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1例报告

时间:2022-08-29 01:30:55

带状疱疹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1例报告

关键词带状疱疹梨状肌综合征误诊

病历资料

患者,男,42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右侧臀部及腿疼痛伴行走不便3天来院就诊。患者缘于3天前干活劳累、淋雨后出现右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疼痛,呈烧灼感。继而行走不便,无麻木感,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休息不能自发缓解。不伴有发热。既往体健。查体示: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自如,各棘突及椎旁无明显的压痛及叩击痛,右臀部有深压痛,并向同侧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5度阳性,右足活动及感觉正常存在,足背动脉可触及。MRI示:腰椎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梨状肌综合征。入院后给予芬必得胶囊,痹祺胶囊口服,红花注射液、七叶皂甙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疼痛仍无法缓解。考虑到压迫神经水肿,给予甘露醇250ml静滴,曲马多针0.1mg肌注以对症处理,治疗3天症状仍无明显好转。3天后发现患者右侧小腿及足背部出现多个集簇性密集丘疱疹,周围红斑,部分水疱,呈节段性带状分布。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右坐骨神经带状疱疹,遂转皮肤科治疗。给予阿昔洛韦,乙酰谷酰胺液静滴,地塞米松针10mg入壶3天,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B1 2片口服。治疗3周后痊愈出院。

讨论

梨状肌综合征是临床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之一。多是由于过劳、夜间受凉或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该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致使梨状肌下孔间隙狭窄,挤压了从其间穿出的坐骨神经和血管,引起同侧的臀部和腿放射性疼痛。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有嗜神经性,初起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不良刺激下如劳累,受凉,免疫功能低下,可激发其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特点是在有神经痛同时或者3~5天之后出现沿受累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集簇性绿豆大小丘疱疹、红斑,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以侵犯单侧感觉神经为主。该病例是由于患者劳累受凉导致免疫力功能低下[1],激发了潜伏在腰骶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而表现出坐骨神经疼,而在皮肤特有的皮损症状出现之前这段时期是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客观原因。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引以为鉴,避免专科疾病惯性思维的影响,先入为主的早下结论。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3-254.

上一篇:胎盘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报告 下一篇: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胆汁返流腹腔误诊胆总管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