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的求医者

时间:2022-08-29 09:50:27

小王是IT行业的优秀人才,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带给他的并不都是愉快。近半年来,时不时出现的下腹、会的不适症状让他很心烦,慢慢地病情在加重,且令人难以忍受,甚至达到痛苦不堪的程度……为此,他四处求医,却不能得到满意结果。眼见得病情有逐渐失控的趋势,最后来到协和医院求治。

展现在医生面前的是多家医院的病历本、检查报告及处方药物清单,看来患者一定是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全面查问病史后,没有发现特殊的病因。认真查体后,也难以发现身体上的明确问题。询问以往治疗药物及其他手段的疗效,患者明确表示:虽然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药物,但都没有什么改善,疗效微乎其微。

“那么,这些不舒服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容易出现且加重,怎样就好转了呢?”我试图了解其症状的变化规律。小王回答道:“每当酗酒、加班、熬夜或长时间久坐后,就会出现类似症状,而在其他时间段则都挺好。近来由于饭局太多而加班又频繁,症状才又凶猛起来,也让我再次不堪忍受而求医。”这个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

1. 没有病也可以不舒服

通常认为,患了病是会让人很不舒服的。所以,不舒服似乎就成了得病的征兆或代名词。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利情况,人体必然要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调整,并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包括不舒服的感觉,这其实属于生理反应。但事实上,有的不舒服的感觉可以达到难受的程度,甚至让人痛苦不堪,而其中很多都可能与疾病无关。例如,不睡觉就会困倦,不吃饭就要有饥饿感,登山后就会出现腰酸腿软,等等。

2. 关键要有科学的认识

谁会因为用力跺脚出现脚麻而自认为得病呢?然而,类似这样的情况在门诊中却发生并不少,让医生也很为难。明确告诉患者没有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可能认为医生不负责任,甚至推诿患者;但是,一旦诊断为疾病,例如慢性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附件炎等很“时髦”的大众疾病,则带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及心理压力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治疗也很难有患者期望的疗效。所以,当出现了不适症状,是否都是疾病惹的祸,是否为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否都应该去看医生,公众需要有科学的认识。

3. 正确对待和自我调整就是良方

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利因素所引起的不舒服,往往有明确的诱发因素,症状与不良因素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并常可以通过自我调整而获得迅速而显著的改善。例如,男性较多出现的下腹及会不适,多与日常生活中的酗酒、饮食辛辣、久坐、长时间骑车、饮水少、天气寒冷、情绪不佳等因素有关。当我把这些解释清楚后,小王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并根据医嘱对生活方式进行了积极控制:没有酗酒,也回避加班,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多饮水、多排尿、勤走动。结果,让他痛苦不堪的症状在2周内就基本消失了。

特别提醒

别让小问题成为大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持久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使得症状持续出现,会对身心健康都构成一定威胁。久而久之,这些症状可固化而持续不缓解,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等。从而一切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并使人真正成为患者,而药物治疗也往往更加难以奏效。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摒弃不良习惯;同时在生活中多加小心是有益的,不要让小问题酿成大麻烦。

上一篇:投资邮币3种典型心态 下一篇:刍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