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积累

时间:2022-08-29 03:18:43

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的积累

“三农”问题也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本质在于不断增强农民的生产能力和致富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力资源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高效和优化发展。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一)部分政府官员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

制约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政府官员在思想上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成功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没有政府的积极主导与参与是不可想象的c然而,事实是有些官员脑海里往往装着物质资料生产蓝图,行动上追求看得见的政绩。结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则很难被提上议事日程。殊不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要造就和培育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可以预见,现在各地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如果没有较好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很难成功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各级政府官员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才能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程度偏低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有文化知识的人才绝大多数转移到了非农业产业或外出工作,35-50岁的妇女是农村主要劳动力。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 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0万人,占22.5%;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占45.4%;初中1.13亿人,占24.76%;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占0.73%:大专以上仅36万人,占0.08%c我国农村青年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三)学校培养与经济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需求脱节

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是各种各样且不断变化的,然而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很少深入生产第一线,没有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与需求,没有动态地调整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方向,做到人才培养供需接轨,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就是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各类人才培训缺乏有效衔接与管理。例如,对于高中毕业学生在农业知识上应达到一个怎样的知识层次才可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民在什么时候应接受何种培训等等都缺乏组织管理。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探索

(一)必须强化政府官员思想认识

国家应制定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题,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开发农业人才投资。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有志之士投身于农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引到农业教育和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确保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目前,国家已将人力资源开发列入施政纲领,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将其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真正实现科教兴农。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对农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人仍是少之又少,使许多应该做的农村科技培训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建议政府在花巨资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对于农村的人力资源建设这类基础工程也应加大投入,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给农民以公平的待遇,各级政府要拨出专项资金用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

(二)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

国外发达国家无一不把农民培训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如美国除每年为农业生产部门培训大批专业人员外,还把农业教育的对象扩张到产前、产中、产后的从业人员,教学内容也以单纯的专业技能培训发展到训练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1.拓宽培训阵地。农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成人学校等是目前培训农民的主要阵地,在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巩固老阵地、开辟新阵地,以阵地建设保证农民培训工作。

2.创新培训方式。对农民的培训一定要适应农村、农民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立足于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地进行培训,让广大农民更直接、更感性地学习到新知识、新技能。

3.丰富培训内容。要根据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实际需要组织培训的内容,把重点放在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全民创业等方面,尤其要加大“一技一训”、“一业一训”的培训,不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增强农民致富本领。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人才、社会精英,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人才。因此,要把职业教育放在与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甚至适度超前的位置来抓,培养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

(作者单位:151500 黑龙江省兰西县红光乡政府)

上一篇:农业机械市场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