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还有多远

时间:2022-10-13 07:36:54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制的进步,沪深股市的“T+0”制度似乎已经离我们不远,而我们怎么成功实现由“T+1”到“T+0”的转变,改变之后,相比于如今的“T+1”又好在哪,这些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主题词:T+0;T+1;A股;交易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2013年7月12日,中国证监会在新闻会中表示:“在我国股票市场实行的回转交易,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评估,进行全面细致的准备。目前尚无推出A股日内回转交易的时间表。”2013年8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网上媒体通气会中称:“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体现市场公平性的角度,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抓紧研究论证股票“T+0”交易制度。”随后在8月3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称证监会正在积极论证并积极研究T+0制度。种种迹象表明,我国A股市场重返T+0时代的日子似乎不远了,至少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什么是T+0呢?众所周知,T+0是一种证券(或期货)交易制度。凡在证券(或期货)成交当天办理好证券(或期货)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就称为T+0交易。通俗说,就是当天买入的证券(或期货)在当天就可以卖出。而我国目前沪深A股市场实行的是T+1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当天买入,次日卖出。那么,为什么我国要实行T+1制度,T+1制度相比T+0有什么好处坏处,我国到底应该实行哪种制度,将来是否会实现呢?

首先,看看我国证券市场关于T+0和T+1制度的转变。199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当时挂牌股票仅有8支,且实施1%涨跌停板。到了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全部15支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实行T+0交易制度,随后199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实行T+0。而为了防止过度投机,从1995年起,当日买进的A股股票或基金,必须在下一日才能卖出。从那时起,我国的A股和基金交易一直采用T+1方式,沿用至今。2001年,沪深两市的B股也改成了T+1。然而到了2005年,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权证交易实行了“T+0”,且在权证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直到今天,A股是否改回“T+0”这一问题又回到了大家的议题中。

那么,这两种制度所导致结果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简单地说,T+0制度所产生的市场交易量要远远大于T+1对应的交易量;T+0制度下,券商和机构投资者可以赚更多的钱,而对于中小散户来讲,赚与赔在T+0制度下会被放大,赚钱的可以在几天之内赚一倍,而赔钱的有可能直接失去参与股票市场的动力和信心。但是在T+1交易制度下,极端事件则会少了很多。

具体来说,实际上,我国目前的T+1制度缺陷是很明显的。在股票市场中,中小散户是重要参与者,那么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度就要尽量保护他们的利益。然而在现行制度下,散户们的利益却是缺乏保护的。对于券商、机构投资者来说,资金量大的他们仍然可以投机,一旦发现股票买错了,可以通过融资融券配合股指期货做多空选择,双向均可获利。可是散户呢?中国大多数散户每天所交易的只有A股,且资金量小,不管赔还是赚,只能接受现实。

那怎么保护散户们的利益?T+0可以改善现状。有人说,T+1才是保护散户的制度,因为在此制度下所谓的“坐庄”难度要加大,机构投资者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实现“坐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散户。且T+0制度下赔赚太大,风险也更大,所以T+0不如T+1。诚然,这个观点看上去合理,实际上却有瑕疵。任何制度都不完美,从保护散户利益角度来讲,T+0相较于T+1肯定有不好的地方,但是考虑到T+0制度本身给市场带来的巨大交易量,只要再加上一些具体规定,完善T+0市场,就要比现阶段的T+1好得多。试问:问什么美国、日本的T+0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T+0制度的一些细节即让市场活跃,又很好的保护了散户的利益。比如:作为小投资者保护议程之一,美国国家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和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制定了意在限制小额股本账户(尤其是净股本少于25,000美元的账户)交易量的规则。纽约股票交易所规则声明如果一个账户少于25,000美元被标记为即日交易账户,那么该账户必须被冻结90天以防止额外的交易。如果这个账户的资产少于25,000美元,则通过阻止5天内的第四个开仓交易来实现这一目的。举个例子,某账户在某一时间超过25,000美元,被确定为进行即日交易活动的账户,随后,账户资产下降低于25,000美元,会发现他们受90天交易的限制。

如上所述,美国T+0制度的相关规定很好的控制了散户的交易风险,让股票市场更有秩序,更有生机。这就更加证明了,实行T+0制度,发挥它本身的优势,再通过相关政策控制散户交易风险,就能实现让机构、散户都有钱可赚的目的。

当然,由T+0转变到T+1是个复杂,有难度的过程。我们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在改变中纠错,学习美国等股票市场的部分先进制度,但不照搬照抄,最终形成一个适合于我们中国的,完整的管理证券市场的制度。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庄陪章.企业文化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艾哲旭,男,大学本科,天津财经大学在读,从事金融学研究学习工作。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给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 下一篇: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风险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