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细节问题

时间:2022-08-29 05:46:39

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细节问题

摘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细节问题,克服“差不多主义”。细节决定成败,就目前来讲,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节方面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在微观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和研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细节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教育;细节;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53-02

汪中求先生在谈到细节决定成败时曾经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虽然很努力,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信奉“差不多主义”,不太注重做事之中的细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政府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选国家级一流的专家来精编教材。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资配备,一般都是硕士和博士在执教。在各高校,订阅报刊杂志最多的也是承担执教公共政治课的部门。但就教学的整体效果方面而论,无论是社会、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大都感到不太满意。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如果宏观方面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问题一定是出在微观方面,即在我们教育环节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确实如此,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节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今后我们需要在微观方面多做工作和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小班制授课势在必行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由于公共政治课是各班的必修之课,所以在授课方面,多数实行大班制授课,同年级的一个大班,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二三百人。笔者认为,公共政治课实行大班制,已经到了必改的地步。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本身对人才的高素质及个性化要求,加上教育本身的开放化、活动化趋势的增强,大班越来越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是因为“其一,不适应现代化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其二,不适应现代化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其三,不适应现代教育开放的潮流。”[1]当然,小班制授课与大班制授课比较起来,意味着在教育上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诸如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室、增加更多的教师等。但随着近几年高校各个方面建设力度的加大及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为我们实行小班制提供了可行性的条件。实践表明“小班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的大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比大班更为充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特别是自理、自治、自学能力明显提高。”[2]所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小班授课势在必行。

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我们经常讲,在备课的过程中甚至在备课之前要做的第一个工作是“备学生”,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的把握和学生现有思想现状及其有关困惑等的准确把握。要想真正做到准确地了解学生――备学生,我们如果仅仅是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朋友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每一学期正式讲课之前对所教学生进行有关的问卷调查,通过卷面分析,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有关知识储备和思想状态以及他们需要什么知识。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少教师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之中去,耐心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呢?更不用说讲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卷面调查了。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对于学生本身的“实际”是想当然的,不是经过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因此,教师就很难准确“备学生”。当然,关于讲课内容的针对性,也就是想当然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也在预料之中了。除此之外,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上课之前要“备学生”,而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想到“备学生”,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达到教育应有的效果。

三、强调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艺术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教师的语言也应具有时代气息。因为学生对有关理论的接受与否还与教师的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应把一些正确的观念、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理论如同布料,语言表达方式如同衣服的款式,而问题是,我们如何把同样的理论布料加工成学生们喜欢的语言款式。在这方面,易中天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老幼皆爱,以易老师自己的话说:他所讲的内容,大都是在学界成了定论的东西,从学者的角度讲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大众就是喜欢他讲的三国。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易老师本身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不仅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而且他把一些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能用恰当的语言方式传输给大众,使大众能够轻松地理解。并且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刚好是大众乐于接受的语言款式。因此,易老师的成名也是意料之中的了。所以,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讲课效果好,就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下工夫,找到既适合自己又让学生喜欢的语言款式。

四、尽量减少教材内容的重复性

这里所说的重复性,一方面是指纵向的重复,即学生在中学时代学的东西到了大学重新再学一次;另一方面是指公共政治课各科教材之间的重复性。例如,价值观这一问题在学生上高二的时候从哲学的层面就给学生分析过;到了大学以后,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面又作为一节来讲,与高中讲的大同小异,但在大学的哲学课里面又重修一次。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反复地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但是面对价值观这样重要的问题,又不得不在书中大讲特讲,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笔者认为,无论是著书者或是讲课者,都需要从中学到大学这样一个纵向的角度了解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学了没有,学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角度学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大学老师之间横向的交流,针对于同一个知识,不同科目的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最后讲这一知识点的老师,针对学生学的这一知识点来综合性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看问题的方法,再者也有助于为大学生减负。因为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学生除了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以外,还需要一系列的技能和准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减少知识的重复性有助于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涉猎自己所急需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教材内容的重复性。

五、重视教师在着装和打扮上的讲究

教师的着装和打扮在不同的场合应把握好不同的度。并不是越严肃越好,也不是越端庄越好,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有关具体的情景而定。但在讲台上上课的时侯,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即自己的着装既不会让学生对自己过于亲近,也不会让学生对自己敬而远之,而是既有一定的亲切感也有一定的距离所形成的尊重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过于打扮自己也不能使自己的扮相像一个学生。因为这两个极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你过分打扮,着装考究,会拉开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沟通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在有的时候,老师的过分考究的装束与打扮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和研究老师的着装和打扮问题,而不是在认真学习,所以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如果老师打扮的如同学生一样,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学生在课堂上就比较随便,这也不利于课堂的管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当然,这只是在课堂上,在课下,作为老师为了能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老师的着装可以模仿学生的着装和打扮,以便拉近师生的距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有利于老师真正走入到学生个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六、重视和强化课堂教学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对抗作用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越来越开放,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不断发展,对社会的开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的这种开放化,有助于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开放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了信息的多样化及人们思想的多元化,致使外在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这方面来讲,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势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净化外在环境包括信息环境已成为一种迫在眉睫的任务摆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但是,当我们在不断地强调净化外在环境的同时,却对课堂教学本身对外在环境的积极影响关注不够。其实,课堂教学本身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辨别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外界消极影响的防范意识和警觉力,所以课堂教学本身犹如附在学生身上的一层保护剂,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免疫力。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免疫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强化课堂教学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对抗作用。

总之,在当今时代,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警示我们的:“精细化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意细节,把小事做细。”[3]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细节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处在第一战线的老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因为这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的有效提高。当然,在课堂之外,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节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进、改善。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学术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44.

[2] 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10.

[3]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关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论农村女性成人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