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珙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时间:2022-08-29 02:48:44

濒危植物珙桐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遗传多样性,以珙桐叶片为材料优化建立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和dNTPs的浓度进行梯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酶切与连接过程中DNA的浓度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预扩增的引物是否带有选择碱基对结果影响明显,选择扩增中dNTPs浓度的变化对最终谱带影响不大,而Mg2+浓度变化会对最终谱带产生影响,以1.75 mmol/L为宜。采用优化后的体系,从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组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得到清晰扩增谱带的7组引物组合,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AFLP;体系优化;引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S792.99;Q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831-04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大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单型属孑遗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珙桐天然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及甘肃7省,分布范围较窄,资源量较少,仅限于一些边远山区的人迹罕至之地[2]。珙桐素有“中国活化石”之称,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珙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该珍稀植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目前对珙桐的研究多集中在群落生物学、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方面[3-8]。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是荷兰科学家Zabeau等[9]和Vos等[10]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是在RFLP和RAP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所需DNA量少,不需要预知DNA序列信息,灵敏度高;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假阳性低,可靠性高;共显性。自问世以来,该技术在物种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等[11-13]方面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研究对影响AFLP扩增体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初步建立了适于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材料为神农架木鱼镇神农架部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旁与神农祭坛下功德林内移栽的珙桐,取其幼叶于冰壶中,带回实验室后置于-70 ℃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1.2方法

1.2.1DNA的提取方法参考邹喻苹等[14]介绍的CTAB法,稍做改良后提取珙桐的总DNA[1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 U-2800)上,于波长260、28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DNA浓度;采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自动凝胶成像系统(BIO-RAD)观察拍照。

1.2.2AFLP试验方法

1)酶切与连接。参照Vos等[10]的方法,酶切与连接一步完成。20 μL酶切与连接体系中包含3.00 μL DNA,12.25μL ddH2O,2.00 μL 10×T4 Buffer,0.30 μL MseⅠ(10 U/μL),0.15 μL EcoR I(20 U/μL),1.00 μL EcoR Ⅰ接头(5 pmol/μL),1.00 μL Mse Ⅰ接头(50 pmol/μL),0.30 μL T4-DNA连接酶(4 U/μL)。37 ℃酶切与连接4 h以上。其桐总DNA作梯度稀释(200、100、50、30、15 ng)。接头与引物序列见表1。

2)预扩增。将酶切与连接产物用ddH2O稀释8倍作预扩增模板,在试验中对不含任何碱基和含一个选择碱基的预扩增引物(MseⅠ-C、EcoRⅠ-A)进行筛选(表1)。20 μL的预扩增体系中有3.0 μL模板,10.9 μL ddH2O,2.0 μL 10×PCR Buffer,1.6 μL dNTPs(10 mmol/L),1.2 μL MgCl2(25 mmol/L),0.6 μL Mse I引物(50 ng/μL),0.6 μL EcoRⅠ引物(50 ng/μL),0.1μL Taq酶(5 U/μL)。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2 min; 94 ℃、30 s,56 ℃、30 s,72 ℃、1 min,30个循环;72 ℃延伸5 min,4 ℃保存。预扩增完成后,取5 μL预扩增产物在0.8%琼脂糖凝胶中检测预扩增的效果,剩余产物于-20 ℃保存备用。

3)引物筛选与选择性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15倍后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DNA,在预扩增引物的3′末端加上3个碱基作为选择性扩增引物(表1),从这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个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适合珙桐的选择扩增引物。20 μL的选择扩增体系中有5.00 μL模板,8.25 μL ddH2O,2.00 μL 10×PCR Buffer,1.60 μL dNTPs(10 mmol/L),1.40 μL MgCl2(25 mmol/L),0.80 μL Mse I引物(50 ng/μL),0.80 μL EcoR I引物(50 ng/μL),0.15 μL Taq酶(5U/μL)。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3 min;94 ℃、30 s,65 ℃、30 s,72 ℃、1 min,退火温度每个循环递减0.7℃,共有13个循环;94 ℃、30 s,56 ℃、30 s,72 ℃、1 min,30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 min,4 ℃保存。

