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句式勾联关系,突破语句衔接难点

时间:2022-08-29 07:05:04

弄清句式勾联关系,突破语句衔接难点

弄清句式的勾联关系是提高语句衔接题解题正确率的技巧之一。从语句的地位和作用上看,不外乎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在语段的开头,选填的语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二是在语段在中间,多用来承上启下或过渡照应;三是在语段的末尾,用来总括或呼应。

一、提出总领点,确定衔接句

【例1】(2012年高考广东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段逻辑顺序的理解,迅速判断出哪句话可以起到概括总结全段的关键作用,是解答本题的重中之重。从所给答案来看,只需区分①和④哪句更适合做统领句。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重点解释“艺术家”,是“分说”的一部分,正对应了“先总后分”的结构,相比之下,④句有概括、总结和提示作用,应放在首位。先解释“艺术家”,后解释“科学家”,因此④后面必须跟①⑥,答案为C。

【例2】(2008年高考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③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确定开头的总领句。依据文段的文体是议论文体,首句应该是总说。依据所给答案应该在③和⑤之间选择。⑤是对人格本质的总体定位,是对人格的进一步提升和概括,以此确立本段的主题句先⑤后③。同时①所述的道德要求,又是②④⑥的总领句,所以必定选D。

二、找准过渡句,推测上下文

【例3】(2010年高考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 ③①④⑥②⑤ B. ⑤①③④⑥②

C. ③⑤④⑥②① D. ⑤④①⑥②③

【答案】 C

【解析】根据原文所给句子“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很容易可以看出文段需要接③,③句的“加速崛起”,正好对应“增长率”。所给句群主要说了两方面,一方面是肯定发展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很显然,在大好形势和存在问题中间需要一个过渡句。找准这个过渡句是正确排序的关键,⑤句“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正好推出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④⑥②①,C为正确答案。

【例4】(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 C

【解析】本题重点在于找准过渡句,从而推出上下文的排序。不难看出,语段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陈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②⑤,另一方面是解决办法③①④,⑥句承上启下,从而确定答案C。

三、认准收尾句,呼应开头句

【例5】(2010年高考广东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即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_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__________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答案】 C

【解析】本题的重点在于确定收尾句,排序题的收尾句多为总括或呼应前文。从所给文段“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很容易看出后面应该接③句,由此排除A选项。然后区分⑤和①哪句更合适做收尾句,从所给文段“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可以感受到末句在呼应首句,①句中“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呼应开头的“作品的独创性亦即作品的原创性”,从而确定①更适合做收尾句。

【例6】(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做题时尤为重要,以本题为例,由所给文段“葫芦”可以推出下句紧接着应该为③,说明“葫芦”的情况。接着判断文段的收尾句,文段开头为“在我国古代”,②句“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正是对开头的呼应,故应作为收尾句。

小结:掌握句式勾联的技巧,重点是句子在句群中的位置,确定统领句、过渡句、收尾句。明确句子是否总领,是否承上启下,是否呼应前文,从而迅速确定句子的顺序。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巧妙使用分词,为基础写作增色 下一篇:利用英英释义 掌握地道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