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教学 丰盈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29 02:51:32

巧用情境教学 丰盈数学课堂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关键词】数学情境 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 问题情境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产生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习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重要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设置好课堂情境教学是很重要的手段,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几种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的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刺激。悬念能构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给学生巧设悬疑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的心理。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一定的增强。例如:我在上《认识千米》这节课时,先给学生提问“从方洲小学的公交站台到哪里大概是1千米”。学生的答案不一,看来是对“1千米”的概念很陌生。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设置故事情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面对这一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例如:在思维拓展的课堂中,我给学生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就给学生拓展了数学史的知识。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学生听完后对鸡兔同笼的相关解法就更加感兴趣了。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里,在自家的小杂货店做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养活全家的担子。然而,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一位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算帐,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入了神,人家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漫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

(三)创设实践型情境,引导学生协作交流

动手实践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自己去亲身体会的才是理解最深的。实践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能让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例如:在讲《怎样滚得远》时应先让学生按要求带好圆柱形的饮料,如罐装的可乐、雪碧、椰汁等,还要分小组准备好木板、量角器、卷尺等,并思考问题“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往往会得到“角度越大,滚得越远”的错误结论。而在动手滚动之后才明白,斜角接近45°时,物体滚得最远。不容易获得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讨论,便清楚的掌握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这种普通的概念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各种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是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创设情境教学的原则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同时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探究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情境教学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直观性,可见可闻,使学生如入其境,产生真切感,所以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并且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总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选择、设计、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学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钟启泉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下一篇:倾听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