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兰坪段)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31 02:34:36

澜沧江流域(兰坪段)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下面从自然条件、环境、土壤及地质分析了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现状,找出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修复育林是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是生态修复主要技术,而低效林改造是生态修复辅助技术。针对该地区生态修复提出的多条对策。

关键词: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现状;问题;成因

由于自然、人为及历史的原因,兰坪县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数量不多加之分布大量的陡坡耕地,在雨季易产生活性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荒漠化速度加快,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乡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兰坪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 km2,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372 km2的0.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208t/km.a,随着大电大路工程的推进,使原本生态脆弱、恶化的山区小流域又承受了新的压力。兰坪县澜沧江流域地处干热河谷区,气候既热又干,植被种类少覆盖率低和分布不均匀。自然灾害又多样性,如洪水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历河道防洪标准低及洪水泛滥等各种地质灾害。

1.兰坪县澜沧江流域存在主要问题

1.1流域生态脆弱

兰坪县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高山峡谷区,又是湄公河的上游――复杂的地质构造,陡峭的山体和众多的河流,造成滑坡、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兰坪县澜沧江干热河谷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域,由于气候的原因其植被分布、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系统发展和演替比较漫长和不易,自身的恢复、更新、再生能力较弱,一经破坏将难以恢复和再生,加剧植被、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系统的脆弱。因此兰坪县生态脆弱核心区集中分布在兰坪县澜沧江流域河谷的干热河谷地带。

1.2流域森林资源数量和分布有待提高

根据兰坪县200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全县土地总面积43723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37638.3hm2,占总面积的77.22%;非林业用地面积99599.7hm2,占总面积22.78%。

兰坪县属于澜沧江干热河谷区。全县土地面积437238hm2,干热河谷地区4个乡镇土地总面积23167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2.99%。沿江4个乡(镇)林业用地面积175673.3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2.03%。全县森林覆盖率66.32%,而沿江4个乡镇平均森林覆盖率61.84%。

兰坪县境内河西乡、通甸镇、啦井镇和金顶镇4个乡(镇)属于山区,土地总面积20131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7.01%。4个山区乡(镇)林业用地面积235922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3.78%。4个山区乡(镇)平均森林覆盖率70.9%。

1.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兰坪县地处澜沧江流域,增内大小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由于受澜沧江及一、二级支流的切割,山高谷深,加之土层瘠薄,降雨量集中在雨季,农业人口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1.4流域水电资源的开发

澜沧江流域水电站梯级密布,水电站及其配套项目建设施工给澜沧江流域沿岸地形地貌和植被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大破坏和损坏。兰坪县澜沧江流域内正在修建黄登水电站、大华桥水电站和苗尾水电站,3座水电站水库淹没总面积3940hm2,总库容23.71亿m3,给兰坪县境内澜沧江流域沿岸地形地貌和植被及其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和损坏。

2.兰坪县澜沧江流域主要成因

造成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退化、自然环境脆弱的原因除生态本底脆弱外,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是直接成因。主要表现在:

2.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资源单位产出效率较低,生产环节能耗和水耗较高,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下,社会交易率低而交易成本较高。境内的选冶企业大都属粗加工型,原料消耗高。随着中小水电和矿山开发进程的加快,造成兰坪县澜沧江流域部分河流水质状况恶化,重金属污染严重,治理成本不断攀升。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和水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三废”排放超标,“三同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落实。

2.2监测与监管能力低下

生态监管机制由于部门分割、协调不力,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特别是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落后,生态脆弱区基线不清,资源环境信息不畅,难以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2.3环保宣传和文教事业严重滞后

重发展轻保护思想普遍,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个别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违法采矿、超标排放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民众环保观念淡漠,消费观念陈旧,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资源掠夺性开展和浪费使用不能有效遏制。

2.4资金投入不足阻碍生态建设的全面推动

兰坪县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农业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收入远远低于支出,大多数农民还在温饱线上。由于投资不足,造林单位面积投资偏低,一般情况下只有苗木费而无其它营造林费,澜沧江流域生态治理进展缓慢。

3.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对策

根据兰坪县位于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态修复类型、方式和培育目标,修复育林的对策是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是生态修复主要技术,而低效林改造是生态修复辅助技术。

3.1树种规划原则

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特色鲜明、效益良好、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兰坪县实际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结合林种基本要求和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树种规划。

(1)经济林树种主要是核桃、漆树、四月桃、依主梨、青刺果、花椒等。(2)薪炭林树种主要是清香木、麻栎、青冈栎、桉树、云南松、合欢等。(3)水源涵养林树种主要是云南松、核桃、漆树、麻栎、青冈栎、桉树、墨西哥柏、合欢、清香木、尖叶木樨和竹子等。(4)护路林树种主要是云南松、山合欢、银合欢、金合欢、墨西哥柏、麻栎、青冈、青冈栎、凤凰木、铁刀木(黑心木),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黑荆树、木棉树、锥栎等到。

3.2按修复方式进行树种规划:

(1)人工造林树种主要是云南松、核桃、漆树、花椒、四月桃、依主梨、青刺果、兰桉、柠檬桉、山合欢、银合欢、金合欢、墨西哥柏、清香木、尖叶木樨榄等。(2)低产低效林改造树种主要是核桃、漆树、车桑子等树种。

3.3按森林培育类型进行权利规划:

(1)乔木林类型:主要是云南松、核桃、漆树、麻栎、桉树、四月桃、依主梨等乔木林培育类型。(2)灌木林类型:主要是马桑、苦刺、木豆、清香木、马鹿花、山黄麻、尖叶木樨榄、黄连木、青刺尖等灌木林培育类型。(3)乔灌木林类型:主要是云南松、漆树、清香木、尖叶木樨榄、麻栎等乔木树种与车桑子等灌木树种组合的乔灌木林培育类型。

3.4按立地类型进行树种规划

(1)干热河谷区(海拔≤1550m)树种:山合欢、银合欢、清香木、尖叶木樨榄、苦刺、牛筋条、凤凰木、铁刀木(黑心木)、辣木、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2)山区(海拔≥1550m)树种:云南松、核桃、漆树、花椒、四月桃、依主梨、麻栎、青冈栎、细叶桉、大叶桉、大叶千斤拔、黑荆树等。(在1700~2000m海拔带,核桃种植以漾濞大泡系列)。

4.结语

为促进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得以实施,我们必须做好保障措施,可从组织保障、宣传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监管质量保障及激励保障等措施,并把兰坪县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情况作为干部考核重要基本依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是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高档住宅区园林建设时植物选择与配置探析 下一篇: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