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29 02:22:17

“三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英语智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培养学生全新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动口”,创造性地“动体”,以及创造性地“动脑”,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教育艺术 科学方法 创新能力 发展思维

创造是永恒而伟大的,没有创造性的思考和行为,就没有人类的历史,也不会有未来的进步。英文韦氏词典对“创造”一词的解释是:赋予存在。说得通俗一些:“创”是花样翻新,“造”乃是从无到有。英语教学强调创造。关于创造,笔者结合实际浅谈认识。

一、创造性地“动口”,畅所欲言

实践证明,英语课上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既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是学生构建新知识、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

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虽有着极浓的兴趣,但所掌握的词汇、语言的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所以我们也就应该牢牢地抓住这至关重要的一点——直观性,而我的做法是让每一个学生创造性地“动口”,说其之所爱,畅所欲言。

在新授red,green,yellow,black等单词时,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己预习并自学的单词用于自己喜爱的句子中。A生:我家有一只很可爱的yellow dog,我可喜欢它了;B生:老师,我喜欢看你用red的粉笔写字;C生:我们中国人的头发是black的,外国人的眼睛是blue的;D生:瞧,我的毛衣是green的,green是我最喜欢的colour……类似于此的创造性地回答,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是很直观的,且抓住了他们的兴趣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着差异,说话效果可能一时还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英语口语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开口,千万不要怕说错,无论讲得怎样,大家都应该以掌声表示鼓励,我则多以竖大拇指或在空中划颗“”给予鼓励。如在纠正学生的单词发音时,我总将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种认真倾听的姿势,给学生以尊重感和信任感,尤其对那些胆量小,口语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有意识地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产生自信心。

创造性地“动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了自己的创新欲望。

二、创造性的“动体”,巧用体态

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传递信息靠的是语言因素,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非语言因素的创造,包括身体姿势的创造、手势的创造、表情的创造。体态语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创造性的体态语能让学生感到极强的兴趣感。

1.教师的体态语言——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教师的仪态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极大。小学教师应尽量以“好朋友”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自己具有亲和力。当面对害羞的学生时,教师应以一种充满鼓励的神情,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感;当学生进行交际表演时,教师应流露出一种感兴趣或满意的表情,让学生有成就感;当学生回答的问题具有创造性时,教师应翘起大拇指,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肯定和赞赏……在课间操或唱歌时,与学生一起快乐地活动,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唱唱、跳跳、转转圈、踢踢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我们是朋友般的关系,这正是教师亲和力的体现。

2.学生的体态语言——参与其中的感觉真快乐。要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就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在教“Green Green Merryland”这首英语歌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歌词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skip skip skip”跳跳跳,“dance dance dance”跳个舞,“kick the ball”踢踢球,“chase around”追逐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学得很快乐。每节课5分钟的Performance是学生最活跃的时间,学生喜欢以夸张的体态语将他们已学会的英语大胆地表演出来,看他们多投入!这样的学习氛围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

三、创造性的“动脑”,享受愉悦

教学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创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学,而要完成这一创造过程,就应具有一定的英语情境。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巧妙地利用“英语角”这一园地,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并引导学生将各自喜爱的句子、词组或单词溶入其中,从而尽享创新的愉悦,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英语知识,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学习英语最重要的还是兴趣,浓厚的兴趣就像磁铁一样引着学生,所以学习英语歌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仅仅靠原有的英语歌曲往往是不够的。我的做法是:用原歌曲的节奏,创造性地填上新歌词。

在教会英语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后,我利用原有节奏,换上新的歌词,旧曲新歌既强调了新授词,又使学生兴趣倍增。久而久之,学生已会自己填词了,产生了创造的自豪感,使一些难读句子变得简单易读。在教“Can you see a bird over there”这个新句型时,学生未接触过can,see,over,there等单词,一开始就让学生说这句话显然有一定难度,我就利用中文歌曲“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的节奏,换上英文:“Can you see a bird over there(××击掌两下)?Can you see a bird over there(××)?Can you see a bird over there(××)?”当然,为了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可使“击掌两下”换成“拍肩”或“跺脚”等。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再也不会对难句、长句感到害怕,也不会觉得学习英语是枯燥乏味的事了。下课了,同学们唱着自己编写的英文歌,心中多高兴,多自豪。英语歌曲,特别是自己创作的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正是“动脑”的最佳体现吗?

创造性的“动脑”给了我们一种艺术上的熏陶,让我们在此过程中尽享愉悦。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哲学,如何精通它,还需不断地创造耕耘和探索……

上一篇:多管齐下,点燃学习的自信 下一篇:找规律,识字也有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