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质朴的小人物喜剧电影

时间:2022-08-29 02:42:07

一部质朴的小人物喜剧电影

摘要 《大耳朵有福》是部质朴的小人物喜剧电影。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腻的生活细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建构了小人物电影的基本形态。小人物由困顿生活而迸发出来的生存智慧构成了小人物喜剧电影的基本喜剧效果。这种喜剧效果既缓和了由小人物的困顿生活导致的压抑感,也符合观众和主导意识形态对贺岁档小人物电影的期待。

关键词 小人物;喜剧

电影中的小人物形像几乎和电影同时诞生,在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中最早出现的电影人物形象就是一些普通人。电影艺术得到发展之后,小人物就更和电影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卓别林的流浪汉系列、日本的寅次郎系列、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也是把更多的镜头聚焦于当时的底层百姓,比如《渔光曲》、《姊妹花》、《新旧上海》、《脂粉市场》等。虽说当代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主流趋势都在远离小人物,而把镜头流连忘返于大场面、大人物、大事件以吸引观众越来越挑剔的眼球,小人物形象在当代银幕上出现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即使出现了,也很少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小人物往往是一些家道寒微、生活困苦的人物。他们凄凉的命运也是悲剧艺术青睐的对象,悲剧艺术中就有小人物悲剧这一悲剧形态。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展示他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他们寄予人道主义的关怀,寄托他们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小人物悲剧,他们被旧制度抛弃了,可是新制度还未确立,他们瘦弱渺小的身影消逝在过去与现实之间。小人物的悲惨境遇不仅能体现悲剧艺术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小人物的现实命运与他们对恶劣环境的精神超越之间也能产生喜剧的张力,形成了小人物喜剧电影。

长影投资,年轻导演张猛执导的《耳朵大有福》就是这样一部小成本的小人物喜剧电影。它放弃了有些小成本文艺片自说白话孤芳自赏的自恋风格,而是平易地讲述了一个退休工人的人生遭遇。它也不同于贾樟柯小人物电影一贯的冷静疏离,在大景别长镜头中勾勒小人物形像像的艺术手法,而是把镜头始终紧紧地近距离地对准主人公,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银幕上,让观众感受到他的一切心理变化,从而了解他,并认同他。 《耳朵大有福》中的王大耳朵――王抗美,东北人,原先是铁路机修工,现在带病(气管病)退休了,住在一套逼仄阴暗破旧的老公房里,屋里是简陋老式的家具。影片中他总是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紧巴巴的黑外套,里面套着件红马甲,戴着个白口罩,背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骑着辆总掉链的破旧自行车,自行车龙头上挂着只蓝色保温瓶,那是给他生病住院的妻子送饭菜的。他抽一元五毛钱的大前门牌香烟,还说这是爱抽的烟。他退休时,爱人生病住院了,女儿婚姻不幸,儿子不争气是个混混,弟弟和弟媳整日泡在麻将桌上,不顾老父亲的生活。他为了解决窘迫的生活处境,想找原单位弄个工伤好多拿点退休金,单位认为他的气管病算不上工伤;想找个工作贴补家用,又遭遇传销陷阱、擦鞋风波;想踩三轮却没这个力气;想在草台班里亮歌喉,嗓子不行了;想修自行车没那技术活。照顾生病的老妻,承受儿女的不幸和不孝,担心没人照料的父亲。生活得压抑憋屈,既没人倾诉,也没个人分担,五十多岁的一个身体不好的老工人支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影片就为观众展示了这么个底层小人物形像。

这样的小人物形像决定了他不可能遭遇惊天地感鬼神的重大事件,平平常常的人生和普普通通的不幸,生活细节的展示就成为此类影片的叙事策略。

影片中有一个段落是讲王大耳朵和一个老友在一家简间的小店里喝小酒。他满腹心事念着电脑给他算的命“一生荣华业兴隆,家境丰厚福禄红,妻儿老小皆如意,不需劳碌自亨通”,这个电脑算出来的他的命简直就是对他现实际遇的巨大讽刺。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荣华、福禄、亨通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富贵在天”嘛!有当然好,没有,只要家人健康,儿女孝顺,家庭和睦,那么人生也算圆满了。可是王大耳朵满肚了的辛酸无法说出来,在老友强调“妻儿老小皆如意”才是他们命时,他更有说不出的苦。可偏偏喝完酒出来,在一幢正在拆迁的建筑物旁就接到女儿哭泣的电话,面对女儿的哭诉和女婿的无良,他无能为力地挂了电话。此时镜头给了他一个辛酸的面部特写后又给了他-个摇摇欲坠的背影,观众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酸楚无奈,他背转身去的背影更让观众感到他几乎无法承受困境和无人言说的痛苦。