为了确定珙桐最佳的AFLP选择扩增条件,选用引物EcoRⅠ-AAC/MseⅠ-CTT,以3个珙桐个体的总DNA混合液作为模板,对PCR的影响因素Mg2+、dNTPs作浓度梯度测试,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与水平见表2。

4)PCR产物检测。选择扩增产物加入8 μL Loading Buffer(980 g/L甲酰胺,10 mmol/L EDTA,2.5 g/L 二甲苯氰,2.5 g/L溴酚蓝),混合,95 ℃变性5 min后立刻转移到冰浴中冷却,避光,待用。制备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预电泳30 min,恒定功率95 W,上样扩增产物6 μL后继续电泳,约2 h时停止电泳。采用银染方法显带,经过脱色、固定、银染、显影、定影等过程,胶板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2结果与分析

2.1DNA检测结果与分析

采用改良后的CTAB方法提取珙桐的总DN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260、28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260 nm/A280 nm为1.8左右。DNA琼脂糖电泳图谱条带整齐、清晰,基本无降解,完整性好。由于AFLP分析对供试DNA的要求高,所以提取高质量、高纯度的DNA是AFLP分析成功的关键之一。许多研究者认为,多糖、多酚、色素等会严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干扰引物与模板的结合,从而导致扩增失败。因此,在CTAB提取液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PVP40,这样能够有效地去除多糖类、多酚类等物质的影响,提高DNA的纯度。PVP40有很强的结合多酚的能力,结合后可防止酚类氧化成醌类,避免溶液变褐而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可防止DNA酶降解DNA[14],同时还能有效去除多糖。

2.2AFLP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酶切与连接Vos等[10]指出,多切点的酶产生小的DNA片段,这些片段能很好地被扩增,适于在变性序列胶上分离,少切点的酶可减少被扩增的片段,而两种酶组合后EcoR Ⅰ/Mse Ⅰ产生的片段才是主要扩增的片段,故采用双酶切可以极其灵活地控制被扩增片段的大小和数目。因而,双酶切反应进行得是否完全,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AFLP的前提是酶切要完全,而预扩增是检测酶切与连接效果的手段。理想的预扩增产物电泳后边缘清晰、呈纺锤形、分子量大小适当,产物片断大小为100~1 000 bp适宜。

在实际操作中,酶切与连接分步操作与酶切与连接一步进行未见差别,最终选择酶切与连接一步进行的操作。酶切与连接中DNA梯度变化结果显示AFLP反应对模板DNA浓度不敏感,DNA浓度的高低变化基本没有影响,均能得到清晰的AFLP图谱,取3 μL DNA稀释液约30 ng为目的DNA进行酶切与连接,接头采用通用MseⅠ接头、EcoRⅠ接头(表1)。酶切与连接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如图1,结果显示弥散带为100~1 000 bp,可以继续后面的试验步骤。

2.2.2预扩增预扩增中发现引物不带任何选择碱基与带一个选择碱基的预扩增终产物带型差异很大,带一个选择碱基的引物对应的预扩增终产物扩增条带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最终确定采用不带任何选择性碱基的引物作为预扩增引物。

2.2.3引物筛选与选择扩增PCR反应中,一般认为,Mg2+浓度不仅影响Taq酶的活性,还能与反应液中的dNTPs、DNA模板及引物结合,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模板与产物的解链温度以及产物的特异性和引物二聚体的形成;dNTPs是反应的原料,dNTPs浓度过高,会导致PCR错配,从而使扩增出现非特异性,浓度过低又会影响合成效率[16]。

