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制教师捐款的法律思考

时间:2022-08-30 09:41:22

关于强制教师捐款的法律思考

[摘要]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与栽培,但当“被捐款”现象出现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时,我们的法律却不能及时的保护这个特殊群体应有的权益。我国虽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来保护教师特殊群体的权益,但是,因为立法存在瑕疵,使得一些单位和个人钻法律的孔子,变相的侵害教师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教师;法律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21-0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不少人都愿意解囊相助。但是如果在捐款之前加上一个“被”字变成“被捐款”,所有的美好都就荡然无存了。在我国,教师被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过因以为名克扣、挪用、拖欠教师工资等等不合理行为而引发的教师集体上访的事件。以法律的视角分析强制教师捐款的违法违规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捐款与的法律分析

捐款从词义上讲,是行为人自愿把个人所有的金钱捐献出来的一种行为。其作为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济危扶困的方式之一,是慈善事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其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行为人自愿。即行为人自己愿意而没有强迫地去做的。其次,是个人所有的金钱。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里所说的金钱,即是公民合法的个人财产。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规制捐款行为的法律制度,因而在捐款过程中出现一些、挪用捐款等现象,引起了社会民众的不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障碍,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谓是指捐资人并非出于自己对弱者、落难者等的同情而是在外界挟持或为外力逼迫情形下的出资行为。由于这种是出资人处于外界强制情形下的行为,而非捐资人自愿认同的事情,因此,这种捐款有点强人所难,是被慈善、是摊派、是道德绑架,是赋予政治色彩的、被异化的捐款。我国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即除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其他个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当然,除了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强制他人捐款。显然是违背宪法精神的。

二、强制教师捐款的法律分析

教师工资是教师通过自己劳动所取得的合法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四款:“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以及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虽然规定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仅仅是提到“拖欠”“挪用”而没有明确的提到关于以及其他变相手段的问题。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拖欠、挪用教师工资肯定是违法或者违规行为,由此推断,不管实施强制教师捐款使用了何种方式和手段,只要事实上拖欠或者挪用了教师工资款项就属于违法或违规行为,至于是违法行为还是违规行为,具体视情节而定。由此,教师工资应该受到合法保护不受侵犯,或以捐款为名义克扣、挪用、拖欠教师工资的行为属于违法或者违规行为。

三、意见和建议

强制教师捐款这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的不严谨所直接导致的,类似的法律瑕疵在我国法律法规中不在少数,的社会群体也不仅仅只有教师,其他单位和个人也都有所涉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问题处理不好,时间久了,累计到一定程度,其后果不堪设想。法律制度更是如此,小的法律瑕疵如果我们不及时修正,法律丧失了严谨性,就会是不法分子钻法律的孔子,侵害他人权益却得不到法律的惩治,而被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又得不到法律应有的保护,以此下去,法律就丧失了应有的作用。

鉴于此,建议从立法层面上对我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稍作调整,以补充和完善我国教师法律制度,进而加强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一,规定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制教师捐资以及其他侵犯教师合法收入的行为。即明确禁止强制教师捐款。对违反规定强制教师捐资以及其他侵犯教师合法收入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对于以等变相手段克扣、挪用、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退还,并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因此造成的相关损失,应给予相应的补偿。

上一篇: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下一篇: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