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治理行业简析

时间:2022-08-29 08:33:47

燃煤烟气治理行业简析

【摘要】中国是燃煤大国,SO2排放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电厂锅炉和燃煤工业锅炉SO2排放量约占全国SO2排放量的70%。本文对中国燃煤烟气治理的技术、市场需求、行业现状格局、以及发展限制和问题进行了综述。面对近期国家大力扶持的雾霾治理环境,燃煤烟气治理市场有望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关键词】燃煤烟气治理 环保企业 大气治理技术

一、产业链结构

燃煤烟气治理产业链是在大气污染治理生产链上进行的延伸,增加了上游供应链,中游服务链和下游消费链。上游供应链为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提供原料、设备、产品和技术,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中游生产链主要包括除尘、脱硫和脱销设备的生产,该环节是整个链条的核心环节。中游服务链为链上企业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咨询服务建设,构建产业链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下游消费链是由大气环保经销商、项目分销商或者项目承包商为客户提供大气环保产品和服务,这一环节是大气污染治理产业与其他行业实现横向联系的重要环节,而与燃煤烟气治理产业发生横向关联较为密切的行业主要有电力、造业、化工、钢材、水泥等。

二、燃煤烟气处理行业可以细分为除尘、脱硫、脱硝行业

下文将从除尘、脱硫和脱硝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产业规模、业内主要企业和市场竞争格局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

(一)技术发展现状

除尘是指去除含尘气体中颗粒物的过程,就是除去烟尘、粉尘。目前除尘器种类主要有电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及电袋复合除尘器。三种除尘器中,电除尘器因其阻力低、维护工作少、适应烟气变化能力强等特点,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领域除尘的主要设备。相比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效率更高和优点更突出其应用率逐渐增加。而电袋复合除尘器兼具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节能高效除尘器,具备运行长期可靠稳定、结构紧凑、高可靠性、滤袋使用寿命长、洁灰周期长、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脱硫主要是指烟气脱硫,通过脱硫装置使锅炉烟气的二氧化硫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我国现有烟气脱硫技术十多种,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湿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法等。由于石灰石-石膏湿法具有成本优势,中国投运的脱硫工艺中石灰石-石膏法的市场份额超过90% 。

脱硝主要也是指烟气脱硝,防止炉内煤燃烧后产生过多的氮氧化物,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2009年7月,环保部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到2015年所有火电机组都要执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标准。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干法(SCR、SNCR)和湿法,其中干法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发展最为成熟,而湿法的烟气脱硝技术由于消耗大量的吸收剂和氧化剂,产物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市场容量规模

除尘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除尘产业规模由2010年的246亿元增至2012年的300亿元(见表1)。

表1 中国2010―2012年除尘、脱硫和脱硝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010―2012)

我国除尘设备的安装率高达90%,这也是近两年产业规模增速下降的原因。然而现行我国对除尘仅规定了总量标准,并未考察PM2.5的滤除效率,随着雾霾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未来这方面很可能会进行细则修订。因此,对细微颗粒物滤除率较低的电除尘将面临改造成袋式或电袋复合除尘。国内已投运的火电机组中90%以上是电除尘器,如果要求改造已满足政策需要,那么除尘产业潜在的市场规模将很大。

“十一五”之后,脱硫产业规模增速有所下降,2012年整个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见表1)。中国脱硫产业的市场需求目前主要来自于电力、冶金、非金属矿物质制造业、化工、石化、钢铁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是脱硫产业的最大需求者,随着新排放政策的实施,非电力行业脱硫规模增加迅速,其中,以钢铁行业的需求最大。2012 年,中国火电行业脱硝市场规模超过106亿元,随着非电力行业脱硫市场规模的增加,脱硫行业面临新的增长空间。 2012年,新增脱硝装机容量共计1.53亿千瓦,其中脱硝改造装机容量达1.155 亿千瓦,新建脱硝装机容量达0.375亿千瓦。随着水泥和钢铁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在“十二五”期间纳入监管范围,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脱硝行业在2012年行业规模达544.5亿元。

(三)业内主要企业和市场竞争格局

除尘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2012 年电除尘行业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大约为100亿元,而整个除尘行业的市场规模达300亿元左右,其中袋式除尘器的行业规模超过40亿元。科林环保作为国内最大的袋式除尘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其市场份额只占5%左右。

脱硫产业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国电清新、国电龙源、龙净环保、永清环保和远达环保位居脱硫行业的前几位,脱硫装机数量总计达2.84亿千瓦,其市场份额占到41.73%。从2012年新投运脱硫机组来看,国电龙源和龙净环保分别占28.22%和16.2%,远远超出现有占有率的14.9%和7.42% 。

脱硝事业启动晚,竞争格局相对混乱。从事脱硝的企业按企业背景可以分为三类: 电力集团控股企业、锅炉生产企业和一般企业。电力集团控股企业主要代表为国电龙源、中国华电、远达环保。

三、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一)产业链外部环境支持力度不足

产业链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法律法规、政策、金融服务等,这些因素将从政策、资金和市场的角度来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上的效率。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外部环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和竞争机制不健全,导致产业链上部分企业利润空间受限;二是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金融缺乏创新,由于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具有资金沉淀性强的原因,使得大气污染治理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三是准入门槛及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得大量依靠地方保护或资源禀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生存。

(二)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和支持能力弱的局面。虽然在技术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主要还是被动满足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控制要求,而在支持实现未来更高的大气环境标准,凸显技术力量不足的窘境。而且市场需求难测也影响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种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并很快实施,由于技术实现后市场价值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的风险,导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企业自主研发的意识淡薄,很多大型企业往往会考虑在国家政策法规出台之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三)产业链构建的国际化特征不明显

在世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从而催发电力行业的发展并加大对大气环保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大气污染治理企业正在抓住这一机会将自身的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高明,黄清煌.基于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分析[J].理论学刊,2014.

[2]环境保护部.2012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销委员会.我国脱硫脱销行业 2012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3,(7).

[4]王洪记.对几种烟气脱硫方法的看法及建议[J].化工时刊,2013,(4).

[5]郭遵琪.工业烟气除尘行业发展综述[J].环境保护,2013,(1).

上一篇:中国空间权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建筑智能化项目成本管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