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关注你的健康

时间:2022-08-29 07:33:35

主题阅读:关注你的健康

(一)不要盲目增加维生素C

①维生素C是无数饮料和水果中的明星,它的确可以为人类健康起到许多帮助作用。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盲目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自认为会对健康有益,还自以为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盲目补充维生素C真的没有不良后果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对于健康人不但无益,而且是很危险的。

②在国外,有一位农场工人,后来离开农场当上了一名搬运工,不久却出现容易疲劳、乏力等症状,还伴有牙龈肿痛、出血,皮下出血,关节肿大等,检查发现为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分析起日常食谱,却能提供充足的维生素C。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他在农场工作时,每天可以吃到大量新鲜水果和蔬菜,这些都含有丰富维生素C,于是造成体内维生素C依赖现象。他换了工作后,虽然日常饮食也可提供维生素C,但由于体内仍然大量分解维生素C,普通饮食已不能保证需求,因此出现缺乏现象。无独有偶,婴儿患维生素C缺乏病,有相当一部分与母亲孕期日服400毫克以上的维生素C有关。离开母体后,婴儿维生素C的供给量急剧下降,于是出现缺乏现象,发生维生素C缺乏病。

③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既能保持皮肤弹性,延缓衰老,又有助于清除人体垃圾,因此有“人体清洁工”的美称。它能帮助减低臭氧、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毒性,抵制膳食中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胺的合成,还具有降低血糖铅浓度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不过,维生素C的每日摄取标准是60毫克,一天的补给完全可以在一杯橙汁(鲜榨汁)中获得。只有孕产妇、乳母、老年人、吸烟者和有接受外科手术、精神高度紧张等特殊情况者,以及从事铅、寒冷、高温作业者等,对维生素C的需求才有所增加,如吸烟者需增加50%。其他人盲目增加维生素C,不但没有必要,过量摄入甚至会危害健康。

④当摄入量在200毫克时,维生素C的利用率为100%,摄入量再高,利用率就会下降。当达到1000毫克时,它可能会使健康人出现高尿酸尿症和高草酸尿症。尤为严重的是,当机体习惯摄入大量维生素C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酶来分解,破坏过量的部分,起到一定的“自我调节”作用。若此时摄入量突然减少,破坏维生素C的酶仍然在“工作”,就会造成维生素C缺乏,出现出血、角化过度等症状。此外维生素C摄入量过高,还会引起腹泻、腹胀,甚至造成铁吸收过度,引起肝脏中毒。

⑤正常人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若超过1000毫克,即超过安全摄入量的上限,就有导致中毒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控制维生素C的摄入量,过低固不可取,过高更应防止,以避免出现维生素C依赖等不良后果。

⑥维也纳大学医学化学研究所的汉斯・戈尔登贝格日前对新闻界说,研究证明,维生素C在人体结缔组织蛋白和诸如肾上腺素一类神经传递介质的组成中作用不可低估。人体在受到传染或有其他炎症时,对维生素C的需要也有所增加,但是在大剂量使用维生素时,要十分谨慎。

⑦戈尔登贝格教授警告说,将维生素C服用剂量提高得很多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白细胞周围的维生素C过多,不仅妨碍白细胞摧毁病菌,而且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过量的维生素C不但不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反而会使其受到削弱。

⑧戈尔登贝格教授特别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像吃糖豆那样随意服用维生素C。但是多吃橙子、辣椒、西红柿或土豆这类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则不用担心会有维生素C服用过量的问题。

1. 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万不要像吃糖豆那样随意服用维生素C”,戈尔登贝格教授的提醒,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说法与第②段内容是否矛盾?试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作用。

正常人维生素C每日摄入量若超过1000毫克,即超过安全摄入量的上限,就有导致中毒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本文,你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维生素C与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请梳理出几条你认为有必要告诉公众的有价值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除了智商、勤奋因素外,环境、营养、疾病一些因素也能影响我们的智力,这里提出几点供青少年朋友,特别是记忆力较差的同学对照、参考,并矫正不良习惯。

