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局长访谈录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希望能赋予我们技术侦查权

时间:2022-08-29 03:30:59

反贪局长访谈录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希望能赋予我们技术侦查权

在郭新忠的办公桌抽屉里,一份未能签发的简报原稿尘封了13年。那是1998年初,郭新忠从基层检察院借调到包头市检察院政治处工作时起草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领导对我的工作还算满意。”正当他对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候,有一次却发生了领导“不满意”的情况。当时郭新忠赶写一期简报初稿,政治处主任审过,而检察长的批示却是“文不对题,不发”。从此这份未能签发的简报原稿成了一张“黄牌”,被郭新忠用来时时提醒自己:做检察工作一定要有非同一般的严谨。

郭新忠18岁时参加高考落选。通过当年的招干考试,他幸运地成为一名检察干警。25年基层检察工作的历练,形成了他沉稳的气质。生活中的他性格安静,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而在谈到反贪工作时,却能让人时时感受到那份激情。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身高近1米8的北方汉子表现得异常腼腆,觉得“很别扭”,与刚刚打电话布置工作时的神情判若两人。

“反贪工作要依靠集体的力量”

《方圆》:听说您到反贪局长的岗位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对反贪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郭新忠:反贪工作任务量大,压力大,阻力也大。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仰,是做不了反贪工作的。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摆脱不了人情关系。在办包头市规划局副局长贪污案时,就遇到这种情况。此人社会关系复杂,说情的比较多,其中也有领导。

《方圆》:怎样处理的?

郭新忠:没什么好办法,全凭职业良心。案子还得办,事情还得查,硬着头皮,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最重要的支持还是来自于院党组和检察长,可以帮助办案人排除一些阻力和干扰。单凭一个人是不行的,个人离不开集体。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即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反贪工作尤其要依靠集体的力量。

《方圆》:包头市的反贪工作有哪些特点?

郭新忠:我市属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对“三农”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增加,涉农、涉牧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牧区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移民优抚、补贴发放等领域发案率比较高,易形成窝案。

《方圆》:比如?

郭新忠:比如包头市九原区检察院从温室大棚补贴发放入手,查办了哈林格尔镇农办主任等9人的贪污受贿窝案。

哈林格尔镇是新型大棚建设重点镇,近3年来,安排大棚建设费180万元,配套经费60万元。市、区两级财政每亩大棚补贴1000元,镇政府每亩补贴500元。这期间,有村民举报村主任蔡英、村支书范有元等人涉嫌贪污。反贪局迅速对案件线索进行分析、整理,从熟悉国家和地方政策,到了解各种补贴款发放流程,从检查村账、收集证据,到调查传唤,无不细致入微。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摸清蔡英、范有元等9人采用虚报土地、增加大棚面积、以扶贫款发放个人补助等方法,套取、骗取政府补贴资金后私分,各自分得10余万元到5000余元不等。法院对各犯罪嫌疑人均以贪污罪判刑。

《方圆》:作为反贪局长,在您看来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郭新忠:反贪案子办得越多,得罪人就越多,各种关系网利益网错综复杂。反贪局长不能做“和事老”,有多少人在看着咱们,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做坑害国家和老百姓的事。

“家和万事兴,带队伍也一样”

《方圆》:您所带领的是怎样一个团队?有什么好经验?

郭新忠:如果一个领导没有好的精气神,不可能带出好队伍。我始终提倡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家和万事兴”。在家里,我老母亲75了,和我们一起住,做过肺癌、胃癌切除手术,现在精神状态很好,很开朗,家有一老是一宝。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媳妇做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穿什么。就是最近儿子有点意见,说现在我很少管他,一方面的意思是我很少管教他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我对他关心照顾不够。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是老小,相处都很融洽。

《方圆》:您把持家的观点用在工作中了?

郭新忠:我认为家里家外一个道理,这个观念在工作中灌输给干警,目的就是强调团结,树立良好的风气。包头反贪队伍当中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两年来通过不同场合分别去做工作,我觉得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9年竞争上岗时出现断档,以前的业务骨干都提拔了,新的干警跟不上。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基本能适应工作要求。凝聚力增强,战斗力也提高很多。

《方圆》:具体有哪些方法使团队精神面貌发生变化?

郭新忠: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团结友爱,严格要求,爱岗敬业。首先与干警多交心,树立集体观念,形成凝聚力。不管苦与累,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要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再就是管理要跟上,体现一个“严”字。好钢不打不成器,从小事着眼,防微杜渐,不要因为吃、拿这些小问题受到处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很重要,鼓励干警加强学习,除参加统一培训外,自身开展一些岗位培训,通过讲案例,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对办案人启发很大,效果很好。

《方圆》:您认为反贪人员个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郭新忠:作为党员,首先要对党忠诚;作为法律人,要对法律忠诚;作为人,要对老百姓有感情。要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形势在变化,在诱惑面前,要有坚定的立场。还有就是多创造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我想如果有机会干部能够异地互派交流,效果会不错。

“反腐似乎是在单打独斗,很孤独”

《方圆》:您觉得当下的反贪工作与过去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郭新忠:从骑自行车办案的时代到现在,反贪工作的执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通讯设施、办案装备的现代化,给办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通讯、交通日益发达,有不少的贪污贿赂犯罪已从传统型、原始型转化为智能型犯罪,手段更趋隐蔽,更为“合法化”,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更强,调查取证、指证犯罪的要求和成本更高。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困惑和忧虑。

《方圆》:您所说的困惑与忧虑是指什么?

郭新忠:有些领导干部对腐败的认识不够,这个问题使我感到困惑和忧虑。整个社会的信仰在发生变化,坚持公平正义的信仰的人少了,相信金钱万能的人多了。反腐工作似乎是在单打独斗,很孤独。

我在办理一起经贸局长受贿、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时,曾接触区里的一些干部,有人就说:“这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干部,怎么就被逮捕了?”向他们解释后,还是没有改变他们的观点。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人也算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对腐败行为的认识竟然这么无所谓。这种态度是最危险的,也是令人担忧的。

《方圆》:有力不从心的问题吗?

郭新忠:技术侦查还是弱项。而目前反贪侦查部门没有技术侦查决定和实施权,直接影响侦查效率。另外,反贪侦查部门在侦查过程中,特别是追逃时,常常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及有关人员的通讯内容进行秘密监听,往往因需要层层审批而不能实现,造成嫌疑人再次脱逃。如果我国检察制度赋予检察机关行使技术侦查的权利,这方面的技术一定要跟上。

《方圆》:具体有哪些环节需要加强?

郭新忠: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库很重要,这里所说的基础信息是指案件所涉及的需要查询的社会资料。目前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基本上足不出户就能把相关的资料掌握清楚,而我们这边还很欠缺,信息基础资料工作还不够完善。建设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才和设施都要有,而我们这里没有资金,自己搞不了。另外,如果把现有设备利用好,也可以建立一个初步完整的信息系统,这需要上级院牵头规划实施。

上一篇:将公平正义还给老百姓等 下一篇:“打赢了”与“打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