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立燕旧案复发

时间:2022-08-30 08:10:47

出身市井的神秘富豪,对上海国资调度自如,在社保资金借贷中全身而退,数度被查都安全脱身。这次,他还能化险为夷吗?

《财经》记者 沈乎 陈中小路

神秘富豪颜立燕再一次涉案被查。

因涉嫌五年前掏空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爱建信托)这桩旧案,颜立燕目前已被上海市公安经侦总队立案调查,所涉罪名为合同诈骗。原爱建证券董事长刘顺新、原爱建证券董事陈辉等人,亦同时涉案被查。

除上海警方,哈尔滨警方亦在近期启动了对颜经济问题的调查。

今年3月,原爱建信托总经理马建平接受有关部门的司法调查,这项调查亦直接指向了颜立燕。

当时,颜立燕还曾主动约见《财经》记者,极力撇清自己在爱建信托旧案中的责任。颜称自己多次“看在都是上海公司的份上”,斥资10余亿元帮助爱建信托度过危机,并称爱建信托“忘恩负义”。

此时,爱建信托已经聘请律师,向颜立燕追索数十亿元的债权。

颜立燕过去曾因卷入爱建信托案和上海“社保案”多次被查,但都安全脱身。这次,他还能化险为夷吗?

爱建旧账

“爱建系”与颜立燕的旧账,几年都没有算清。

今年3月17日,爱建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43)公告,子公司爱建信托原有关经营负责人员已被有关部门进行司法调查。这指的正是该公司前总经理马建平。而该项调查,更直接指向了与马过从甚密的富豪颜立燕。

爱建股份是上海市的老牌上市公司,曾与光大、中信并列为三大金融控股集团。爱建股份下拥有子公司爱建信托和爱建证券。在2004年2月,原爱建证券总经理刘顺新因挪用客户资金造成巨大亏空,不得不投案自首。2005年,刘顺新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其时,爱建信托的资金流入证券炒股失败的窟窿败露。当年爱建股份的窟窿共计60亿元,其中爱建证券30亿元已通过包括债转股和引资等各种方式解决,爱建信托的27亿元窟窿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时任爱建信托总经理的马建平提出一个“补救方案”,即与颜立燕合作,将这一窟窿装进哈尔滨爱建新城地下商铺信托项目。

颜立燕和爱建的渊源颇为悠长。爱建内部人士说,颜的暴发完全得益于与“爱建系”的“合作”。1995年,颜立燕购买了“爱建系”旗下爱乐大厦的房产,并结识上海爱建房产公司董事长王昌达,从此和“爱建系”建立了联系。

2000年,马建平曾提议爱建信托引资颜立燕,遭董事会反对,原因即是颜在爱建信托有大量贷款。

2002年下半年,爱建股份、爱建信托与颜立燕旗下上海达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骏乐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哈尔滨爱达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哈尔滨的爱建新城房地产项目。爱建新城房地产项目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其所在地块原为哈尔滨机车车辆厂旧址,总占地面积约96.86万平方米,总计可建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30万平方米、写字楼20万平方米、地上商业服务用房70万平方米、地下商业街20万平方米。

马建平“补救方案”的用意在于,将爱建信托到期不能兑付的受托资金一并装入,以对应近27亿元信托债权及其他不良债权,期望爱建在该项目的收益能用于填补窟窿。事后证明,这无异于剜肉补疮。

更加蹊跷的是,爱建信托一位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介绍,爱建股份为240万平方米的爱建新城项目付出了土地、项目公司、开发资金等资源,最终收益却不属爱建股份。“爱建新城那么大一块地,所有的东西都是爱建出的,最后临时挖了一个地下商铺,以2万元1平方米作价,给了爱建。”上述人士说。

2004年,刘顺新案发后,“爱建出现窟窿以后,找到我们,要求把窟窿补一下。”今年3月,颜立燕对《财经》记者说。于是,颜立燕用13万平方米地下商铺“助爱建救急”。

2004年9月,马建平被免去爱建信托总经理的职位。他随即加盟颜立燕的公司。

此后五年,爱建股份先后送走香港名力集团、首钢集团、富泰公司等重组方。其多次重组,均卡在同一个问题上:谁来为爱建信托27亿元的窟窿埋单。

此前,在当局“捂盖子”、内部化解风险的思路下,爱建股份均沿袭了重组方埋单的思路,试图趁资本市场水涨船高,使金融牌照溢价、股价上涨来填补窟窿;但均未成功(参见《财经》2009年第4期“爱建重组‘走马灯’”)。

自2008年银监会原银行监管三部主任徐风“空降”爱建股份任董事长之后,爱建股份的重组思路出现了变化,提出确权为先,清算旧账成为重组之前提。

据知情人士透露,徐风表示一定要按照合同按照法律来解决,“不足面积的一定要补回来,赔钱也可以”。对到期不能兑付的信托项目,徐风提出两个思路,一是国资埋单,持有人自己打个折;二是颜立燕埋单。

但确权殊非易事。爱建股份在2008年年底开始与颜立燕谈判,但直到2009年初,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接近爱建股份的人士透露,颜立燕此前与爱建股份及相关公司签订的合同存在诸多问题,如诉诸法律难有胜算,因此爱建股份一直未颜立燕。在此思路下,爱建股份重新审视与颜立燕签订的合同,斟酌能否通过马建平与颜立燕之间的密切关系入手。

