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说中幸福地写作文

时间:2022-08-29 05:13:36

在读说中幸福地写作文

摘 要: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读”“说”“写”,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作品、听美文、说生活、吐情感|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自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有情感的书写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作文能力。

关键词:读说 生活化 兴趣 写作 做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4-6097(2013)02-0059-03

作者简介:张薪(1973―),辽宁大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辽宁大连市第42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作文教学。

“学贵有疑”, 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更需要在疑问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出路。

近几年,初中作文教学出现了过程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更注重学生作文的实践体验和实践收获,以及作文过程中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记忆,但仍然停留在对整体事件的叙述上。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停留在“知道”“明白”“有同感”的层面,而对细节的推敲、表述的准确、词汇的丰富、情感的细腻以及生命体验,仍需要相应的读说训练,进而由作文能力的提升过渡到做人境界的提升。

具体而言,有效的读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借助教材范本,训练学生说读的能力

教材是主体和主导之间的纽带,所以,作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从教材入手。

说读训练,要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寻求文本和学生能力之间的衔接点,追求更自然、更流畅的效果。如,在教授《山的那一边》时,可采用以读训练为主,结合“借用文章句子说读”的形式”。如:“山那边的山啊!你为什么老是铁青着脸,你什么时候能够让我看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充分地“说”之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作品的内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种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主体能力训练为起点,抓住重要的一点进行训练,做到了学生与文本结合、学生与学生结合、学生与老师结合,是一种生态课堂。这种微调,从细处着眼,却能起到大的作用,能营造一种极佳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摆脱死板教条的传统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微笑着走进课堂,幸福地学习。

二、结合课堂,把训练常规化,层第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坚持,训练才有效。作文技法的学习,应改变单调的讲授说读练习。与其讲方法,不如引导学生学会准确、优美地“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级来坚持训练。

(一)借助教材,教会学生能够准确地“说一句”

例子一:学习《百草园》,“百草园是……”;“百草园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着碧绿的菜畦,还有那硕硕可爱的黄蜂和孩童们好奇的心……”

例子二:学习《雪》,“南方的雪是……”“朔方的雪是……”“南方的雪是洁白的,柔和的,妩媚的,充满阳光的暖色的……”“北方的雪是蓬勃而纷飞的,那苍凉的天底下,那个誓死的精灵,用歌唱用舞姿在演绎着生命的绝美……”

借助教材,选用恰当的句式,合理运用优美的修饰语进行说话训练,由一句话到三句话,到五句话,每周五次,随教材进行,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句子训练的重点要教学生学会运用修饰语,合理安排顺序,经过一个月左右,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好一句两句,甚至更多句。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够说得流利,有感情,有体验,有时还能融进自己的审美体验。

(二)结合课内外,变式多练习,引导学生会“说一段”

“段”的训练比较难,笔者就按照记叙文的要素,自己先说一段,给学生一个说话的“路子”, 如:上课的时候,笔者进到教室里常常会给学生一个“引子”:“伴着轻扬的铃声,我们又一次来到了语文课堂……”

学生例子:“……在风的吹拂中,书卷泛着淡淡的墨香,每一笔画都浸润着华夏五千年的深厚和博大。唐风宋雨,跨越时间的藩篱,传来诗意的声响。静静地端坐着,望天上云卷云舒,,绿色的操场洋溢着每一个学子青春的梦想。阳光暖暖,世界在静谧中化为我们生命最美的诗行……”

再如:天气晴好的时候,笔者就会先描写一下后操场,“瓦蓝的天空下,我们的后操场干净整洁,红色的砖块在阳光的温柔照耀中惬意地小憩着……”然后让学生再描述一下银白的防护网、树、风、学生活动等:“银色的围网在风的轻抚中仰望着春天的希冀,泛着青绿的老白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摇一摇身上的浮尘,笑着迎接春天。那朵朵飘来的纤纤云朵,婀娜地舒展着生命的韵律。校园,在诗意中流淌出青春的气息……”

有时候笔者让学生带一两样东西,互相提供口头作文材料,描摹它的样子、经历等,同时要注意随时整理好这些材料。

生活是语文的第一课堂,适当地结合场景,充分地运用教材,能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语汇材料,将生涩的课堂转化为动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课堂。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和生活有自己的描述,有自己的认识,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并提升言语的表现力。

三、借助生活实物,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写作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前提。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兴趣与写作方法、动机、过程、思维等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关于这一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尝试和体验活动。如,可以写物品细节激发学生爱生活、爱读书、爱作文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相信:用心观察生活、用心去写,就能写好。其实,生活很美好。

如,给出下面一段文字,让学生猜猜看,是什么?

