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法防治痛风探析

时间:2022-08-29 07:09:55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41-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痛风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和经绝期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欧美国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2%~18%,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约2.4%~5.7%存在尿酸过高(台湾省30岁以上高尿酸血症为17.3%),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可达到24%以上,各年龄段痛风总的患病率约为0.84%。血尿酸浓度越高,患痛风病的机会就越大,高尿酸血症有10%~20%最终发展为痛风。

1 痛风的现代研究

1.1 现代医学病机及病程分期: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风大多属于遗传性,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关系密切;继发性痛风主要因为肾脏疾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引起的。痛风的发生取决于血尿酸的浓度和在体液中的溶解度,痛风发病前常有漫长的高尿酸血症史,而血尿酸的平衡取决于嘌呤的吸收和生成与分解和排泄,任何能够使嘌呤吸收和生成增多或使生成和排泄减少的因素,都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能称之为痛风。痛风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或(和)痛风石疾病,其发生是尿酸在体液中处于过饱和状态。

根据痛风的病程变化,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1)急性期: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典型发作常起病急骤,多于午夜因剧痛而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拇跖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90%为单一,偶尔双侧或多关节同时或先后受累,呈红肿热痛,可有关节腔积液,也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发作常呈自限性,数小时、数天、数周自然缓解,缓解时局部可出现本病特有的脱屑和瘙痒表现。(2)间歇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控制后转为间歇期,间歇期可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痛风肾病或尿酸性尿路结石,也可无明显症状,而仅表现为嘌呤代谢失常所致的高尿酸血症,间歇期可数月、数年乃至终生,但多数反复发作,甚至到慢性关节炎阶段,个别者无间歇期直接延续到慢性期。

痛风发作时一般疼痛明显,少数症状轻微。多于春秋季节发病,可因饮酒、高蛋白饮食、脚扭伤、穿紧鞋、多走路、受寒、劳累、感染、手术等而诱发。

1.2 现代医学分期治疗

1.2.1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迅速有效地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常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秋水仙碱对于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可使90%以上病例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症状缓解,故常作为痛风发作时的首选药,但本药无降低尿酸作用,且用药后可出现较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不良作用[1]。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强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易合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作用。上述两类药物无效或禁忌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1.2.2 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防治和保护已伤害的脏器功能,常使用促进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合成药。(1)促进尿酸排泄药:适用于高尿酸血症期及间歇期和慢性期,常使用丙磺舒、磺吡酮和苯溴马隆,但均有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的不良作用。(2)抑制尿酸合成药: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者,或不适于使用促进尿酸排泄药者,常使用别嘌醇,有发热、皮疹,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等不良作用。

1.3 其他一般治疗:早检查、早发现高尿酸血症;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含嘌呤的饮食;控制饮食热量,防止过胖;增加尿酸排泄,多饮水,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药;避免各种诱因;碱化尿液等。

2 痛风的中医病机及治法探析

目前现代医学中有关痛风病的治疗,多用促进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或消炎止痛药等,虽然可以缓解急性关节炎的症状,有一定降低血尿酸的作用,但并不能解决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问题,且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因而明显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而中医药学辨证分期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生化基础,降低血尿酸是本病治疗的关键。高尿酸血症中医责之为湿浊、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作祟[2],而该病理产物的发生,总由脾肾亏虚所致。脾虚则运化失健,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肾虚则二窍开合不利,分泌清浊无权;导致水湿内停,凝滞为痰为瘀,则可为高尿酸血症,表现为痛风间歇期与缓解期;水湿痰瘀化热,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则表现为痛风急性期。总之,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痹阻经络为标;脾肾亏虚、湿热痹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急性期以湿热痹阻标实为主,兼有脾肾亏虚;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肾亏虚为主,兼有湿邪阻滞。

痛风的防治,应针对其脾肾亏虚、湿热痹阻为主的基本病机,并考虑到其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兼有本虚以及间歇期和慢性期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的不同,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辨病辨证与临床分期相结合,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健脾补肾可以调补先天、后天之本,调整和恢复脏腑功能,脾健肾强则脏腑调和,气血津液运行如常,湿浊瘀毒,无由从生,尿酸产生、代谢正常,则其病自愈,此乃治本之法;清热则红肿热痛可消,利湿泻浊,通利前后二窍,使湿热浊毒从二便而下,邪有出路,尿酸排泄有道,故清热利湿为治标之要务。在健脾补肾、清热利湿法的基础上,遣方用药应根据其临床分期而有所侧重。急性期的治疗,在痛风病整个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针对其急性期的治疗就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兼以健脾补肾。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则主要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并发症为主,间歇期和慢性期可以健脾补肾为主,兼清热利湿。

参考文献:

[1] 唐燕琴.痛风的药物治疗[J].海峡药学,2001,13(2):102.

[2] 刘孟渊.痛风性关节炎的证治体会[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284.

收稿日期:2007-11-19

上一篇:新生儿二次断脐处理效果比较 下一篇:甘露醇不同用量治疗脑出血致肾损害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