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优化供热计量技术

时间:2022-08-30 02:47:37

试论如何优化供热计量技术

摘 要:随着能源的逐渐缩减,节能减排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关于供热体制改革以及城市供热系统节能等也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实现供热计量技术的全面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供热计量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将对我国当前供热计量技术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探讨如何科学、有效的实现当前供热计量技术的优化工作,使供热计量技术在国内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优化 供热计量技术 措施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05-02

1 我国当前供热计量技术的意义及目标分析

1.1 热计量工作的的意义及工作方向

实施供热计量能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也能使广大热用户换需用热,用多少热、付多少热费。但是,供热企业如何才能从实施供热计量中取得经济效益?最好的办法是以一个独立的热力站为基本单位,实施供热计量的示范工程。热力站的供热计量、温度补偿、水泵和自动调控设施等可以根据热负荷耗热的变化情况调节、输送、计量热用户所需的热量,满足热用户按需用热的需要,也能直观地显示这个热力站内热负荷耗热的多少。如果这个热力站的热负荷所涉及的都是节能建筑,就可以节约能源20%以上。同时,实施供热计量示范工程时,禁忌新旧居住住宅、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混在一个热力站内进行。新旧居住住宅、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混在一个热力站内实施供热计量,既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又不能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此外,鉴于目前热计量表市场混乱,质量难以保证,城市供热企业应积极推行能源服务管理模式,从热量表的质量评估与采购、安装施工、质量检验、维护运行、供热服务等过程负责管理。

1.2 热计量工作的目标分析

生产运行过程中,把用户主动调节的节能量以及建筑节能的节能量反馈到热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热计量工作的最终目标。热计量系统必须是可控、可调而且是动态的系统,要打造这样一个系统,技术升级带来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以换热站为单位站内所辖的用户全部实施计量收费,通过调节阀的平衡作用,节能量会反馈到换热站,不会流失到其他用户中;系统内所有换热站实现自动调节及变流量运行,随着用户的主动调节改变管网运行流量,节能量不会流失到其他换热站中,最终用户产生的节能量要反馈到热源;热源在满足安全条件的前提下,也应实现主循环泵的变流量运行,这样节电、节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为完全满足供热计量需求,供热单位要对热源、供热管网及换热站,进行热平衡、变流量、变频等控制改造,才能提高热网自动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的节能。

2 当前我国供热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不完善

目前,虽然我国在供热计量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国内许多地方进行了供热计量技术的贯彻和实施,而且初步形成了许多热计量技术施工设计标准及热计量产品的行业规范,但是我国在供热计量方面,对于热计量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相关标准规范还在编写筹划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在相关标准试验过程中,还要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努力完善供热计量相关方法和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的实现供热计量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工作。

2.2 相关计量收费定价不完善

在当前国内建筑热计量改造后,许多试点项目只进行了供热的计量,但是在收费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这样使得许多用户节能意识逐渐降低,而且由于国内关于热计量收费的区域过小,使得最终的能源节约效果不显著。因此,在后续的供热热计量工作中,相关人员还要在供热收费方面多做工作,努力完善供热计量工作,使供热企业和用热单位取得双赢效果。而当前采用的分户热计量,虽然可以实现热费的单户计算,但是也有不公平的因素在里面,相邻房间的热量传递就是其中一个因素。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墙体的保温效果。但是户内的墙体,外墙、屋顶更应该增大保温系数,增加了投资,那么在收费上要用两部制热费方法。

2.3 推广分户热计量系统过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关分户热计量系统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地方的做法只重计量用以达到收费的目的,而不考虑提供给用户控制手段,或者只提供最简单的开关控制,徒具一个形式而已,无法达到真正调节。如此做法使得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体制的改革。所以,我们要温控与热计量并重,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的向用户收费,促进热计量事业的发展。

3 优化当前我国供热计量技术的措施

3.1 完善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

供热计量作为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想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并在国内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贯彻,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指导性意见标准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供热计量方法的标准规范完善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参考国外的一些先进设计理念,而且要结合国内自身实际的热计量设计工作,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DB29—26—2008《集中供暖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的相关条款也规定:户间热负荷与房间设计热负荷之和为散热设备热负荷,仅作为选择散热设备的依据。

(1)室内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为实现分室控制和分户计量,每组散热器上均应设置温控阀,并选用铸铁无砂型或钢质散热器,以免堵塞温控阀、热量表。每组散热器均应明装,外表不得设置影响散热的散热器罩等装置。

应通过设计计算对温控阀进行选型,不宜过大,以免调节失灵,并避免压差过大产生噪声。

(2)建筑物内系统。

建筑物内供回水干管及户内供暖系统入口装置应设置在楼梯间的管道井内,便于检修、维护和抄表。对于高层建筑,户内供暖系统的水平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宜采取软连接(金属软管),以防止由于干管发生热胀冷缩导致接口开裂。户内供暖系统的入口宜设泄水装置,以便维修及装修时,将户内供暖系统排空。

(3)热力入口。

由于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热负荷不需要考虑户间传热负荷,因此热力入口管子管径及管道附件应以各房间设计热负荷之和作为选型依据。热力入口应设置总热量表、压力表、温度计、过滤器及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等装置。为满足总热量表流量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流量传感器宜设在回水管道上。为便于热力公司的管理,建议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总热量表。

(4)热力站。

热力站的一二级侧均应设置热量计量装置,一二级管网循环泵须采用变频泵。热力站应配备气候补偿器,根据气候补偿器内置的随室外温度变化的调节曲线,当二级管网实际供水温度偏离设定值时,自动调节一级管网的流量,使二级管网的供水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如多层、高层),分区设置热力站,供热面积一般控制在5~10 m2,供热半径控制在0.5 km。

3.2 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

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热用户的节能意识,而且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的传递工作,真正降低热源处的燃料用量,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为了有效的优化供热计量收费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在完成计量的基础上,扩大国内收费试点范围。同时,在贯彻收费体制,优化供热计量体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广泛的积累科学的收费方式以及热价制定的许多宝贵实践经验。此外,城市供热企业应该严格遵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先后制定的关于《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实行供热计量的两部制供热价格,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关于《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指出:“要逐步实现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基本热价主要反映固体成本;计量热价主要反映变动成本。基本热价可以按照总热价30%~60%的标准确定”。

3.3 优化分户热计量系统的有效措施

当推广实施分户热计量后,必然要有部分用户不采暖,而将家中暖气关掉,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因此我们一定要户内户外相结合,对供热系统进行调节,将水泵改成变频,末端加压差传感器与水泵变频实行联动,这样才能实现热计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需要在每一用户管路的起止点安装关断阀和在起止点其中之一处安装调节阀,这些阀门的设置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局部阻力,如果在这个原有的系统中这部分阻力不予考虑,再加上原本系统与该系统存在的不协调性,导致用热不足、系统不稳定的现象。此外,由于加入集中供热热源是无法实现节能的,热电联产的热源因电厂发电在电网调度是平稳,导致抽气量是有计划的,不可能随时增减气门开度,改变供热量。但是可以通过单个的锅炉房以及区域安装气候补偿器来实现。

总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当前我国供热计量技术,提高热用户节能意识,降低国内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供热计量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推广,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在以后的热计量改造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进一步努力和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建筑供热过程中的节能。

参考文献

[1] 杨晋华.关于供热计量收费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7).

[2] 褚毅.供热计量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技术比较与选择[J].区域供热,2011(3).

[3] 王今风.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水力自平衡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

[4] 王世刚.关于集中供热分户采暖热计量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4).

上一篇:论变电运行跳闸故障及处理 下一篇:变电站隔离开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