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在中学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8-29 02:47:01

师范院校在中学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摘 要: 中学的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师范类院校未发挥其在中学双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主要原因。师范院校应通过角色的转变来推进中学双语教学。

关键词: 中学汉英 双语教学 师范院校 角色转变

一、引言

近些年来,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可是对其界定却无定论。通过查阅资料,参考其它定义,本文中的汉英双语教学指的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条件,不仅仅使教师在教学时用英语,更重要是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学习、生活时交流也用英语,而使英语转变为第二语言,从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二、中学汉英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中学汉英双语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英语能力后再采用英语进行授课。二是通过从低年级就进行封闭式的全浸式双语教学,使学校具备双语教学的大环境。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可能由于师生的英语水平问题而导致某一课程的教学出现中文为主、英语术语为辅的情况;而后者则可能使学生汉语能力下降,汉文化缺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不少学校看到别的学校开展了双语教学就急于跟风,在未搞清何为双语教学的情况下就急着要开始课程改革,有的学校甚至盲目地认为选修课如音体美等可以先开始双语教学。

2.中学无专门的双语师资。会英语的不会别的学科,会特定学科的英语能力不佳,尤其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口语能力等各方面都很欠缺。

三、高校的责任及其角色转变

双语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且直接能起作用的主要是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因为其直接担负着向中学输送教师人才的作用,同时其还担负着教育科学研究的重任,是中学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可是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与进行双语教学的中学的关系呈现割裂状态,其原因有双语教学起步晚,国家对师范院校本身存在教学要求,等等。但伴随着教育的全球化,以及国家对双语教学的重视,师范院校的角色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要加强与中学在这方面的联系,师范类院校应当有以下的角色变更。

1.观点革新传递者

目前,我国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还有较大偏差,认为双语教学就是用英语来讲课,讲授课程知识,同时提高英语能力。但实际情况是,语言从不是单一知识载体,也不是能力训练工具。它所承载的还有文化内涵。师范类院校非常有必要转变中学的传统教学思想,介绍并普及浸入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热爱英语文化。

2.环境营造指导者

瓦斯凯和乌里认为,教育制度对教育情景中的个体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好的制度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轻松愉快且高效。高校对文化的认知要远远超过中学,由它们来指导中学营造双语教学环境会有效得多。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大环境的布置。校园内可以设置英语名言警句、双语标志,也可以创办校园双语电台、电视台等。

(2)小环境的设置。主要是指和课程教学直接有关的环境,教师上课时用英语组织上课,师生互动时也用英语,注重英语的文化内涵的传达。

3.继续教育深化者

由于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已接受了特定专业训练后的深化训练,师范类院校在进行此类教育时角色要有较大转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的的特定性。必须搞清此类培训的目标是传递最新的双语教学专业思想,还是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抑或是两种的结合。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考虑到学生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还有一些是有教学经验的,教学时就不能采取单一的理论讲授,讲练结合、小组讨论、示范教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的跟踪、反馈。每一次对中学教师的培训都是对中学教育的深入了解。要对学员进行跟踪访谈,以了解、验证教学的效果,获得中学双语教学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提供依据。

4.人才培养者

由于中学双语教学的迅速发展只是这几年的事情,因此对双语教学的人才的迫切需要也随之增加,可是高校对中学的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却一直很欠缺。要真正提升中学双语教学的能力,高校必须成为人才的培养者。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培养的重点。在设定培养目标之后,高校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专业设置。设立双语教学专业,培养专门的双语教学人才是在教学中活动突破人才瓶颈的最佳办法。

(2)课程设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双语教学专业教学模式,可采用“2+2”模式,此模式中的2和2不单是指教学年份上的英语两年、专业两年,它还指教学过程中本身就要采用两种语言教学,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即建构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二是不改变现有专业设置,采用“英语+选修”模式、“专业+辅修”模式来培养学生。

(3)教材选择。在设定特定课程之后,要选择配套教材以系统地展开教学。可是目前的大学教材普遍较旧,而且内容和行文未必适合中国学生。为此,要做好两点,一是搞好原版教材的引进,主要是指较新的,能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材;二是要重视改编和自主编写相结合。

(4)实践操作。师范类院校长期以来的实践环节总是较薄弱,学生虽有在校学习时的试讲、点评等活动,可是由于教学对象并不是真正的中学生,其教学反馈未必真实。而高年级学生在中学实习时,由于中学重视教学质量等,给他们上课的机会很少,他们也就很难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取得进步。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就要加强与中学的实质性合作,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里的专业发展学校指的不是实习点,而是采用大学科研人员+中学骨干教师的人才阶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展开实习,其侧重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于给学生双语教学的机会,在于把大学的科研理论在不同层面进行检验,从而深化研究。

四、结语

近些年,中学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是缺乏理论指导、师资力量不足都是制约其高效运行的原因。而这些师范类院校通过角色转变都可以解决。同时,这样也为师范生毕业就业难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仁。

参考文献:

[1]韩建侠.国内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2]李小华,龙琪,瞿凯乐.我国中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教学与管理,2004,(4).

[3]赵骥民.论长春师范学院双语师资培养创新模式,第二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简报,2006,(3).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上一篇:国内近十年性别教育研究综述 下一篇:小学生厌学表现及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