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辖区水质评价

时间:2022-08-29 11:54:57

白山市辖区水质评价

摘要:白山市辖区分为八道江区和江源区。文章以2006年为基准年,对白山市辖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按照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详细评价,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白山市辖区;水质评价;地表水;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7-0095-02

一、概述

评价基准年为2006年。评价项目分为:(1)河流、湖库水质评价项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等16项;(2)水库营养状况评价项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5项;(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项目:常规项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砷等20项。评价标准为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范围为白山市八道江区、江源区。评价总河长68km。评价代表站:江源、三岔子、白山。评价方法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分全年、汛期(6~9月)、非汛期(1~5月,10~12月)三个时段进行。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查评价标准表将项目浓度值转换为评分值,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采用相邻点进行内插;计算5个评价项目评分值的平均值;用求得的平均值再查表得到营养状态等级。基本项目超过Ⅲ类标准限值,饮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超过标准限值即为超标,超标程度以超标倍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DO的

二、地表水水质评价

(一)地表水重点监测断面主要监测项目变化趋势分析

在地表水监测断面中选取浑江江源站、三岔子站、白山站3个监测时间系列较长的断面,对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溶解氧、挥发酚、镉、总磷、总氮和氯化物等10项指标进行2000~2006年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岔子、白山五日生化需氧量呈上升趋势,其它化学指标多数呈无规律波动状态。

(二)评价结果

1.溶解氧: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总河长的32.4%;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总河长的67.6%。

2.高锰酸盐指数: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代表河长为12km,占评价总河长的17.6%;全年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为江源,代表河长为10km,占评价总河长的14.7%;超V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3.化学需氧量: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总河长的32.4%;超Ⅴ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4.氨氮:全年符合Ⅱ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代表河长为12km,占评价河长的17.6%;全年符合Ⅲ类标准的断面为江源,代表河长为10km,占评价河长的14.7%;全年符合V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5.挥发酚: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代表河长为22km,占评价河长的32.4%;全年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为白山,代表河长为46km,占评价河长的67.6%。

5.砷:全年符合Ⅰ类标准的断面为三岔子、江源、白山,代表河长为68km,占评价河长的100%。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浑江流域从上游向下游水质状况由于污染而呈逐渐恶化趋势:三岔子全年属Ⅱ类水;江源全年属Ⅲ类水;白山全年属超Ⅴ类水。

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选为曲家营水库。汛期、非汛期、全年水质标准均为合格。

曲家营水库汛期、全年均呈中度营养状态,非汛期为富营养状态。

三、地下水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根据全国第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质调查评价技术细则》要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规定,以Ⅲ类水标准值的上限值确定为地下水水质控制标准,采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评价,并确定地下水水质类别。

(一)水质变化趋势

本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水质普遍较好,可满足饮用水、锅炉用水、灌溉用水要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水质较差,城区地下水水质已遭到一定的污染。

本区地下水中阴离子成分以重碳酸为主,阳离子受地貌、岩性控制。碳酸盐岩地区水化学类型为重硫酸钙镁或重碳酸钙水;河谷松散岩地区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或重碳酸钙水。

本区第四系地下水污染特征具体表现为:

1.矿化度和硬度明显增高。以1981年、1995年、1996年、2004年四年水质资料对比矿化度变化趋势为:

65.75~133.03mg/L250.00~1106.00mg/L

51.00~1386.00mg/L352.9~1460.5mg/L。

硬度变化趋势为:

1.63~45.68mg/L32.30~349.00mg/L

86.60~303.00mg/L165.00~602.00mg/L。

2.局部地段水化学类型发生改变,如由HCO3.Ca型变为HCO.SO4。

3.主要污染指标有:铵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氮等。详见表7.2.1。

(二)水质现状

通过2008年水质监测成果及分析结果(见表7.2.2),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前期水质状况没有太大变化。

(三)污染机制

导致第四纪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在局部地段,因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与地质环境的不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方式、程度、以及污染物各不相同。主要污染物途径有:

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通过自然沟渠排放或通过渗井、渗坑直接排入地下水中。这是城区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工业垃圾的露天堆放、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特别在浑江两岸河漫滩上任意堆放,以及利用垃圾填坑垫道,使其中的有害成份经雨水、雪水淋滤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

3.农田区化肥、农药下渗污染及用工业废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污染。

4.近河开采井取水引起受污染的江水倒灌污染地下水。

根据本区第四系地下水流场分析,浑江两岸,特别是南岸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地下水较容易受到污染。

四、结论

1.地表水质量评价。本次评价代表河长为68km,评价代表站为三岔子站、江源站、白山站。从三站水质分析成果可以看出,浑江流域水质从上游到下游水质呈恶化趋势:三岔子站全年属Ⅱ类水;江源站全年属Ⅲ类水;白山站全年属超V类水。曲家营水库站:汛期、全年呈中度营养状态,非汛期呈富营养状态。

2.地下水质量评价。本次评价各参评站水质状况如下:三岔子街道站水质为Ⅲ类;孙家堡子街道站水质为Ⅳ类;市宾馆站水质为Ⅳ类;七道江站水质为Ⅳ类;三道湾站水质为Ⅳ类。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前期水质状况没有太大变化。

上一篇:节能环保型林泰阁沥青搅拌站 下一篇:节能技术在锅炉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