试验对选择扩增时的Mg2+、dNTPs的浓度梯度优化显示,dNTPs的浓度变化时,产物的带型及强弱差别不大,说明对于珙桐的AFLP选择扩增来说,dNTPs的浓度变化对产物的影响不大,如图2所示;而Mg2+的浓度变化有一定影响,Mg2+的浓度较低时(1.00、1.50 mmol/L)条带较弱,条带数量也较少,随Mg2+浓度的升高,条带强度增强,即产物产量增加,当Mg2+浓度达到1.75 mmol/L后,带型趋于稳定,如图2。最终选择1.75 mmol/L的Mg2+及0.20 mmol/L的dNTPs进行AFLP选择扩增。

从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个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适合珙桐的引物组合,其中7个引物组合能够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组合见表3。

2.2.4产物检测AFLP技术经历着由同位素标记技术、生物素标记技术、银染技术向荧光标记技术的转化。由于同位素的不安全因素,现在部分实验室采用生物素标记(如地高辛)代替同位素标记,其灵敏性略低于或相当于同位素,其优点是没有放射性,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但采用生物素标记流程较长,步骤比同位素标记繁琐,而且成本高。银染技术是将扩增产物经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银染方法代替放射性标记进行多态性的检测。虽然银染技术比同位素标记操作安全且成本较低,对人体的伤害较小(银染过程所用的甲醛也有毒害),但流程比较长,稳定性较差,染色和显色反应受环境温度、染色和显影的时间及温度、染色液和显影液的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操作的逐步熟练,银染能够在温度相对恒定的条件下操作,有很好的效果。本试验就是采用了银染技术。

此外,研究中发现AFLP标记的指纹式样会因不同厂家的Taq酶甚至不同批次的酶而异,与明军等[17]建立梅花基因组AFLP体系时的观点一致。因此,在使用某一种酶后,应立即订购同一厂家足够量的同批次酶,以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和图谱的稳定性、可比性,尽量减少误差。

3结论

尽管AFLP试验操作较为复杂,但由于其高效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AFLP进行相关的遗传研究。研究通过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dNTPs浓度的梯度比较分析,建立起适合珙桐的AFLP体系,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立国,金鉴明.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74-475.

[2] 贺金生,林洁,陈伟烈. 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现状及其保护[J]. 生物多样性,1995,3(4):213-221.

[3] 陈大新,杨敬元. 珙桐繁育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2005(5):61-62.

[4] 李尤,苏智先,张素兰,等. 珙桐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6):625-630.

[5] 罗世家. 珙桐组织培养研究[J]. 林业科技,2006,31(4):4-6.

[6] 李月琴,雷泞菲,林莎,等. 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1-5372.

[7] 肖开煌,苏智先,张素兰,等. 不同海拔珙桐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408-413.

[8] 朱凤去,杨艳丽.珙桐种子育苗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56.

[9] ZABEAU M,VOS P. Selective resriction fragment amplification:a general method of DNA fingerprinting[P]. European Patent:EP0534858,2005-04-27.

[10] VOS P,HOGERS R,BLEEKER M,et al. AFLP:a new technique for DNA fingerprinting[J].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5,23(21):4407-4414.

[11] 成玉,陈成彬,薛梅,等. 应用AFLP技术探讨半夏属五个种的亲缘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6):559-564.

[12] 赵丽华,李名扬,王先磊. 川滇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林业科学,2010,46(11):168-175.

[13] 李明. 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 作物学报,2011,37(4):635-640.

[14] 邹喻苹,汪小全,雷一丁,等. 几种濒危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总DNA的提取与鉴定[J]. 植物学报,1994,36(7):528-533.

[15] 李雪萍,何正权,陈发菊,等. 神农架4个珙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3):66-70.

[16] 萨姆布鲁克J,弗里奇E F,曼尼阿蒂斯T.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第二版. 金冬雁,黎孟枫,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11-618.

[17] 明军,张启翔,晏小兰,等. 梅花基因组AFLP银染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3):17-21.

上一篇:酸樱桃中原花青素的分离与纯化 下一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