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置管引流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0 05:13:18

腰大池置管引流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颅脑外伤临床价值。方法:本院近5年收治的36例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 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进行治疗。结果:31例患者经过引流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是较为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持续引流;腰大池;颅脑外伤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5-01

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手术后脑脊液漏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情况,我科近5年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6~66岁,平均42岁。入院时GCS评分9~12分26例,6~8分7例,3~5分3例。

1.2引流指征: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脑脊液伤口漏的病人。

1.3治疗方法:患者采取腰穿侧卧抱膝,取L3/4或L4/5椎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持穿刺针垂直进针,感觉刺破黄韧带的突破感后,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体内约8~12cm,在蛛网膜下腔的深度大约为4~6cm,导管末端指向患者头端。接好引流管附件,固定引流管,检查引流通畅,穿刺点无渗血渗液,结束操作。每天引流量控制在250ml~300ml,引流时间一般在5~8d。

1.4拔管指征:当引流出的脑脊液颜色转清,脑脊液常规提示红细胞白细胞基本正常,即可考虑拔管。脑脊液伤口漏的至少在漏液停止3~5天以上可考虑拔管。

2结果

本组36例均在伤后或术后2~5d行腰穿置管引流,引流时间5~8d。5例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因引流管反复阻塞而提前拔管,其余病人均顺利完成持续腰大池引流,无一例发生因桥静脉出血致颅内血肿。

3讨论

3.1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以安全、有效地将血性或感染性脑脊液引流干净,或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脊液伤口漏时通过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目前认为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危害性由并发的脑血管痉挛,广泛或局部的蛛网膜粘连,蛛网膜绒毛堵塞所致。[1]血性液多聚集于脑底池,形成机化和粘连,使脑脊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波及大脑表面的蛛网膜颗粒,妨碍脑脊液的吸收。同时大量的血性脑脊液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发生粘连,甚至阻塞蛛网膜绒毛,从而造成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障碍。以上都是造成脑积水并发症的原因,一旦发生预后较差。故早期(1周内)引流血性脑脊液,对减少脑积水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脑脊液伤口漏的病人,逆行性颅内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的机会逐渐增多,需及早干预终止漏液避免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发生。通过置管引流,使脑脊液持续缓慢地引流出体外,降低颅内压,使脑脊液漏终止,从而保持硬脑膜破损处相对干燥,创造生长愈合的条件。

3.2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主要并发症有:①引流不畅,血性脑脊液中小血块或脑脊液中的絮状物阻塞或是引流管的脱位造成;②感染,穿刺或更换引流瓶时无菌操作不严格;③穿刺部位渗液,因置管时间长,一旦发生渗液,立即拔出引流管,缝合穿刺点,必要时更换间隙穿刺;④硬膜下血肿,其发生与脑脊液过快过度引流后,颅内压急速下降,桥静脉受牵拉后断裂出血有关,故应严格控制引流速度。[2]

3.3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量和速度,每日引流量300ml左右;②引流时间一般在7d,超过7d后颅内感染率上升;③注意病人和引流袋高度,要绝对卧床,可在头高位之间变动,但引流袋高度也要随之调整;④注意无菌操作,每日检查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如发现有颅内感染,可根据培养结果椎管内注射有效抗菌素;⑤引流不畅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发现堵管,及时更换穿刺点和引流管。

临床实践证实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是一项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注意防治并发症,值得在神经外科工作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先松.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9), 3(3):237~238

[2]黄进能.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12),3(35):26~2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12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124例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