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贞节牌坊

时间:2022-08-30 11:27:45

在安徽农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牌坊村”。那天,天上下着细雨,我打着伞漫步在把七座贞节牌坊串在一起的青石甬道上,思绪飘向几百年前这些牌坊刚刚建造的时代,感慨万千。

首先感慨于公权对私人生活的干预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世界上,极少见到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关心一个农村寡妇是守贞还是再嫁了这样一个纯属私生活领域的琐碎问题。接下来要感慨的就是这种力度的表彰将对社会习俗和人的观念产生多么长久、广泛的影响,以致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后,在帝制被一个世纪之后,在中国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在社会生活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它的影响还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支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

不久前对中国农村妇女的一项调查发现,传统的观念还是相当盛行的:在调查列出“女子比生命还重要”这一价值观让被调查者评价时,选择“同意”的农村妇女竟然占到72.37%的高比例;不同意的仅有27.63%。这就解释了传媒中常常报导的一类新闻:女子被逼就跳楼自尽以保。从她们的生死选择、传媒的正面报导和妇联的慰问褒奖,都可以看到重于生命的潜台词。

然而,在中国进入现代之后,人们的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由此产生的观念是把人的生命的价值摆在之上的。根据近期的调查,我国婚前的比例在初婚人群中已达六七成,说明传统的观念正在渐渐被年轻一代抛弃。在一般城市青年的心目中,尽管婚前贞节有人看得比较重,有人看得比较轻,但是婚前已经被视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恶,与道德无涉,只不过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已了。由于婚前已经在未婚女青年中占到六七成的比例,男性择偶时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了。如果他坚持要找处女,他择偶的范围就要缩小60-70%。

观念是传统观念在性领域最典型的观念之一。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宗教教义还是世俗行为规范,都非常强调婚前贞节和婚姻。虽然传统的力量如此深厚,传统观念对男女两性的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如此深远,但是1989年在美国的调查已经表明,过去几十年间,“男女关系发生了几乎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观念的改变,其中女孩的和态度的变化比男孩明显得多。美国九年级的学生中,有过经历的男生为48.7%;女生为31.9%。十二年级的学生中,有过经历的男生为76.3%;女生为66.6%。

2005年的杜蕾斯网上调查,在世界各国,首次发生的全球平均年龄为17.3岁。新一代年轻人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要小于上一代人。在16-20岁的青少年中,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6.3岁。女孩在性方面比男孩要积极一些。全球排行,冰岛人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小的(15.6岁),其次是德国人(15.9岁)。印度人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19.8岁)。中国人的首次平均年龄为18.3岁。首次从年龄看应当绝大多数都是婚前。婚前保持童贞已经是少数人的坚持,而不是大多数人的实践了。

望着眼前细雨中寂寞寥落的牌坊群,我在想,我们心中的贞节牌坊好像已经渐行渐远了。

李银河:著名学者,作家,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上一篇:坚强是女人的底线等 下一篇:耿占春:爱之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