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间:2022-08-29 01:55:04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要〕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兴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1.1 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1.2 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改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等的原因,所以,这些措施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效果。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家长的辅导和教育。

1.3 电视等媒体的冲击。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喻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4 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5 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可见,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1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2.2 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林语堂在谈读书说道:“读书须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1)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2)培养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3)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4)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5)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2.3 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上一篇:小学数学练习巧妙设计策略 下一篇:初中政治兴趣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