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亢病中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8-29 11:32:26

在甲亢病中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8-0401-02

【摘要】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在甲亢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甲亢患者组为经131I治疗、ATD治疗后165例(男55例,女110例),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经131I或ATD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组的PCⅢ、Ⅳ・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甲状腺肿大有明显相关。结论:PCⅢ、Ⅳ・C可作为甲亢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新的辅助指标之一。

【关键词】放射免疫分析法;肝纤维化指标;甲亢

将放射免疫法检测PCⅢ(Ⅲ型前胶原)、Ⅳ・C(Ⅳ型胶原)、HA(透明质酸)、LN(层粘连蛋白)等4项指标用来判断肝纤维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检测甲亢患者的有关甲功指标时,同时检测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对照组:52名(男27名,女25名),平均年龄35.6岁(5~68岁),均为健康体检者,无甲亢史、高血压病史、肝病史、肾病史等。

1.1.2 治疗前甲亢组:51例(男12例,女39例),平均年龄35.6岁,均为本科明确诊断后的患者,无肝病体征。其中甲状腺肿大明显43例。

1.1.3 甲亢经131Ⅰ治疗组:74例(男25例,女49例),平均年龄38.0岁,治疗后时间为3~6个月。其中甲状腺无明显肿大21例。

1.1.4 甲亢经AT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28.5岁,治疗后时间为3~7个月。

1.2 方法: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放免药盒,由北京北方生物研究所提供,操作方法按药盒所说明书进行。所得数据处理为四参数Logistic回归、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的PCⅢ、Ⅳ・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2.2 131I治疗后甲功指标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PCⅢ、Ⅳ・C与HA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131I治疗后甲功指标升高组PCⅢ、Ⅳ・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2.4 131I治疗后甲功指标正常组与131I治疗后高甲功指标组的PCⅢ、Ⅳ・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5 ATD治疗后,高甲功指标组PCⅢ、Ⅳ・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6 ATD治疗后,甲功指标正常组PCⅢ、Ⅳ・C与H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见表1。

2.7 肝纤维化指标与有关甲状腺功能指标诊断甲亢阳性率(%)相符,见表2。

2.8 肝纤维化指标与甲状腺肿大有明显关系,甲状腺无明显肿大组与肿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PCⅢ为间质胶原,在正常条件下,胶原合成基因表达处于“静止状态”,非活动性肝病时几乎无胶质合成,主要与网状纤维有关[1]。Ⅳ・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主要是参与肝血窦的毛细血管化。肝纤维化早期间质胶原沉积于Disse间隙中,使Ⅳ・C的功能性基底膜破坏,是形成毛细血管化的基础[1]。

据Klion等报道,对甲亢患者作肝脏活检,其病理改变均无特别的反应性肝脏炎症,门静脉有轻微的单核细胞浸润,且主要淋巴细胞为主,但基底膜是完整的。因此甲亢患者即使有肝细胞组织学的微小改变[2],也不足以影响PCⅢ、Ⅳ・C水平。又有报道,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早期,患者的肝功能基本正常,而在病理上显示甲状腺组织可呈弥漫性增生,可见灶性淋巴细胞间有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当疾病痊愈后组织学恢复[3]。

甲亢时,甲状腺组织可呈弥漫性增生,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胶状物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本文对象均无肝病体征、症状及实验室证据,而PCⅢ、Ⅳ・C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与TT3、TT4、FT3和FT4的增高一致,说明甲亢患者血清PCⅢ、Ⅳ・C增高与肝功能无关。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纤指标水平与甲状腺肿大有明显相关。当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且甲状腺无明显肿大时,甲状腺激素和肝纤维化指标亦恢复正常,与报道相符。故笔者认为,甲亢患者血清PCⅢ、Ⅳ・C水平的改变与肝纤组织增生有关。

本文结果还显示,无论是经131I或ATD治疗,虽然甲状腺激素水平比治疗前组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高水平时,PCⅢ、Ⅳ・C也处于高水平,经131I或ATD疗效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PCⅢ、Ⅳ・C也随之正常。此结果进一步说明PCⅢ、Ⅳ・C水平与甲状腺水平相平行。甲亢患者血清PCⅢ、Ⅳ・C水平的改变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一致。本实验结果还显示,治疗前甲亢组HA与对照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5~110ng/ml)故无意义。治疗前甲亢组的LN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HA、LN与甲状腺激素无显著性关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PCⅢ、Ⅳ・C可作为甲亢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新的辅助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程明亮,刘三都.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7~59.

[2] 朱丽萍,陈日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Ⅳ型胶原改变的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2000,22(3):144~145.

[3] 谢蓉星,陈文韩.甲亢患者血清HA、LN、PC及Ⅳ・C RIA[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1,14(14):225.

[收稿 2009-02-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关于“是药三分毒”的思考 下一篇:ALT和HBsAg初筛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