观众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些质朴辛酸动人的细节,影片也正是依靠王大耳朵扎实的小人物形像和细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细节建构了当代小人物电影的基本形态。

但是话说回来,这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小人物电影,《大耳朵有福》就是根据一部纪录片改编而来的。而且影片讲述的是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故事,小人物的生活不像英雄传奇那样有让人荡气回肠的矛盾冲突来吸引观众,有生与死的较量来震撼观众,故事完全依靠细腻的有生活气息的生活细节来支撑。生活细节的堆砌可以营造真实细腻的影片风格,却也能让一些观众感觉琐碎厌烦。所以要想抓住当代观众的目光和打动他们的心灵,就不仅需要个踏踏实实的故事和扎扎实实的人物形像,还必须在小人物的困境中制造一些喜剧效果。小人物由困顿生活而迸发出来的生存智慧构成了小人物喜剧电影的主要喜剧效果。

生活困顿是小人物摆脱不了的命运,如果小人物被生存困境压倒了,那就是悲剧了。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人物形像――祥子,就是个被苦难的生活压垮的悲剧小人物典型。而喜剧小人物必须要超越生活困境。根据小人物超越困境的不同方式也形成了不同的小人物喜剧电影。周星驰的草根喜剧是利用小人物自不量力地行侠仗义时所造成的矛盾冲突来构成喜剧性。冯小刚的小人物贺岁喜剧,主要依靠小人物在困境面前的自娱自乐和自我贬损来获得喜剧效果。周氏和冯氏喜剧手法都比较夸张,喜剧人物的生活形态也与真实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周的草根无厘头喜剧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而《耳朵大有福》是让那些似乎就生活在我们的左邻右舍的市井小人物在面对生存困境时显示出来的八仙过海式的生存智慧和乐观豁达的精神态度来构建喜剧效果,赢得观众苦涩的微笑。

影片中一系列的市井小人物形象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卖狗的、电脑算命的、公园摆摊行骗的、擦鞋的、修自行车的、唱二人转的、做传销的、蹬音乐三轮车的,这些小人物讨生活的方式各式各样,既为影片营造了真实鲜活的底层生活环境,也给影片增加了许多喜剧笑料。比如那个卖狗的,他在大街上拦住王大耳朵,对王大耳朵说:“哎呀,这位大哥挺有福啊”,“你看你那俩耳朵多大啊,耳朵大有福”,原来是要卖狗给王大耳朵,想给狗找个好人家。

街头促销在当代社会可是个寻常之物,大街上每天都有街头促销活动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就是王大耳朵参 与某品牌保暖衣搞的“我来比画你来猜” 的促销活动,王大耳朵比画,另一个女孩猜。观众就看到王大耳朵在积极努力地连说带比画的,可是年轻女孩就是领会不了他的意思,在那儿张着嘴瞎猜。这个场景中女孩和王大耳朵的奇怪配合让人忍俊不禁。但同时又是非常地具有深意,女孩很难理解王大耳朵要表达的意思意味着在王大耳朵的生活中没有谁能理解他心中的辛酸。促销现场震耳的流行音乐更是辛酸地暗喻王大耳朵与当下生活的距离有多远。影片中大量的出现以画外音形式传来的像《月亮之上》、《隐形的翅膀》、《千里之外》等非常流行的歌曲,他们的热闹与时尚与王大耳朵的苦恼既存在喜剧的张力,又暗示了王大耳朵已经被时代遗忘了。

主人公王大耳朵身上的喜剧性也是鲜明地体现在他对困境的精神超越上,那些无奈的充满生活智慧的语言,可以说达到了笑中带、泪中带笑的境界。在医院里照顾生病的妻子时,他劝他的老伴,“老老伴,你目前的任务就是放松心态养好病,我呢,是调整心态别得病,确保咱家一家一个病人的基本配置”,再比如他因参加传销被公安问话时,他回答说“网络不违法,商务不违法,搁一起就违法了”,观众能体谅到一个老工人对当下某些所谓的新鲜事物的“无知”。他为了也能去街头摆个擦鞋摊,先让人擦鞋,可是当人家让他伸出脚时,才发现他穿了一双胶鞋,“哎呀,皮鞋忘穿了”,观众心知肚明,其实哪是忘记穿皮鞋,而是他根本不穿皮鞋,穿不起皮鞋。

