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闪罐加耳尖放血治疗痤疮30例体会

时间:2022-08-29 12:18:38

面部闪罐加耳尖放血治疗痤疮30例体会

【摘要】目的:对面部闪罐结合耳尖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分析。方法:2013年到本院就诊的30例痤疮患者应用面部闪罐结合耳尖放血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在3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22例,好转的6例,治疗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利用面部闪罐结合耳尖放血治疗痤疮有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尖放血;面部闪罐;痤疮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18-01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俗称“粉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都使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月至23岁

2、诊断标准

(1)肺热血热:颜面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或呈肤色,称白粉刺,有的其顶端呈黑色,称黑头粉刺,舌苔薄黄,脉数

(2)肺胃积热:丘疹呈红色,宿食不消,腹胀痛,便秘,舌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3)热毒:皮损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自觉局部疼痛,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瘢痕,舌苔黄脉数

(4)血瘀痰凝: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结节呈坚硬暗红色,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也可形成囊状内含粘稠分泌物,压之有波动感,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脉弦滑

二方法

放血、施术前先轻轻地用左手拇、食指揉按、提捏患者整个耳廓,待其稍充血后,常规消毒耳轮外皮肤,捏紧耳轮与耳屏,右手持粗毫针刺入耳尖穴(耳廓最高点),使出血0.2-0.5ml,然后用消毒棉球檫拭压迫止血。双耳各操作1次,每日1次。将患者面部清洗干净,左手持小号玻璃罐,右手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再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面部,然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地拔上拔下,两侧面部各操作5-10次,直到看到面部皮肤发红,每日一次。

三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自拟)

治愈:患部肤色正常无痤疮及痘痕。好转:患部肤色轻微红肿,仍见部分痤疮及痘痕。无效:治疗前后患部皮肤无明显改变。

2、治疗效果

治愈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6%。

四病案举例

福某,女性,20岁,双侧脸颊及额头、下颌有痤疮4年,痤疮部位皮肤红肿,有部分已经结痂,下颌小面积痤疮,双侧面颊面部皮肤轻度红肿,平时嗜食辛辣等刺激食物,舌红苔厚腻,买脉滑数。诊断:面部痤疮。予以面部闪罐及耳尖放血治疗,约1个月左右患部肤色正常无痤疮及痘痕,1个月以后无复发。

五讨论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俗称“粉刺”,多因饮食不节过肥甘厚味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都使肺热上攻于面,复热毒邪而发病。中医认为,肥甘厚腻易产生湿热,阻碍脾胃化生功能,湿热聚集于体内,转输至肺部上攻于面,出现面部痤疮,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放血治疗是通过用粗毫针针刺人体耳尖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的作用,适用于实证和热证。面部闪罐是通过用玻璃火罐在面部,以闪罐的方式,达到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的目的,加快痤疮的结痂及愈合,具有活血化瘀、泄热排毒的作用,适用于痤疮中后期。

参考文献

[1]《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痤疮的记载

[2]《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称本病为“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上一篇:自拟“通窍舒鼻汤”在慢性鼻窦炎术后治疗中的... 下一篇: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