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及影响

时间:2022-08-29 10:53:19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及影响

摘要: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它是企业会计信息揭示的基础。本文阐明了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相关影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特征。会计政策的适用性还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新的适用性。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该注重实质,即应使交易或其他事项按其经济实质和财务事实而不只是按其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就必须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重要原则。

二、企业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一)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我国旧会计计量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对于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基础的应用较为谨慎。为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使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基于这一出发点,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影响

我国企业出于会计处理繁简的考虑,主要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由于近几年会计软件的普遍运用,先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可以得出我国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越来越重视效益配比原则。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优化会计政策的选择。新会计准则取消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对我国企业整体影响不大,大多数企业在存货发出计价的会计政策选择虽然没有达到最优,但也没有利用旧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操作盈余。

(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的影响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权利,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因职业判断所依据的条件和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或出于某种需要(如保配,扭亏等),使资产减值会计极有可能成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 “可回收金额”、“可变现净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中,“可回收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与企业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管理当局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再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了,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我们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限制企业经理人为个人利益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来操纵利润,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首先,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的现象。其次,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给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差,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企业信任度普遍不足,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内部、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限制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以减少企业利用其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可能性。

(三)进一步加强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

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对于业已颁布的法规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尽快在企业及证券市场参与者心目中树立法制意识,尤其对财务状况异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强监管。笔者建议建立企业信息监查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查员到各企业,防止外界各个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信息监查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不得持有公司股份,一切工资、待遇均在证监部门享受。

参考文献:

[1]张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处理的关系[J].对外经贸财会,2006(3).

[2]胡利,胡爱君.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

[3]张鸣.会计政策变更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8).

作者简介:钱言考(1971-),辽宁宽甸人,男,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会计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探析 下一篇:招商银行的EVA价值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