电影中小人物由困顿生活而迸发出来的生存智慧和市井生活热点的穿插构成了该片的喜剧效果,这种喜剧效果既缓和了小人物的困顿生活导致的压抑感,也符合观众和主导意识形态对贺岁档小人物电影的期待。

主导意识形态作为国家积极倡导的价值观,它强调电影要表现时代的最强音,要塑造时代的英雄人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体现。这种以歌颂为主的电影传统可以追溯到40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期,讲话突出地强调歌颂新政权和无产阶级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歌颂就是进步,暴露就是反动。这种思想尤其在“建国后,情况向更为严重的方面发展,倡导歌颂,反对暴露,成为一个全局性的指导思想”。甚至把电影艺术上升到亡国亡党的高度。当然现在的主导意识形态早已放弃了这种极其“左倾”的错误观点,但是这种思想的影子还在,而且从维护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的角度考虑,主导意识形态也必须积极倡导宣扬主导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对一些非主旋律电影也会有些要求。 《耳朵大有福》中导演就巧妙地安排了一些代表主导价值观的内容。影片中王大耳朵几次朗诵并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长征组歌。这些既是王大耳朵生命中的前尘往事,想当年他可是工宣队的独唱。而红军的钢铁意志更是我们这个民族需要缅怀和继承的精神遗产。影片中也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它们既真实地再现了当下时代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红火,更表达了这个时代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旧。比如电视里正在播放的何叔衡、瞿秋白、等早期中共领导们的英勇事迹的纪录片。如果说有些人对革命历史的热爱更多的是一种怀旧,那么对于生于中国抗美援朝时候,沐浴在崇敬英雄的氛围中成长的王抗美来说,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英雄气概塑造了王大耳朵的男子气概,所以尽管是个境遇凄凉的小人物,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对自己生活的自尊、对苦难的隐忍豁达使他不仅赢得观众的共鸣和好感,也正是主导意识形态要倡导的价值观。

面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人群,主导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提倡自谋生路。影片中对此还有个微妙的注解。王抗美在医院里给老伴读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该消息说,政府在长征沿路发放了一批彩色电视机,有位老人抱着彩电感慨万千地说:“党的关怀就是动力,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不能再有等、靠、要的思想”,老人的这段话传达出了主导价值观的基本态度。也就是说对于底层小人物来说,主导意识形态积极倡导的是“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的价值观。

而普通观众一方面囿于中国传统团团圆圆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精神期待着能在岁末年终看到喜庆的电影。“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唯在‘和谐’二字。它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胞,规范着一切理论、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渐泛化为中华民族普通的社会心理习惯。”观众在lOO多分钟的电影中看到王大耳朵在不停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是他始终无法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观众也就一直跟着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打击。为了观众的观影期待,很多电影往往采用团圆式的喜剧结尾。喜剧结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真的解决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比如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高调地用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给了处于困境中的魏敏芝一个圆满的结局。也可以给予小人物情感上的安慰,霍建起的《暖》用男主人公林井河的忏悔和对将来的承诺给了不幸的“暖”一个温暖的人生期待。当然也可以依靠小人物自身精神状态的改变来抚慰受伤的心,《耳朵大有福》的结尾就是让摔了一跤后突然在精神上摆脱沉重生活压力的王抗美来到舞厅跳舞来安慰观众,在舞厅欢快的音乐声中,观众看到穿着红马甲的王大耳朵肆意地扭动身体,观众似乎也和着欢快的乐曲跟着王大耳朵享受着暂时摆脱生活困境的欢乐。

总之,年轻导演能踏实细致地为观众奉上一部贴民百姓生活的富有浓郁东北喜剧色彩的小人物电影,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它的质朴无华尤其显得可贵。从类型电影的角度看,《耳朵大有福》也是部中规中矩的小人物喜剧电影。无论是小人物形象的设计、喜剧笑料的设置还是叙事策略的选择,都符合这一类型电影的模式。我是这一类型电影的爱好者,希望能多看到这样一些带有浓郁东北味的小人物喜剧电影。

上一篇:论《耳朵大有福》的平衡美学 下一篇:从三部影片看家庭/婚姻对女性的围困和女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