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西部新歌王”的大爱之旅

时间:2022-08-30 06:27:29

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西部新歌王”,也是第一位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独唱会的中国男民歌手,连续8年献歌央视“春晚”更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他屡屡推掉报酬丰厚的商业邀请,更多地将自己的歌声献给基层边防的战友们。4月9日,刚刚从海拔4900米的岗巴营慰问演出归来,他又踏上了赴贵州灾区抗旱支援的路。“作为一名军旅歌手,为战友们唱歌是自己的使命,也是我的光荣。”

放歌在海拔最高的哨所

4月的高原边关,依然是银装素裹,寒风呼啸。

1日上午12点,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王宏伟乘座的越野车缓缓驶入海拔4900多米的岗巴营塔克逊边防连营区。

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迹象,放眼望去只有漫漫的戈壁和雪山。在大部分植物和动物都无法生存的“生命”,边关战士们仍然坚强地长年驻守在这里。

在高原“搓板路”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剧烈颠簸,王宏伟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没有休息,在连队氧吧猛吸几口氧气之后,他便登上连队后山近5000米的塔克逊主峰哨所。

对于习惯了高原缺氧,严寒和孤独的边防战士们来说,王宏伟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营区的领导告诉我,战士们知道我要来,提前好多天就开始打扫院子。那里每天下午都刮10级左右的大风,但他们每天都要认真地清扫一遍。”

这一天的塔克逊主峰哨所,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庆与欢乐。

“战友们,你们长年坚守在‘生命’中的,头发掉了,脸晒黑了,嘴唇紫了,指甲脱了,但你们没有半点怨言,忠诚地履行着军人神圣的使命。今天,我要为你们唱几支歌!”

这时候,塔克逊主峰上刮着7级大风,气温只有零下8度,刺骨的寒风将话筒吹得“扑扑”直响。“当兵的男儿走四方,头顶明月巡逻在山岗上,在遥远边关抵挡风霜,无边的花朵在身后开放……王宏伟唱起了这首《当兵的男儿走四方》。“音响好不好不重要,那时候唱什么好像都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听得特别高兴,用冻得红肿的手打着拍子,跟着我一起合唱。”

接下来,王宏伟又唱了一曲悠扬的《天路》,温暖感人的《儿行千里》……唱完三首歌之后,严重的高原反应已经让他的脸憋成了青紫色。连队的战士劝他下哨所休息。“没问题,我还能唱。”吸了几口氧气,王宏伟应战友们的要求,唱起了那首《西部放歌》。

“《西部放歌》在平时的演出中都很少唱,因为它的音域确实太高了。”但是当战士们提出想听这首歌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看着一张张带着高原红的笑脸,他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缺氧的痛苦。

“战士们给我献上哈达,把营区大棚里结出的仅有几颗的草莓端给了我。有个战士怕我冷,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披在我身上……”

在高寒缺氧的塔克逊哨所,有战士这样说过:在哨所外面能呆上半个小时,不被狂风和严寒折服,这个人就是条硬汉子,是个英雄!然而,这一个下午,刚刚登上高原的王宏伟不仅坚持了两个多小时而且,在生命的地方唱完了五首歌。

下午三点,演出结束后回到边防营,王宏伟参观了连队们自己建设的大棚温室,跟战士们一起翻草锄地。战士们告诉他,买到的种子质量不好,撒下去长不出几棵苗。王宏伟当时就承诺:以后连队的种子就由我来负责提供吧。

营长潘忠权告诉他,在营区附近还驻守着两个连队。王宏伟提出,要为他们再唱一场。潘营长劝他:我们把你今天演出的录像带给大家放放就行了,那里严重缺氧,再唱你的身体肯定吃不消

在王宏伟的一再坚持下,晚上8点,在岗巴边防营礼堂,脸色已经变成了“岗巴黑’的王宏伟再一次登台献唱。这一次,他连续唱了8首歌。演唱过程中,他十多次吸氧,演唱会结束时,他已经吸光了整整五袋氧气。

慰问演出结束离开边防营的时候,王宏伟说,那个画面他永远都忘不了。全连的战士们都守在山口上,大声的喊着王老师,你一定要再来,你一定要再来看我们!

“这个时候,我心里面就感到一阵锥心的疼痛,我感到很愧疚。我为他们做得太少了!”

