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时间:2022-08-30 04:54:03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摘要】教育的艺术在于善于激励。班主任如果能恰当适时地运用激励手段,会使班级管理产生举足轻重、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重点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应始终坚持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并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思考与改进。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爱心;制度;激励

一、以爱为核心,进行思想教育

(一)建立爱心班级

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偏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在爱的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在班主任爱的视野之内。但是,爱不能偏心不等于没有侧重。我觉得,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班主任应特别关爱班上特殊类型的学生,如特困生、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更需要爱的关怀。

(二)进行爱的传递

爱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这只是个开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爱,乐于把爱献给他人,进行爱的传递。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的使者。我要求班干部首先要发挥带头作用。因为班主任不可能时刻和学生在一起,这就要求班干部要主动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要让班干部在班级中成为传播爱的桥梁。在学习上,以小组为单位,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和帮助学习上相对弱的学生,让小组学生共同进步。在其他方面,以班干部为主,带动全班学生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到班级的爱。事实证明,班干部的这种桥梁作用十分重大,它加强了爱的建设,推动了爱的进程。

我班的刘玲玲同学父母离异,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个性倔强,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完成作业,不和同学好好相处,经常打人,咬人,同学们都不敢碰她,连妈妈也拿她没有办法。二年级时,带他们的周老师非常注重对这个孩子的关爱,经常找玲玲聊天,和玲玲交朋友,给了她多于其他孩子的关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再感觉孤独。在班中,周老师也反复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友好相处。因此,班上的学生都尽量避免与玲玲发生冲突,遇到她有困难大家也会主动帮助她。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关心下,玲玲逐渐敞开心扉,比一年级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她的自我保护欲还是很强,和同学相处时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我接手这个班时,已经是四年级下学期了,玲玲有时还会和同学发生矛盾,我也会找她聊天,给她讲讲道理,关心她,走进她的心里。现在她妈妈说她比原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她报了四百米和八百米,同学们都为她鼓劲、加油,她也没让同学们失望,夺得了四百米第一、八百米第二的好成绩。成绩宣布的那一刻,同学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玲玲也特别开心,和几个女同学抱在了一起。这让我感觉到,同学们间的友爱、互助比比赛结果更重要。

二、以制度为标准,进行班级建设

(一)制定班集体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这种目标与设想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强化行为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追求欲望,进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持久的热情,并转化为不断奋发向上的意志行动。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二)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在本学期开学初,对于班干部的选拔我采用了公开竞选的方式。在竞选前,我对同学们说:“这次我们竞选班干部的目的有四个:一是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你;二是给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三是培养你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四是选出同学们和老师都满意的班干部。”在公开竞选中,我先让学生上台进行竞选演讲。当时上台来参加竞选的学生一共有17名,其中还有几名学生精心准备了发言稿,然而很遗憾的是还是有一些学生不敢上台来展示自己。竞选结束后,我们集体讨论了怎样才能做一名称职的班干部。我们一共列出了七条。对于参加竞选的学生,我给了他们一个星期的试用期。最后通过学生投票选举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选出了班干部。班干部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比较优秀,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接着,我召开了新任班干部会议,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要求。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他们的威信。班干部竞选后的第一周,我让班长、副班长、中队长总结这一周同学们的表现,并对同学们提出改进的地方。几个班干部商量后,总结得不错,于是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第二周因为我去外校听课了,没有提醒班干部总结,可是几个班干部早已准备好了发言稿,这让我很意外。于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我对他们的这种责任心和团结精神进行了大力表扬。就这样,班干部的威信逐渐树立起来,他们的团结合作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同学们。

(三)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要培养良好的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使每个学生具有集体观念,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集体做出贡献;其次,要培养每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集体;再次,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特别注意那些因各种原因游离和半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把他们重新吸引到集体中来;最后,营造一种融洽团结互助的班级气氛。

三、以激励为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一)全员参与,责任激励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改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班级管理责任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班级管理责任制”即班主任根据学生特点把班级所有事务分给学生管理,实现班级事务分工协作,学生在班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各司其职,责任心大大增强。

(二)先进闪光,荣誉激励

荣誉是一个人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在励学生时,班主任要一改过去单纯奖励成绩优异或表现优秀的优等生的做法,还要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等生和后进生。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因为青少年学生缺乏韧劲儿,有了进步若没有得到及时鼓励,会很难坚持下来。

四、小结

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很琐碎,责任也很重大。班主任的工作最后要归结为一个“心”字,即对工作要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做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做事情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要做好,且用心去做好,那么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上一篇:受众视角下电视台新闻编辑创新探讨 下一篇:“配音男神”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