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e时代的快车

时间:2022-08-29 01:35:44

乘上e时代的快车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Learning源于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简单地说,就是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e学习研究小组。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5-6人为一组,以“T”字形的方式围坐在一起,整堂课几乎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那么怎样确保e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将结合实验课《燕子》来谈一下自己的浅薄之见。

有效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也会寻求网络的帮助,为学生提过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这些网络资源只是被教师作为展示来运用,学生也只是被动接收教师提供的信息。而在“E学习”课堂里,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与文章内容、主旨相关的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在《燕子》这课的“课文朗读”环节,我们将自己制作的带有生字词读音、注释链接的电子教材、朗读视频、难读的长句指导、字词过关游戏等都放进思维导图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点击文中链接,学会边读边思;也可以跟着范读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还可以在游戏中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玩中学。我们还把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作者的信息等学习资源放入学习平台。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能通过老师为其整合的网站资源,自己到网络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二、有效的备课

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学,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遵循学路优先的原则。学路优先原则意味着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教师如何导,取决于学生如何学。因此我们要设计的是导学案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导学案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它需要我们彻底地摒弃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

根据学生学习第一课时的基本要求,这一课的导学案,我们最终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

一是“我会读课文”,这一活动的目标是学生能读通课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为了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将朗读分成了三个等级: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一完成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哪一级别,就在相应级别后打钩。这样的设计可操作性强,学生对于要求了然于心,操作起来也简单易行,兴致盎然。不仅照顾了不同学习能力孩子的需求,还激发了他们挑战自我的信念,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是“我会编图画书”。因为《燕子》这篇课文文笔优美,画面感极强,因此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多幅图画,要求学生能给每一段课文配上最恰当的图画,并给每幅画配上一句最恰当的话,编成一本图画书。这一活动其实就是传统课堂中的理清课文脉络。但经过这样的设计,便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活泼有趣起来,更具开放性。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不仅锻炼了概括能力,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更体验到了深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有效的任务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很是被动,教学效果也不够明显。而在数字化学习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凸显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小组学习任务单。学生先根据任务单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展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例如,在《燕子》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针对两个学习活动,分别设计了如下的任务单:

小组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1.写一写

微翼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2.玩一玩。

到“我会读课文”中找到游戏玩一玩,看看自己能顺利闯关吗?

3.读一读。

跟着范读朗读课文,你能跟上节奏吗?

任务二:

1、选一选。图库中有6幅图,请你结合课文选四幅图(一段一幅),在图上标上序号。

2.议一议。画出文中相关的词语或者句子,来说说选择的理由。

3.说一说。结合课文对应段落,给选出的每幅图写句话。

在两个任务的设计中就将学习的重难点全部囊括其中,这样就等于给了学生学习的拐杖,学生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充分体现了小组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总之,任务单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做到明确有效,可达成,易操作。

有效的交流与指导

在e课堂上,我们充分利用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来高效达成学习目标,做到以学代教。因此,小组交流的有效性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我们按照“好、中、差”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并选出一个能干的小组长。当学生自学完进行组内交流时,组长可以指定组员汇报的形式和顺序,组员也可毛遂自荐。

比如在任务一的学习交流中,生字的音、形、义在组内交流就可以完全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字义文中都有链接,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点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实质上也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读音和词义上的重难点。除了任务单,学生还可以交流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好带差,将一些问题在组内进行消化。在全班交流时,就无需逐一讲解,只需将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交流就可以了。如:“我们要提醒大家‘微’的中间不要少横,‘翼’的雨字头作为部首时要去掉钩”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切忌毫无针对性的面面俱到。

新型的学习方式导致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更加难以掌控,随时都回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教学的重难点在师生共同研讨中如“剥洋葱”般逐层显现。当学生在自学和小组交流时,需要老师拥有“火眼金睛”和“顺风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跑马式”在组间来回巡视,随时随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以便归纳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当发现有的小组学得又快又好时,我们还要注意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全班进行经验分享,以促进其他组的进步。

五、有效的评价方式

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习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数字化学习中,我们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师评,还有自评、互评、组评、电脑评价等,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例如,在“我会读课文”这一活动中,我们将朗读水平从低到高分成了“雏燕”、“幼燕”和“燕子”这三个级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在相应的级别打钩,这就属于自评。而这个统计结果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处理立即可以呈现在老师和学生的面前,这样授课教师就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教学的进度,也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完成相应的学习环节。而每个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其他人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比较,从而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

可以说,e学习,给了我们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它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加和谐。当然,我们实验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功能,带领我们的孩子,乘上e时代的快车,驶向知识的殿堂!

上一篇:低油价时代回归? 下一篇:雾霾下的火电减排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