“要的话,惟一的可能是证明当时签合同时是串通的,否则依据合同本身无法告赢颜立燕。”该人士透露。

接近案件的法律人士亦称,此番颜所涉嫌的“合同诈骗”罪名,正是由此而来。

今年7月12日晚,爱建股份公告称,富泰公司重组爱建股份失败,有国资背景的上海国际集团成为四年来第四拨重组方。但权威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上海国际集团重组爱建股份,也必须是在旧账结清之后。

社保资金疑云

除了与“爱建系”的旧账尚待清算,颜立燕的资本运作还涉及上海社保资金,并神奇地在上海“社保案”案发后全身而退。

在今年3月与颜立燕的会面中,《财经》记者发现其出示的一份文件中涉及上海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但颜立燕称此为爱建股份与年金管理中心的信托关系,表示自己早已将社保资金还清,随后否认自己曾借过社保资金。

但《财经》记者获悉,颜立燕确有一些账目与社保资金相关。

今年3月底,上海国资委旗下的盛融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盛融)下属企业状告上海德泓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德泓)。此案缘由系委托贷款无法归还,涉案金额本息高达37亿元。德泓为颜立燕旗下多家公司资产整合而成。

事情源起于2005年12月7日,当时颜立燕旗下上海达德投资有限公司和德泓,从原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政府下属企业新长征集团处,接盘上海兴力达商业广场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价格为18亿元。

仅仅半个月后,颜立燕就以在建房屋抵押方式,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获得了高达27亿元的贷款,经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外滩支行以委托贷款形式发放,这笔资金不仅足以覆盖收购资金,还有大量“节余”。

次年3月,上海市另一家国有独资企业百联集团与颜立燕旗下德泓,组建上海百联德泓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商业广场的经营。2006年6月,颜立燕又收购了新长征集团50%股权。

2006年上海“社保案”案发,颜立燕亦被曝光持有27亿元的社保贷款。多方人士透露,彼时,颜立燕一度被司法部门采取强制措施,但在两周内归还向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借贷的27亿元后,获得解脱。至于其在短期内所筹集27亿元巨额资金的来源,鲜有人知,外界亦一度猜测这笔债务为接盘兴力达项目的上海商业巨头百联集团所承担。

直至此番颜立燕案发,盛融追债,上述挪用资金如数“追回”的手法才露出端倪。接近案件的人士称,颜立燕当年从盛融下属企业获得27亿元委托贷款,将其归还上海企业年金中心。而该公司所提供给颜立燕的资金,最终来源仍是上海企业年金中心。此次盛融向德泓索赔的37亿元,即包括27亿元本金及利息等。

盛融总裁施德容向《财经》记者表示,上述纠纷所涉企业为盛融下属的上海盛融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盛融实业)。盛融实业总经理方家荣则称,此项债务有专人操作,自己并不清楚情况。

此外,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颜立燕过去多次“使用”社保贷款,其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借贷总额数字惊人,远不止27亿元。

调度上海国企

颜立燕不惟能够调动社保资金为其所用,更多次调度上海重量级国企为其运作的项目接盘。

今年三四月间,与盛融同期颜立燕的,还有原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政府下属企业新长征集团一下属公司。在收购兴力达广场同期,颜立燕还用类似手法收购了兴力达旁边的另外一个商业项目建配龙广场。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颜立燕收购新长征所耗资金,部分来源于新长征集团。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当时颜立燕虽收购了新长征集团的股权,但并未全数收购其资产。新长征集团还保有兴力达商业广场内一幢五星级酒店的权益。

随后,新长征又与颜签订了资产置换协议,以五星级酒店加1.7亿元置换了建配龙广场项目中约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当时每平方米估价为8000元。

这一资产置换的实质,是变相为颜立燕促成了另一笔贷款。资产置换之后,6万多平方米写字楼始终没有过户到新长征名下,而颜立燕获得酒店之后,立刻作了抵押贷款。新长征集团下属企业此次德泓及相关企业,意欲追回这6万平方米写字楼的权利。

与上海国资系统来往密切的颜立燕,最终利用百联股份完成了金蝉脱壳。

2007年3月,百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百联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31)进行了两次收购。根据百联股份的公告,百联股份以3.51亿元收购了上海德泓所持建配龙房地产有限公司51%股权;又以4.596亿元和1865万元收购了上海德泓和百联集团所持百联中环购物中心49%和2%的股权。由于前述债务问题在百联收购时并未解决,百联集团因此牵扯进现在的巨额债务漩涡中。

“颜立燕所做的担保贷款,担保方都是德泓下属的关联公司,如哈尔滨百德,因此现百联下属的许多公司都要为担保负责。”知情人士说,“颜下面的所有公司都是投资公司,虚的。虽然注册资金有10亿元,但没有钱,肯定还不上了。”

以盛融债务为例。案件相关人士表示,向盛融下属企业举债时,颜立燕所用的抵押为其旗下公司的股权和旗下房地产项目。但亦有相关方面担心,这些被抵押资产是否存在重复抵押,而导致相关债务难以收回。

也有债权方人士认为,由于相关公司股权已转移至百联集团名下,因此相关责任应由与颜立燕密切合作过的百联集团来兜底。但是,相关人士称,债权方已就此和百联接触过,但百联集团“并不认账”。

据《财经》记者了解,除了百联集团、盛融,上海市的诸多重量级国企均与颜立燕发生过巨额资金往来关系或项目合作关系,如上海家化集团、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实集团等。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上实集团和百联集团与颜立燕的资金往来,都与社保资金有着密切联系。随着颜立燕的落网,许多过去捂着的盖子接连打开,要厘清这些问题,或将引发上海国资系统内一场资本大腾挪。■

上一篇:清洁能源立法 下一篇:颜立燕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