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

时间:2022-08-29 03:49:43

泉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各类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城市交通规划较多的考虑汽车等大型机动车的通行,忽略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为此,实施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有效的缓解交通问题。本文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为例,通过对其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为实际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慢行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管理;泉州中心城区

目前,城市交通规划较多的考虑汽车等大型机动车的通行,忽略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而非机动化作为“零污染”的绿色环保型交通方式,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并受到国内外政府和知名学者的重视。因此,本文在泉州中心城区整体交通规划的指导下,分析泉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的发展形势,提出泉州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对策措施,为打造泉州休闲之都奠定一定的基础。

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地理环境

泉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内地至沿海逐渐下降,东濒海洋,海岸线狭长,总体呈北东―南西向,迂回曲折。港湾众多,大小港湾约有49个[1],沿优美曲折岸线多样性景观节点。北部高山岩、开方山、杏坑山、鹰高山、龟山、前头山等山体构成的城市绿色屏障,结合连接山体和海滨的蓝色、绿色廊道,形成连接绿色屏障和滨海的网络体系[2]。泉州坐拥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古城区、法石街区、洛阳古桥两端桥南村和洛阳古镇区、丰州古镇区、崇武古城区,各类资源的“点、线、面”的空间分布使得科学、合理规划更显必要性。

1.2城市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新旧空间环境。中心城市东南空间扩展,建立城东片区、东海片区、桥南片区的新城组团。新区的规划在定位和交通联系上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团型发展,而在拓展时,重视历史风貌的保护,实施各项保护措施、完善公共设施。尽管新城区的建设是为了疏散人口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但是由于新区建设长期性无法快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分流作用。

1.3交通系统

快速的城市发展,居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心市区机动车数量成线性增长,机动车交通流比重日益加大;位于城市扩张时期,新城区正在建设,尚未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人流和车流仍然集中在旧城区和丰泽区,商业布局较为集中形成明显的通勤交通,拥堵严重。泉州构建“十”字型的快速公交主干骨架[3],在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基础上,布局建设城市快速公交干线,东西向的线位从临漳门起,经滨江路至东海新行政中心;南北向的线位从福厦高铁泉州站起,经少林路、刺桐路、刺桐大桥至桥南片区。整合环泉州湾内所有客运线路资源,为建设“慢行系统”提供了空间。

1.4道路现状

道路以温陵路分隔新旧城区,以西为旧城区,以东为新城区。市中心区道路系统以保护古城原有道路格局为原则,采用方格网加不规则环路组成新的道路系统。主干道由四条东西向、五条南北向和二条环城路组成市区道路网,另以放射线联系市郊工业区点、港口和机场。外环路为主要交通性道路,内环路为次要交通性道路,方格网中的街路为生活性道路。早期规划缺乏前瞻性,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道路狭窄。现阶段的市区道路建设更新,但市区主干道上确很少看到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很多道路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争夺空间。

1.5政策扶持

连续三年,我市每年都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改善计划出台。2011年11月,市政部门对市区三条主干道进行人行道改造,分别是丰泽街东段、九一街和田安路。2012年,市区首条彩色沥青路――刺桐路非机动车道完工。随后,丰泽街部分路段也出现了彩色非机动车道的身影。今年,我市将对丰泽街、温陵北路、温陵路、百源路、南俊路、打锡街、庄府巷、壕沟等城市道路人行道进行改造,以完善慢行系统。

2、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分析

2.1森林公园、桃花山沿山慢行系统

森林公园设依托大小桃花山、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等海滨资源和泉州古城史迹,内部道路以木栈道为主,宽度合理,结合地形高低错落排布。入口处广场左方设立机动车停车场,同时可搭乘公交车到达,可达性较好。但是缺乏自行车停放场,自行车仅停在广场路口处的小型区域内,缺乏专业的管理和遮阳措施。桃花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至洛阳江,北靠城东片区南环路,西抵坪山路,南临宝珊花园和迎宾馆等已建和已批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景点众多,山地起伏,错落有致,内部道路设以自行车道路、登山道、步行道、木栈道。沿途将设置9处留驻平台及4处大型休闲节点。在森林比较茂密的地方采取辅道的形式,在辅道上做高架桥,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自行车道路作为辅道路,联通周边区域。在入口处建立生态广场、五个小型生态停车场,便于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

2.2沿海大通道沿江慢行系统

泉州沿海大通是集经济建设、防洪防潮、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沿海大通道。设有企业文化展示区及生态休闲活动区、海丝文化广场、沙滩浴场活动区、红树林湿地恢复区、风土文化展示区及生态休闲活动区、影视文化中心等。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上公路[4],有的路段为城市1级干道。规划道路路基宽度40-60m,设计行车速度80km/h,临海地段还规划建设2个观海车道和1个观海人行道,滨海慢行交通系统是集滨海旅游服务大道、步行、自行车和电瓶车混合功能的。

2.3主干道慢行系统

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对道路进行拓宽,由原来的双向六车道变成双向八车道,作为公交专用道。慢行道路为中间沿沟渠设分带人行道和两侧设置的自行车专用车道、人行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两侧缺乏非机动车道,使得行人与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争抢道路,部分路况不够平整,时不时碰到落差的道路边缘的现象。中央景观带通过高层差形成行人、非机动车分流,解决行人、非机动车混行拥挤的局面,同时给行人提供驻足休息空间。两侧专项的人行道铺设彩色沥青,同时配以隔离护栏,防止机动车非法占道。

上一篇:巴赫PARTITA4 BWV828作品三个钢琴演奏音响版本... 下一篇:浅谈伦勃朗的绘画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