②气候温度和学习有密切关系。科学实验表明,当气温在20℃左右,是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因此在春秋两季要抓紧学习,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温度上的便利。在冬天寒冷季节,当温度低于10℃时,尽管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到夏天炎热酷暑,尤其在温度超过35℃时,大脑能量消耗骤增,引起疲倦乏力,情绪烦躁,俗称火气大。

③人的呼吸主要利用的是氧气,我们的脑子几乎要占用20%左右,是用氧的大户。如果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记忆功能会明显下降。因此,要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在空气清新的场所做深呼吸操。

④光线也会影响脑功能。过暗的地方既影响视力又影响到脑功能。而且,在过强的光线下,脑细胞受到刺激会感到疲劳,脑功能会明显下降。课间休息,最好到室外远望天空或树木,不仅保护视力,还会使头脑清醒。少看深红和深黄的颜色,以免使大脑疲劳。

⑤人们常用听音乐来休息,解除学习疲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音响不宜超过60分贝,否则噪音会使头脑发晕,降低用脑的功能,尤其不提倡听随身听。

⑥我们的大脑是十分复杂、十分精密的,除了需要充足的氧气外,还需要各种营养的供应,才能保障思维敏捷,记忆力良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物很多,其中如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因此能提高记忆力。

⑦菠萝含有微量元素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此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最爱吃的水果;鱼虾能增进大脑智力成长和精力集中;其他如生姜能使人的思路开阔,因为它含姜辣和挥发油,可使血液得到稀释,流动更加畅通,于是供应大脑的氧更多;洋葱也有生姜同样的作用,而核桃则是健脑益智的补品,和桂圆一样,被人们称为“使人聪明的食物”,有条件的话,不妨经常少量食用。

⑧在蔬菜中,以芹菜为代表,是有助于激发大脑创造性的食物。有人认为辣椒辛辣,能刺激人体内的某些激素,使人聪明起来,因此,吃少量辣椒也是有益的。

⑨如果选的是水果,则建议选草莓和香蕉,因为草莓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果胶能使人产生舒适感,而香蕉又是健脑食品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钾。

⑩除环境、营养因素外,疾病也是影响到脑功能的原因,例如贫血、脑内疾病等,尤其是慢性萎缩性鼻炎,鼻中隔肥大,慢性炎症使鼻内阻塞,常使脑功能和记忆力减退,因此发现以上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医治。

6.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对本文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9.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10.第⑧段中说“吃少量辣椒也是有益的”,请从文中找出这一说法的依据。句中“少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大剂量补充维生素C对于健康人不但无益,而且是很危险的”。

2.因为白细胞周围的维生素C过多,不仅妨碍白细胞摧毁病菌,而且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过量的维生素C不但不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反而会使其受到削弱。

3.不矛盾。第②段举的例子说明的是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大量食用后造成体内分解维生素C的能力提高,一旦维生素C供给量下降至普通水平,就出现了维生素C缺乏症。第⑦段画线句子指的是在受到传染或有其他炎症时,将维生素C服用剂量提高得很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4.“每日”从时间上限制了“摄入量”的时长;“可能”表估计,表明会出现中毒的情况,但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这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示例:`①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既能保持皮肤弹性,延缓衰老,又有助于清除人体垃圾,因此有“人体清洁工”的美称,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②正常人维生素C的每日摄取标准是60毫克,一天的补给完全可以在一杯橙汁(鲜榨汁)中获得。③过量摄入维生素C不但不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反而会使其受到削弱。

6.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对人的智力的影响。

7.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总分式)

8.B

9.列数字、打比方;准确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脑对氧的需求量很大。

10.“辣椒辛辣,能刺激人体内的某些激素,使人聪明起来”。“少量”不能去掉,“少量”一词限制说明了吃辣椒的数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作者地址:山东莱州市过西中学)

上一篇:个性题记显匠心 下一篇:“爱”的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