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外交家

时间:2022-08-29 07:38:59

蒋百里: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外交家

达・芬奇式的才华横溢

蒋百里,一名军事思想家、军史学家、军事战略家,兵学泰斗,同时,又是政论家,擅长文史研究,做得诗词,写得好字,说话滔滔不绝,妙趣横生。他不仅著有《国防论》等兵学名著,而且创办了《浙江潮》、《改造》,撰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等,在中国政治史、文化史上享有盛名。曹聚仁称他是像达・芬奇“那种根本意义上的才华横溢”。

他的传奇色彩,在于他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过密切的关系。他曾经出任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等军政要人的顾问或参谋长,担当过近代国学大师、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学生、助手和智囊,随同梁氏访问、考察欧洲,梁氏在日文方面对他倚如左右手。他与护国运动领导者蔡锷将军为同窗挚友,共同参与反袁斗争,将军临终之时曾遗言由他继任四川督军。他虽曾因参与反蒋活动而为所拘禁,并险些送命,但后又成为蒋氏的座上客,两度担当特使出访欧美。他与当代著名诗人徐志摩有生死之交,当他被捕入狱之时,徐氏挺身而出,高调宣布愿陪同蒋氏一起坐牢,应者如云,一时“随百里坐牢”蔚然成风,传为美谈。甚至他的女儿蒋英嫁与“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为妻,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蒋百里对于民国外交事业的贡献,也是他精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德皇涉华秘密外交

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原名蒋方震。1882年出生。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实习军事。清末任禁卫军管带、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民国期间,历任保定军校校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顾问、陆军大学校长等职。

蒋百里虽然系留学日本出身,却赞赏德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思想。 1906年,他在盛京将军赵尔巽支持下,奉派赴德国陆军实习军事,担任德军实习连长。

其时,野心勃勃的德皇威廉二世和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都希望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并不满于新成立的英日同盟,为此,威廉二世向中国出使德国的大臣孙宝琦提议:“当今之世,德国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如果加上美洲最富裕的国家(美国),结成三角同盟,对世界和平将起重大作用,对中国也有好处。”意在成立中美德三国同盟,以抵制英日两国同盟。

清政府为此派遣皇弟载涛赴德,会同继任出使德国大臣昌办理此项外交。蒋百里因是昌的拜门弟子,得以有机会参与此事。载涛访问德国后,德皇允诺将派遣皇太子访问中国,昌告知蒋百里:“将来德皇太子访问中国,派你为接待人员之一”,想让他好好学习外交礼仪。此事后因清政府的失密、西奥多・罗斯福的下野以及日本挑拨中德关系而未能成功,但这却是蒋百里加入近代中国外交事务之始。

“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

在日本老辈军人中传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蒋百里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 虽无法考证系何人所言,但其言的流传却可见蒋百里在中日军人中的影响。

第一次是指蒋百里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之事。该期日本学员300名,包括荒木贞夫、小矶国昭等后来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还有中国留学生四名,蒋百里轻松夺魁。按日本军部规定,榜首学员将获日本天皇亲自赐刀的殊誉,这使日本陆军学生大丢面子。从第四期起,日本学校的中日学生被分开授课,防止中国学生再度夺冠。

第二次是指八年血战中日本败于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蒋百里在《国防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无法利用占领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将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是将日军拖入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蒋百里虽然在1938年早逝,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却大致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和预料。在逝世前,他依然掷地有声地提出: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奉使考察各国总动员法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其侵略势力自东北、再华北、再向全中国渗透,中日关系逐步趋向紧张和战争状态。蒋百里携同全家,奉命以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名义,出国考察欧美各国的总动员法。出国前曾应之邀,赴南京汤山共度周末,进行密谈。

蒋百里与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驻意大使刘文岛同船赴欧。先后游历英属新加坡、埃及、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捷克、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并经日本归国,曾经会见过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参谋总长巴格格里奥上将、捷克总统马萨里克、德国国防部长白伦堡等军政名人,详尽考察、研究各国的战时动员法及国防军队建设,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空军理论和空军战法。

归国后,蒋百里不仅向最高层递交了各国战时动员法研究报告,而且提出中国国防应以空军为重点。蒋百里虽是学习陆军出身,此次考察却使他更重视空军,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海军为主导,第二次世界大战预料将以空军为主力”。他根据英、德、法、意四国的经验,主张建设独立的空军。他的这些主张对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空军建设高潮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时中国外交特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此时,中国外交处于孤立境地,英、美、法虽然同情中国却不敢开罪日本,德、意却正与日本秘密酝酿所谓的“防共协定”。

面对日军侵略暴行,蒋百里怀着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原本打算到前线服务,无论是做一个方面的统帅,还是担任参谋长之类的幕僚,他都决心“拼老命”,战死疆场。然而,他却受委派,以个人特使身份第二次赴欧访问,担任外交上的折冲樽俎之责。其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说服英、美、法等国诚心诚意帮助中国抗战,至少莫因一时的经济利益,继续向日本提供军火物资;二是分化德、意、日三国,至少促使德、意两国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当时,西方国家尚有投肉饲虎的打算,美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在德国希特勒则正趾高气扬,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蒋百里深感此行之艰难。

蒋百里到达罗马后,墨索里尼避而不见,仅让女儿齐亚诺夫人出面设宴应付。蒋百里不负重任,巧妙制造机会,积极活动,终于迫使外交部长齐亚诺和总理墨索里尼先后会见了他。蒋氏劝说意大利不要加入防共协定,指出:“日本以防共为幌子,其军事行动是自北向南,其目的并非对苏,而在破坏中国之独立与统一。”墨索里尼虽未接受蒋百里的意见,但也表示“防共协定是欧洲问题,中国不必多所顾虑,中国已向克服困难之途迈进,必将重回历史之光荣,意大利对中国寄以深厚之同情,我个人更对蒋委员长表示无限之敬意。”对于即将举行的九国公约会议,蒋百里也请齐亚诺外长为中国帮忙,但却被他拒绝。蒋氏则坚定表示:“中日之战乃是日本侵略中国,而中国进行抗战,侵略一天不停止,抵抗也就一天不会停止。”蒋氏意大利之行取得的成功,在于争取墨索里尼同意中国在三年内仍以秘密方式向意大利购买华币一亿元的货物,用以发展交通与布置海防。

接着,蒋百里访问德国,先后会见外交部长牛赖特、空军司令戈林等,劝说德国帮助中国抗战,不要签署防共协定。他的这些建议自然也不为德方所接受。德方强调,中日战争“如果继续打下去,对双方都有百害而无利,不知贵国当局有无接受庚友劝告的动机”,这就是后来德国调停中日战争的由来。对于继续购买德国军火事,戈林则比较干脆,称“只要你们有外汇,我们除在军备上留以自用不能割爱者外,什么都可以卖给你们”。这样,来自德国的军火在中日开战后继续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其中自有蒋氏的功劳。

此次出访期间,蒋百里还曾赴布鲁塞尔、伦敦、巴黎等地,进行种种外交折冲活动。1938年初夏,蒋百里回到汉口,向报告交涉经过。此后,他不断发表文章、演讲,警示欧美人士,鼓励国人斗志,并被任命为陆军大学校长。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因劳累过度患心脏病逝世。国民政府“特令褒扬,进赠陆军上将,发给治丧费五千元,交军事委员会依例议恤,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示政府眷念耆贤之至意”。

上一篇:华尔街,该如何是好? 下一篇:保加利亚:对苏联的感情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