汇聚爱心的力量

4月7日下午,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访的王宏伟,脸上仍然是高原紫外线留下的黝黑色,面容中也还有掩饰不住的疲惫。

还在拉萨的时候,他就打电话嘱托助手到农科院去买了一大箱蔬菜种子有辣椒,茄子,西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星期塔克逊哨所的战友们应该就能收到了。”王宏伟的话语中透着欣慰。

采访中,他的手机接连不断地响起。“订机票,联系演员,和接洽,确定时间……”一天后,他又要奔赴贵州灾区,看望在抗旱救灾一线的官兵们。

“这一次,一方面是为在抗旱一线的战友们唱歌鼓劲。另外,我还联系了一些朋友。一听说我去灾区,大家的反应都很积极,有的愿意捐钱,有的愿意捐水,有的要求一起去演出……”

这一次,所有的工作都是王宏伟在赴藏演出的路途上用电话联系完成的。

“去前,我在成都和军区领导谈起此事,他们告诉我,现在很多官兵们都正奋战在西部的抗旱一线。我当时就想,应该到灾区去看一看,唱一首献给他们的歌。”

当天,文工团的著名创作员小曾就为王宏伟写了一首《我又看见你),由创作员,被称为“战士诗人”的董玉芳作词。

王宏伟还打电话给自己的好朋友廖勇,跟他说自己要去抗旱灾区为战士们唱歌。当天晚上,廖勇一夜无眠,写好了一首《挂牵》,第二天就送到了王宏伟的手上。“山河这般憔悴不堪,干渴喉咙发不出痛喊,就连悲伤也找不着泪水,苍茫大地被撕成碎片。幸好,我们血脉相连,暖流才可畅通到心间……”拿到歌词后的王宏伟十分激动,当天晚上,他打电话给中国音协赵季平主席,希望他能给这首歌谱曲。“当时我还没有什么把握,因为赵主席身兼数职,平时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多。这一次时间这么紧张,他能有时间完成吗?没想到第二天中午,赵主席就给我电话说,歌写好了。他还亲自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给我传真了过来。”

在去的路上,王宏伟打电话给同样是总政歌舞团的歌唱家雷佳和索朗旺姆。“听说要去抗旱灾区演出,雷佳说,一定要带上我!索朗旺姆当时正在,因为发烧还在医院输液治疗,她二话不说,第二天就马上飞回来。”

除了慰问演出之外,王宏伟还捐款35万元支援灾区兴修水利,同行的雷佳和索朗旺姆也都捐出善款。在他的努力下,共筹集到了72万元善款和10万瓶矿泉水向灾区发放。

王宏伟说,这些朋友的支持让他很感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人加入进来,就能为灾区做更多的事”。他说,自己会将这两首饱含深情的歌和朋友们的爱心,送到灾区,送到抗旱官兵和

老百姓的手里。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次去岗巴营并不是组织安排的任务,为什么选择到海拔那么高的地方演出?

王宏伟(以下简称“王”):因为那个地方环境太艰苦了,战士们太孤独了,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高原,含氧量不到平原的四分之一,在这里走路都相当于提着一桶水。在那里别说看不到人,连动物都很难养活。

比起生活的艰苦,更可怕的是孤独。有的战士已经在这里呆了20多年,几年都难得回家探亲一次。有时候到一个驻点去,一上山就是半年,每天就是几个小伙子,你看我,我看你。他们也渴望交流,更渴望关注,我能为他们做的很有限,但是起码能去看看他们,让他们知道,还有人在想着他们,在关心他们。

记:有没有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吃不消?

王:基本上对身体有把握。因为1 997年我去的阿里地区演出,也出现了高原反应,也昏迷,但经过抢救,还是能坚持演唱我觉得这次也没有问题。有高原反应是正常的,坚持一下,我不过是唱几首歌,但他们365天在那里。和他们相比,我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记:在边防慰问演出和在舞台上演出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王:我原来就是边防军,对边防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另外作为一名军旅歌手,我也觉得必须要去体验军人的生活,这样你的歌声才会真挚,才会感人。

在和平年代,大家对军人的概念慢慢变得有些淡漠。包括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似乎和战争离得很远。但是边防军们,他们时时刻刻守卫在最艰苦的地方,在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在那里,你对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就会体会得特别深刻。

记:这次去演出,有什么让您难忘的经历?

王:其实到了边防以后,什么都不需要说,只要看一眼那个地方,你就会受到触动。这次去,我也听到一个故事,在那曲军分区有三位女军官,都是很年轻的女孩儿。由于严重 的高原反应,已经有两位先后牺牲在了高原上。领导找另外那个女孩子谈话,要把她调走,但是她坚决不同意,至今仍然坚守在高原上,这就是我们的高原官兵!其实,每一次去边防,点点滴滴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感动,每一次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震撼和洗礼。

记:您每年要参加多场的下部队、下基层的演出和公益演出,是不是没有时间接商业演出了?

王:我们每年也会接到很多商演的邀请,但是如果和部队演出的任务相冲突了,那么即使签了约,不管多少钱,也要退掉。作为一名军旅歌手,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就枉费了组织对你的培养。想想看,我们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像李双江老师,还是一样义无反顾地为战士们歌唱,一场一场唱得嗓子都哑了。我们作为新生代的军旅歌手,歌唱军营,歌唱边关,这是我们责任,更是我们的光荣。

上一篇:他们为什么喜欢郭敬明? 下一篇:重庆轻轨 载满快乐的幸福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