于休眠状态,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所谓“伟人”与“常人”,其实在智商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在于开发的程度不同。一般来说,伟人高度自信,他们相信自己的潜能,能勇于开发自己,敢于表现自己,从而大大激发了内在的潜能,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而常人总以为自己能力不大,潜力有限,故而高的目标不敢追求,艰难的事情不敢做,美好的前景不敢想,从而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迈不开前进的步伐。所以,对常人而言,潜能不是有与无、大与小的问题,而是怎样得到有效的开发与调动的问题。

日本味精厂女工为老板出的主意是:将味精的瓶盖口留大一点,让厨娘每次多抖下5颗味精,使社会的味精消费量增加许多。日本玻璃厂一女工想出的点子是:奶瓶上应该附加一支温度计,以便随时知道牛奶的温度,避免烫伤婴儿的嘴。日本三洋公司技术员大川问太太,使用冰箱时,有什么不方便?太太说:“每次开冰箱时,冷气大量往外冒,实在可惜。”由此,大川设计了双门冰箱……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创意,实际上都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千万别小看了它。

所以说,创新并不是能人的专利,即使是平常的人同样可以产生含金量很高的创意。创新不分贵贱,思维正常的人,都是创新的主人。

那么,创新究竟具有哪些必备的要素呢?

一、创新需要深入观察

有个阿拉伯人在荒原上寻找自己的伙伴。找到傍晚,他遇上一个牧民。牧民说,我没见过你的伙伴,但我知道,他是个胖子,又是个瘸子,手里拄着拐杖,牵着骆驼,骆驼瞎了一只眼,背上驮着蜜。

阿拉伯人高兴极了:你知道得这么清楚,肯定见过他了,他在哪里?快告诉我!

牧民说,我还知道他在这棵树下休息了3小时,但是我确实没有见过他。

阿拉伯人愤怒了。

牧民不紧不慢地说,我是观察出来的:你看他的脚印,比你和我的脚印都深,说明他体重大、身体胖;再看,左边脚印更深更大,右边的又浅又小,这只能是个瘸子,而且拄着拐杖;你往路边看,右边的草被啃了,左边的长得好好的,说明骆驼瞎了左眼;至于蜜,瞧,它引来了许多蚂蚁。

阿拉伯人又问:那你怎么知道他在树下休息3个小时呢?

牧民笑了,瞧,树下的痕迹告诉我的。牧民指着树下那块地面说:他开始在这里休息,慢慢移动到那里,经验告诉我,树影移动这段距离大约需要3 个小时。

阿拉伯人根据牧民提供的信息,很快地找到了他的伙伴。

所以说,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基础。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又是创新的重要组成因素,也可以说是创新的眼睛。人缺少了眼睛寸步难行,创新缺少观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观察力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而获得的。从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需要丰富的想象

想象,也是组成创新的重要因素。因为借助于想像力,我们不仅可以回溯过去,展望未来,还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的认识扩展到宏观世界,更可以依靠想像力,创造出新的奇妙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办法来。生物学家根据一具古生物化石,就能凭想象去推测出古生物的原有形态;建筑工程师只看到设计图纸,就能想象出是一座什么样的高楼大厦;侦察人员只听到犯罪现场目击者提供的某些情况,便能想象出罪犯的身高、体重和模样……。请看如下的例子:

有一天,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问一群小朋友:“花儿为什么开了?”

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

另一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张开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在唱什么歌。”

第四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孩子们比一比,看看哪个穿的衣服更美丽。”

年轻的老师被感动了。因为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是:“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孩子们的答案多好啊,想象丰富,创新意识强,内容多姿多彩。相比之下,老师的“标准答案”却显得枯燥乏味,毫无创意。

这里,再讲一个故事:

有一年,竹禅和尚云游北京,被召到宫里去作画。那时宫里画家很多,各有所长。一天,一名宦官向画家们宣布:“这里有一张五尺宣纸,慈禧太后要画一幅九尺高的观世音菩萨的站立像,谁来接旨?”画家中无一人敢应命,因为五尺纸怎能画九尺高的佛像呢?这时,竹禅想了一想就说:“我来接!”说完,他磨墨展纸,一挥而就。大家一看,无不惊奇叹绝,心悦诚服。此画传到慈禧手中,慈禧也连连称赞,甚至表示自愿“受法出家”,并叫竹禅和尚作为“承保人”呢。据说后来慈禧被称为“老佛爷”,就是由此开始的。

原来,竹禅画的观音和大家常画的没有多大差异,只是把观音画成了弯腰在拾净水瓶中的柳枝,如果观音直起腰来则正合九尺。

一般画家不能画的,竹禅画出来了。竹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想象,丰富的想象,突破常规的想象

上一篇:MAX517和单片机的I2C总线数据通信 下一篇:胶原纤维是构成皮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