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新》电影片段解读

时间:2022-08-30 10:55:09

《我的父亲母新》电影片段解读

[摘要]《我的父亲母亲》整部影片的基调是缓慢而流动的,导演不但在色彩上采用一贯的鲜明以外,还运用了灰白的现实与彩色的回忆这样的叙述方式。正是这种有悖正常表现方式的颠覆,更加凸显了现实的悲伤与回忆的种种美好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效果。另外,电影的节奏把握的也非常到位,从画面、音乐到整体的感情主线,不光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艺术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整体节奏和影片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影片基调 画面色彩 节奏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爱情,亲情,家庭交织在一起的电影。故事为围绕一个年轻纯朴的农村姑娘坚定而又执着的爱上一位小伙子,并且一爱就是一辈子而缓缓展开的。

影片当中,整个叙述都像是清泉一般,缓缓的流动着,而且拍摄的景色非常优美,色彩也很明亮鲜艳。而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叙述方式,片中现实的叙述部分采用了黑白的色调来表现,而回忆却是用了彩色表现,颠覆了一般的正常叙述方式。而正是这种有悖正常表现方式的使用,更加凸显了现实的悲伤与回忆的种种美好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影片当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处。其中一段就是影片的女主人公招娣得知男主人公骆长余会在放学的路上送一些家住很远的孩子们回家,于是就很想在那条路上遇见骆长余,便早早跑去路边守候骆长余,等待他的出现。

镜头一出现,先是招娣儿坐在草地上望着远处不停叫唤着的羊群,接着又把头扭向远处,并不时地把身体朝前探着焦急而又期待的望着。这一镜头长达10秒之久,影片给了一个全景,采用固定镜头,主人公出现在画面偏右一点点,侧面拍摄,虽然是通过侧脸来表现等待之焦急心情,但是在章子怡的演绎下,一个侧脸足以,其不经意的一个身体的向前探的动作也充分恰当的表现了等待的心情。远处走过的羊群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这一镜头的色彩也是可圈可点的――张艺谋导演用得最好的也就是色彩了――粉红色的袄子,大红色的围脖是影片中一大亮点,绿色的头丝,棕黄色的篮子,黄色的草地也极富冬日之萧索感。远处树木的阴影印在草地上,招娣的面部呈暗色,而背部受光――表现了即使在冬日阳光灿烂下,招娣却忐忑不安心情重重的内心情感。还有就是电影的背景音效――羊群的叫声、充满生机的鸟叫声,还有草被风吹动时悉悉索索的声音――构成了一个极其朴实而又美好的乡村环境――其实招娣内心是欢快的,因为马上要见到喜欢的人:可是内心又是焦急的,因为在路边盼了很久;我想应该还是惆怅的,因为对于这段感情的结果一切都是未知的。一个简单的十秒固定镜头却包含了如此之多内涵,可见导演构思的慎密。

从影片25分50秒到28分2秒,132秒钟,十五个镜头。在表达着招娣执着的爱意时,也不忘塑造着骆长余伟岸的形象。短短两分钟,为全片感人的电影基调和后面两人的感情开展打下了伏笔,也为美丽乡村中美丽单纯的爱情故事打下了伏笔。除此之外,导演的画面色彩搭配也用到了极致。

此外,全村的人用了最高的礼遇来接待骆长余――一个全村最漂亮的姑娘追求的小伙子;骆长余去世后他的满天下分布的学生赶回来给他送行……这些都是招娣这个美丽的农村女孩穷其毕生所爱的骆长余的背景。其实骆长余在影片中就是文化、高尚、忠诚的符号,他代表了先进的文化,所以招娣对他如痴如醉的迷恋,也演绎了中国农民虽无助但仍不屈地追求文化教育的痛苦和坚强的民族品格。

在任何一部的影视作品中,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时空里,节奏无疑是贯穿于整个其间的另一根中轴线。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格・古里也夫在研究舞台话剧节奏时设计了”行动结构曲线法”。他认为戏剧的节奏是在剧情的发展基础上,沿着贯穿行动线连续不断运动产生出来的。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艺术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决定着作品的整体节奏。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当中,整个电影的节奏都是较为缓慢的。而招娣等待骆长余的这个段落中,更是缓缓行进的。前七个镜头导演都采用了短镜头串联,每一个镜头的时长都不超过四五秒。但是镜头所表达的却极度细微,把招娣的表情、神态、心理都通过短暂的镜头带给观众。从第八个镜头开始到第十三个镜头,导演很明显的把镜头的时长延长了,并且还连续的运用了好几个慢动作的镜头,使节奏变得很舒缓,感情虽然表达的很隐晦,却给观众一种更为细腻的感觉。