晶晶灼灼,依序而立。(整体、视觉)颗粒饱满,盈盈溢光,珠圆玉润,熠熠流彩(局部、视觉);色泽嫩黄,灵明剔透(色彩、视觉),如澈水碧天映霞彩,皎月流光洒瑶池(联想、想象、感觉)。可与珠翠相媲美,能跟仙肴赛馨香(对比、感觉)。轻啮一粒,质如软糯,味若佳酿。徐徐蠕齿,山野之香,汩汩流淌,沁入心脾(味觉)。仲夏凉夜,木椅石桌,伴日月星辰,有如此美味,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交待环境、抒感)

当笔者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一个个面面相觑。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能体现事物特征的 “颗粒”“如软糯”等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答案:苞米棒子!学生对此都惊愕不已,脸上放射着兴奋的光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再如,可以这样来写白菜:

古朴竹篮,静静而立。葱绿菜蔬,仰卧其中。如玉的躯体在白滑中凸呈弧线的婉美,由根部中央起始,厚而渐薄,片片相合,在水汁润润中泛起一种投合与默契。绿色的裙边褶皱蜿蜒,旖旎蜷曲,如纤纤细浪般漾涟漪圈圈。侧卧轻切,蓦地,叶片洁白无暇,亭亭而立,如玉树临风,似秋菊吐蕊,显露出一种内质的华美。浅黄的芯叶,如纤羽,若柔丝,如万条丝绦相萦,若千缕金线缭绕。轻啮微片,一种清爽之气畅澈心怀,浑然若饮甘泉佳酿,通透淋漓。古有诗仙饮酒梦中寻仙,今有我凡夫俗子味野蔌,执妙笔,畅然抒怀,悠哉,悠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热情,生命的成长需要热情。有了热情,学生就能够从生活入手“写好物品细节”,从而激趣,再走进作品,阅读“经典细节”,规范自我。从兴趣走向规范,进而能够读好书、做好人、写好文章。

四、拟定思路,明确整体,形成篇章

在“读”和“说”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就可以进一步借助教材进行“成章”的训练。这种训练,要给学生一条好思路。

如:说景物的思路:天云风阳光山树水;说名著的思路:环境人物读书作者内容美句联想启迪;说物品的思路:环境人物读书作者内容美句联想启迪(军功章、证书、字帖……);说青春的思路:眼前环境人物情境联想(可以从时间或者空间再理顺小的思路)感受回到眼前生命意义。

学生示例:

时间:2011年5月12日

地点:初一五班教室

话题:当我们老了的时候……

青春随想曲

杨蕊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会轻轻地走在林荫路上,每当深秋,看那飘零的落叶,心中会留下太多的沧海桑田。那时候,时光老人会在我身上留下重重的痕迹,苍白的发,微驼的背,粗糙的手,脸上也布满了皱纹,说话的速度我想也会慢了吧?

那时,每当春天,我会常常坐在石阶上,看石缝间嫩绿的小草,它一定会勇敢地破土而出,鼓起勇气冲破束缚,努力生长。那一刻,我会微笑着,因为我也曾经这样奋斗过、努力过。我与它有着同样的经历,努力的经历。

那时,我会常常坐在窗前,回想起当年的语文课堂,那时候,每当太阳升起时,我们就会高高兴兴地捧起书本,动情地朗读,“山,是青的;云,是白的……”朗朗的书声在宽敞的教室中回荡。秋天的金黄燃遍了山野,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人们的脸上流淌出灿烂的微笑……

那时候,我会常常重回母校,看看当年的那片操场,那棵已经老了的松树,那一排单杠,那会笑的花朵……我会静静坐在小马扎上,徐徐回想,想着自己当年像海燕一样飞翔的场景。在人生历练的考场上,任凭暴风雨的侵袭,我依然无怨无悔,因为青春的赛场上,我努力过。

那时候,我会从容地漫步海边,伴着初冬的第一朵雪花,拾起落叶。在“奶奶”和“孙女”的清脆的声音里,我明白了黄发垂髫的快乐……

那时候,我常常回味,回味生命的点点滴滴,回味曾经的青春容颜,回味岁月的沧海桑田,回味生命由清变浊而又复清的甘甜……

那一刻,我会明白幸福的真正内涵。

此刻,我站在教室里,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充满欢笑,充满向往,充满着对蓝天白云的期待,充满着对瑰丽生命的憧憬。

此刻,我正跨越时光的藩篱,诉说一颗不老的心灵。珍惜现在,拥抱青春,生命因表达而充满色彩!

“读”“听”“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为“写”作了厚实的铺垫。笔者所带班学生仅初一一年,作文的写、改数量就达到了两万字,最多的达到了三万字。

作文方法都是些抽象的文字,都是总结出来的概念,只有把它实践化、具体化、生活化,变概念为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掌握得更透彻。

总之,要构建具有动态、有序、提升和创新发展特征的作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作文,应该在读说中练习写!

参考文献:

[1]戚成林.立足审美,教出趣味―实用文教学策略管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2,(11).

[2]张玉新.寻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平衡[J].中学语文教学,2012,(9).

[3]王凤芳.妙用文本觅炊米,契人写作为巧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2,(12).

上一篇:论新课程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师素养 下一篇:宇航员的特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