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情的歌唱将 使音乐拥有生命

时间:2022-08-30 10:40:04

有感情的歌唱将 使音乐拥有生命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忽略真实诠释作品为歌曲生命的现象,提出以声乐技巧为基础,在声乐学习初期,将对歌唱者进行歌曲诠释培养的教学贯穿其中,强调歌唱的语言是心声的表达,声情并茂的表达歌曲,完成好运用歌唱情感表达生命的过程。

关键词 技巧 情感 统一结合 准确诠释歌曲

正文

声乐教学历经了漫长的传承和更新,如今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越来越信息化、科学化、艺术化。唱声和唱情,为所有声乐教育者和演唱者所提倡。科学的规范声与情的演唱关系,应该是声乐艺术教育和演唱表演艺术的重要课题。

一. 声乐教育中的声

当我们了解了歌唱的器官�既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器官����构成。掌握了歌唱的技巧技能的方法,就要将呼吸、共鸣、吐字这些正确科学的歌唱原理运用在歌唱中,纯正的以“声”表“情”,寓“情”于“声。”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最为重视的是呼吸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其次,是共鸣腔体的灵活运用;同时,是正确的吐字方法,以达到字正腔圆。

1. 呼吸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呼吸的正确理解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的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歌唱者声音质量的好坏与否。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要注意的是:切记:(1)要在相对松弛的状态下,饱满地吸深�至小腹即丹田处而并非吸得过满,还要学习胸腔、横膈肌的保持,以支持你美妙的高音。(2)演唱时,值得注意的是喉头的相对稳定,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喉头下降,用吸气的状态“贴着咽壁吸着唱”,便可获得气息和声音上下贯通自如的流动的声音效果。(3)值得强调的是,呼吸也是有感情和表情的,这种有表现力的呼吸方法,在我们今后的歌唱中,将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伴随我们的歌唱生涯,直到永远。2. 共鸣 歌唱和其他物体发出声响,都是物理声学共振现象即共鸣的体现。当歌唱者学会科学地运用共鸣腔体�口咽、鼻咽、头咽腔及胸腔并能自如而灵活的转换使用,那么,就会获得平衡、统一、悦耳、控制自如的美妙声音了。在声乐教学中,共鸣的训练要注意的是:(1)不要为了追求大音量而过分强调共鸣的的力度。(2)将低气息和高位置的头腔发声共鸣点对抗打开,并通过打开的积极兴奋的咽腔向后贴着咽壁将声音“吹送”出来,获得具有穿透力的和混响效果的美妙音响效果。这种带有“色彩”的共鸣效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情表现力3. 吐字 吐字既是语言。这里指的是歌唱的语言,与平时说话的语言有所不同。在声乐教学中,吐字的训练要注意的是:(1)牙关要松弛打开,将练声曲中常训练的五个元音a、e、i、o、u的歌唱吐字方法运用到声乐作品当中,注意唇、齿、舌在松弛、清晰的状态下唱出字头后(不可太长),再遵循松通正确的歌唱原理,演唱字腹。(2)演唱字腹时,既是行腔的歌唱训练,要严格规范呼吸和共鸣的歌唱原则。字尾也收在歌唱的共鸣的高位置上。(3)吐字、语言的教学,是教学生准确把握作品风格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发音正确无误,尤其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语言、方言的准确性须严格训练,也就是要求,歌唱者对国际音标,拼音和所要演唱的其他国家的语言音标有准确熟练的发音,才可保证声乐作品的完整诠释。

二. 声乐教学中的情

声乐学习的结果是通过歌唱表演来进行的。而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和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而演唱者的二度创作直接关系到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艺术处理问题,更关系到演唱者自身对作品诠释。在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有一段对音乐情感艺术处理的台词:“音乐是武器,情感是炮弹,听众是目标。只要你的炮弹能击中听众的心,你的音乐才获得了成功!”这段话很通俗,很贴切,也很真实。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情感艺术表现的培养呢?演唱者又应该怎样学习和进行表现呢?这将是在此文中要阐述的重点。

