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合理设计自学任务

时间:2022-08-30 01:37:18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合理设计自学任务

案例优点

两个教学案例都体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典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刘老师充分利用人手一机的教学环境特点,使信息技术在两个案例中分别起到“资源环境工具”与“及时反馈与检测工具”的作用。具体来看,刘老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的语言学习资源,并结合听读资料开展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活动。

一对一环境下教学实施需要特别注意两点:①教师课前资源准备;②教师课堂点评、总结。刘老师在这两个方面处理十分得当。首先,刘老师的两个案例中的资源选择充分体现了“丰富性、针对性、层次性”原则。她根据本单元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选取了5篇长度不等的拓展阅读材料,留出了10分钟时间进行自主听读的学习活动。刘老师提供的课堂拓展资源虽然总体数量较大,但在难度上呈现了不同梯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并不要求完成所有材料的学习。这不仅提高了课堂10分钟时间的教学效率,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上,看似教师讲授的内容减少,但是却对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两个案例中都设计了点评环节,教师是根据学生提交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结果讲解出现的典型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课堂点评和总结做到“对症下药”。

另外,一对一课堂管理规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刘老师作为一对一班级的班主任,平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班级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尤其是与电脑应用的习惯。例如,向学生明确要求在教师讲授时笔记本电脑要呈15度关合状态;学生在英语课前要准备好耳机;要熟悉网络学习平台的登录地址、资源路径等常用信息。这些课堂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重在平时坚持不懈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学习过程能力的内容,对于一对一班级的学生尤为必要。

改进建议

1.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和灵活

对于自主听读后的学生反馈的处理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反馈。一般对于新授的教学内容,可以有3~4个层次的反馈。第一层反馈内容设计一些让学生可以用YES或NO简单回答的问题;第二层反馈任务可以设计让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的问题;第三层反馈可以让学生复写或复述所听内容;第四层反馈则是让学生从所听材料中抽取关键词,自主创编、表演对话等。

而学习活动形式上可以根据听读资源内容、学生掌握情况有所变化。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的任务结果可以是文本方式,也可以布置一些多媒体的作业形式。例如,学生可以把自己大声跟读的录音上传,或者提取阅读材料关键信息制作思维导图或多媒体海报等。总之,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考查,又要活泼生动,丰富多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

2.尝试探索英语电子导学案的整体设计与应用

导学案是一种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供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利用课堂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进行了多年、大量的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导学案应用目前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电子导学案兼有传统学案的基本特点,又具备很多独特的设计和应用要求。总体来说电子学案不等于纸质导学案的电子化,不能将电子学案简单理解为纸质学案的Web呈现。在设计电子学案的学习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技术是否能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无缝融合。在刘老师的案例二中,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和测评反馈平台是分开的,这样的操作行为在理论上自然会增加学生的技术应用负担,降低信息技术应用的流畅性。从课堂应用效果看,由于两个平台的功能出发点不一样,在教育应用功能上的兼容性不好,因此没有很好地实现预设的学生互评功能。建议刘克红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从整体性、参与性、探究性、评价性等方面尝试设计完整的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英语电子导学案,积极探索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英语导学案应用的有效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支持作用,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结合刘老师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促进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应用策略总结如下:

学习资源选择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学习资源形式的多媒体性。

学习任务设计兼顾协作与个人学习。

学习过程监控与管理。

学习反思的记录与分享。

上一篇:新媒体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 下一篇:遨游太空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