至于节奏,除了镜头之间的,还有声音的节奏也是尤为重要的。这部电影当中除了孙红雷在叙述回忆的时候对白较多,在整个回忆当中,其实对白较为其他的影视作品而言,略微少一些。尤其是这个段落当中,女主角招娣没有一句台词,而男主角和他的学生也仅仅是隐约的歌声,整个段落几乎完全是通过招娣的动作来完成的。看上去貌似很单调,其实却饱含了丰富的感情在其中。尤其是招娣在等待的时候,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导演的精心设计,才能在没有任何语言的状态下,却又富含无限韵味,让观众好像很能够理解那一分钟的焦灼心情。

当然,又不是默片时代,即便没有过多的台词,但是音乐总是有的。在这个段落当中,导演没有用什么对白,却用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紧扣主题,又充分地发挥出音乐陶冶感情的特殊作用,使整部作品的内在节奏在这段背景音乐中得以外现,让感情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没有过多的使用音乐,但每一次音乐的使用都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当时的情景以及主人公的心理。如在送家离学校很远的学生回家的途中,母亲有意安排的俩人的“巧遇”,音乐声响起,恬然又夹杂些许欢快,正表现了母亲情窦初开时的害羞和与意中人相遇时的兴奋。再如,在母亲等载着父的马车到来时,音乐中夹杂着萧索和凄凉,这也正为后来马车从母亲身旁经过而未见父亲的失落做了些许铺垫。在影片中这几度欢快几度悲凉的音乐将父亲与母亲之间爱情的曲折渲染的淋漓尽致。同时在高潮段落中,演员在镜头内的表演,摄影师变换的视角所剪辑出的镜头与不断变换的音乐背景在导演控制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导演的创作才能。这段由作曲家三宝创作的配乐在整部片子中出现过十次,却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给画面增添了更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当然也从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另外,我觉得很有特点的是整部电影的色彩方面,包括影片当中现实部分用了黑白色的色调来表现,而回忆部分却用了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现实和回忆相互交错。不但利用彩色和黑白胶片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形式美感,在整个影片的交代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层次感和对情节以及情绪的推动。导演充分利用色彩、光亮、与影调的协调转换,造就出种种节奏感,用以唤起观众的感知兴奋和共鸣。在这部影片当中,则让观众已经感受到了影片当中女主人公所感受的了――回忆曾经是那么美好,以至于现实更像是灰白色的。其次,导演在回忆部分不仅大胆的采用彩色来表现,更甚至用了明亮的色彩来叙述,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强烈的色彩和大量的构图背后,严格坚持了生活的真实,而叙事和抒情又是他创作电影所遵守的主线。

尤其记得有一个场景是说男主人公骆长余第一次到招娣家去吃饭。孙红雷的独白犹在耳边响起,说母亲(招娣)美得就像是一幅画。而当时导演展现给观众的也真的是这样,招娣倚在门框边,穿着红色的夹袄,彩色的头绳,羞涩地抓着衣角,还带有少女羞涩的表情,真的好像一幅画,一副色彩鲜艳的画。她微低头、抬凤眼、嘴如新月,把那青春少女的娇羞的美丽、不可抗拒的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演绎得使之具有令人窒息的力量。导演就是充分利用了视觉对于不同色彩的感知兴奋强度的不同,通过色彩,光线和影调的协调转换,用以唤起观众们的共鸣。而在这个段落当中也是如此,导演让女主人公招娣在一大片的金黄色的树林里穿行,远处也是同样是金色的。而招娣红色的头巾就像是一团红色的火苗跳跃在那个秋日的午后,整个段落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秋天到了,但是金色的阳光却很温暖。金黄色象征的是温暖的阳光,在感觉上,具有舒适的刺激性,在感情方面,使人充满希望和喜悦,也让观众觉得这温馨的颜色极具感染力。而光的强度的变化也更加有效地渲染出了人物的情绪状态和情感变化。总的来说,色彩也是相对的,黑白本身也是一种色彩,一种特殊的色彩。就因为导演在现实部分的叙述用了这种特殊的色彩,观众才有了对比,而使回忆部分的色彩才得以强调自身的内涵和表现力。

这个段落就是以男主人公和孩子们缓缓的背影结束的,就像这部影片一样,也是缓缓地。缓缓地流入到观众们的心里的不仅仅是那舒缓的音乐,慢动作的画面,还有那个年代他们那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都如娓娓道来的一首散文诗,或是一泓缓缓清泉,从观众们的心底流过。

上一篇:《武侠》:迷失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间 下一篇:暴力与温情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