1.在声乐教学中的引领、要求和指导一个睿智的声乐教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声乐课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学生:只要开口发声�歌唱����,就应该充满歌唱的激情和愉悦感。即使练声训练都应该要求演唱者赋予旋律意境、情感和生动的表现力。我曾经在给学生指导一条简单的连音练声曲的练习时,先让演唱者在愉快而松通的状态下,运用正确的声乐发声技巧练声,再引领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在心中、在脑海中、在眼睛里都能看到春天新绿的原野上盛开的小花,他们的身体都能感悟到温暖阳光的沐浴,更重要的是焕发了歌唱者内心对美好事物向往和感动,这时歌唱者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歌唱的欲望,一条旋律简单的练声曲被唱得悠扬动听又富于内涵。那么,当演唱者在声乐作品中遇到类似的音乐旋律时,就会将平日已形成的良好演唱习惯溶入整部作品当中,我们也就为培养一名有敏感艺术激情的、有智慧的歌唱者,在情感艺术处理演唱实践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个人文化素养提高和完善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表演艺术。这就要求演唱者自身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底蕴,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对事物正确宽怀的认知、分析能力,在演唱艺术实践中,方可准确的领会第一创作者的意图,当好作品的诠释者。在这个层面的学习中,歌唱者要不断努力学习知识,除熟知并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以外,还要博学和涉及与声乐演唱有关的所有姊妹艺术的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丰富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灵活运用于有丰富情感表现的艺术演唱实践当中。

3. 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声乐教学中,应指导歌唱者将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提高到一个刻画音乐形象的具像高度上来认识和实践。歌唱者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造真实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形象,这个音乐形象是揭示生活题材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是有历史的呼吸,时代的脉搏,生命的血液,灵魂的闪动的,是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活生生的,有着深厚情感的灿烂的音乐文化。二度创作要求歌唱者的头脑是一个加工厂,他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主题思想、生活素材、历史背景、音乐形式、风格特点等等,都要做职业性、专业性、严格性、科学性的再加工、再制造,这个工作过程是以表情达意为目的的。歌唱者必须运用过硬的声乐技巧和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以及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完成声乐演唱的情感艺术处理。歌唱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内心的“景、境、形、”用肢体的语言做辅助�,用人格的魅力和高贵的品德当做情感去感染听者的心灵,把灵魂的“情、意、神“的光彩折射到听众的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共鸣会将音乐情感的魅力丰满入神。

三. 钢琴伴奏家必须是一个合作的艺术家

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歌者并不是一个人站着,而是要紧紧的依靠他旁边的钢琴伴奏家,他必须是个合作的艺术家。但歌手所需要的并不是跟着自己的“钢琴伴奏家”,而是一位必须共同演绎歌曲和诗作内涵的同行的艺术家 “合为一体”的处理歌曲是歌曲演绎中的一个秘诀,演绎的开始总是第一个音符,不是被钢琴伴奏家奏出,就是被歌手唱出。这要求最亲密的团队工作,在歌曲结束前,整首歌曲的情绪决不能丢失一点。没有一个歌手,哪怕他再伟大,可以脱离富有合作精神的钢琴旁真正的艺术家而独自完成音乐色调与诗意的融合。当我们实现以上所言的总和,意味着歌曲的诠释就实现了,对于任何歌唱者来说,里面都有些必然的概要。

四.歌唱情感是生命的表达

大多数年轻学生和歌唱者都会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我为什么歌唱?”这是每一个声乐学生问过自己,然后做出过回答的问题。一些人说他们歌唱是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或被告知他们有很好的声音;一些人说因为他们爱歌唱,发现歌唱能带给他人快乐;另外一些人认为歌唱能带来好的职业生涯。所有这些回答当然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被强迫做出的。热望中的艺术家们应当知道,如果他们希望诠释歌曲,就应该立刻学习在歌曲中表达感情,就象他们在生活中表达感情一样――欢快或眼泪、喜悦或悲伤。对于真正致力于诠释歌曲的艺术家来说,歌唱任何时候都是眼前的和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或沉迷其中或被遗忘的娱乐。情感的表达就是生命,他们应当渴望表达。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和声乐学习者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做为声乐教育者应该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有意识的进行情感歌唱的教授和培养,而学习歌唱的人,则应该强调声情并存,不可偏颇的学习概念。声乐演唱艺术的学习,是以理性很强的逻辑性声乐技巧来操作完成的,而它所完成的结果又必须是极其感性又最能击中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易感动的地方为目的的。声与情,只有通过协和的统一,做到以声带情,以情带声,声情交融,才能使声乐演唱艺术动听、动情、动人。所以,人声演唱,是人世间最完美无暇、最有魅力、最有情感的天籁之声。因为,歌唱者有感情的歌唱将使音乐拥有生命

参考文献:

《声乐表演艺术文选》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出版社 1981年12月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

邹本初 著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 音乐艺术教育 》

齐易 张文川��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2月

《卡拉斯在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讲学集》

(美)约翰・阿多因 著 程淑安 译2002年10月

上一篇:五月天――后青春的诗 下一篇: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