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区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

时间:2022-08-29 04:46:34

雾区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

摘 要:针对大雾天气情况下交通安全隐患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探讨, 对各种方式的安全保障设施进行深入的剖析, 以期为今后类似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雾天气;道路安全;保障设施

0 引言

道路作为交通流的主要载体, 其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在正常的道路情况下,道路安全保障设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但在特殊道路 环境下, 作为传统的道路安全保障设施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目前特殊道路环境主要包括冰雪、大雾等特殊天气状况和泥石流、滑坡等特殊地质状况。随着全球 气候的日益恶劣, 特殊天气的安全防护显得尤为必要。

1 雾的特点及危害

由于雾水与积灰、尘土混合, 使路面比较潮湿, 导致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减小。一般情况下, 大雾天气潮湿路面的抗滑系数仅为正常路面的2/3。尤其是在较寒冷的冬季, 雾水会在公路路面表层形成一层薄冰, 严重降低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 从而导致制动距离延长、行驶打滑、制动跑偏等现象发生。此时, 如果车速较快, 极易引起侧滑或甩尾等非正常运行状态, 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由于雾对光的散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车辆运行环境中的目标物轮廓清晰度严重下降, 驾驶人无法掌握周围的行车状况, 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若公路经过气候复杂多变的区域,不同路段的可视距离相差太大,驾驶员会很难快速调整速度和间距,外加公路路面雾气朦胧, 给驾驶人心理造成紧张感, 一旦发生意外, 驾驶员会惊慌失措而引发交通事故。

2 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

1.1 智能诱导系统

2.1.1智能诱导系统的构成

智能诱导系统由环境检测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信息及诱导系统三部分组成。

(1)环境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遥控摄像机、能见度检测仪、自动气象站和节点探测器组成。当监控地区发生大雾后,能见度检测仪识别雾的等级,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信息,节点探测器收集交通流信息,同时反馈给监控中心;监控管理员通过摄像机观察路侧诱导灯的数量,换算出雾区可视能见度距离,并确认能见度检测仪的检测情况后,把有关数据发送给中央和监控中心计算机。

(2)中央控制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计算机、显示设备及控制软件组成。计算机在接收到现场检测数据后进行分析确认,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及诱导方案,通过通信网络自动发送,也可由管理员确认后将这些数据发送至外场,对信息设备和诱导设备进行控制。

(3)信息及诱导系统。该系统由限速标志、可变情报板、LED标志牌、广播和节点控制组成。外场显示信息主要包括限速标志、可变情报板,如果有大雾等异常情况,管理者通过可变情报板和限速标志相应的限速、诱导或封闭道路等信息。此系统是实现智能交通控制的关键设备,它由动态节点探测器、节点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CAN通信组成。

2.1.2智能系统的运用

动态节点探测器安装在高速公路一侧的护栏立柱和桥梁横栏上, 在雾区范围内每隔一定距离(16~20 m) 依次设置一套, 车辆进入雾区范围即被动态节点探测器跟踪探测, 探测器可以对10~60 km车速做出迅速反映, 每套探测器附属控制两套并联的双导灯, 诱导灯每8~10 m 安装一套, 双导灯分为红色警告标志、黄导标志, 车辆进入雾区时, 双导灯通过下述的方案, 达到警示司机控制车速和保持车距。

(1)当车辆进入雾区前, 道路两侧的双色电光诱导标志均为黄色; 当车辆进入雾区后, 动态节点探测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时, 动态节点探测器附属的双色电光诱导标志即显示为红色, 以提示后方的车辆前方有车进入。

(2)当车辆通过前方预先设定的两车安全距离的动态节点探测器时, 此时初始处的双色电光诱导标志由红色转变为黄色, 保持该车辆后方始终有N米(可设定) 的区域为红色区域。车辆进入雾区后双色电光诱导标志工作状态, 从而达到警示后方车辆, 达到控制车速、车距的效果。

(3)如后面车辆驶入车道, 不论有无超越红色警告电光诱导标志, 其后设定的范围内红灯也依然闪烁, 提醒后面的车辆, 注意保持安全车距。为后面车辆进入雾区后诱导灯工作状态。

2.2其他安全保障技术与设施

2.2.1隆声带

路侧隆声带的设置一般是用来防止驾驶员因疲劳驾驶而驶出路外的, 但是该设施在浓雾天气下、视距严重受影响的路段, 效果非常明显, 尤其是雾区长大下坡路段, 车辆速度较快, 极易驶出路基,造成交通事故。此时, 在路侧设置隆声带可以有效的提醒驾驶员回到正确的行车道上,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2.2粘贴荧光黄绿反光标志

荧光黄绿可以将阳光中不可见光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可见光的能量, 提高了标志的显著性, 且其穿透能力和反光效果是普通反光膜的3倍左右,因此, 其在雾区的反光效果更加明显。此时, 在重要的城乡结合部或重要的人口聚集区使用荧光黄绿反光膜能够给驾驶人显著的警示作用, 提示驾驶人谨慎驾驶, 减速慢行, 避免因突发事件而惊慌失措, 引发交通事故。

2.2.3太阳能频闪指示灯

大雾天气路面比较潮湿, 抗滑能力严重下降,并且视距严重不足, 特别是在没有中央隔离带的国省道或一级路, 往往因大雾看不清道路分界线和周围交通状况而引发交通事故。此时在小半径曲线段的中点设置太阳能频闪指示灯, 以警示驾驶员提高警惕, 谨慎驾驶, 减速慢行, 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现阶段道路的增长趋势逐渐是道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道路安全问题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道路安全分析主要从宏观分析随着区域的社会变革、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道路安全状况的变化;从微观分析影响道路安全、产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具体因素。以上只是从雾天国内的一些安全设施上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忠. 高速公路雾天交通安全措施探讨[J].中 南汽车运输,1997(03).

[2] 杨佩佩,黄兰华.路侧安全设计[J].公路,2007.

[3] 董珂洋,陆百川.恶劣天气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6).

[4] 段广云,朱晓龙,沈振宇.雾天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方式及处置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04(02).

[5] 刘清,佘廉.高速公路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3).

上一篇:浅析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