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时间:2022-08-29 08:12:30

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摘 要]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论文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为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提供依据,对福建省政府部门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服务产业;SWOT分析;政策制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17-03

1 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1 机会分析

(1)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

中央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十一五”规划,意味着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予政策和资源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中央文件后,已有30多个国家有关部委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支持、政策措施等方面明确了对福建的大力支持。海西战略的提出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拓展跨省区域合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共同市场,加快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推进与周边省份各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发展合作。

(2)海峡两岸出现物流合作的重大机遇。

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全方位的合作具有天然的基础。首先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可以使两岸的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将大大增加两岸往来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其次是产业的融合。台湾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梯度上的一个梯层,在接受外来资本的同时,也在向外转移产业。再次是物流资源的互补。可以促进物流设施较大发展。最后是物流企业合作。台湾的物流业层次高,运作精细,可在福建得到良好的拓展;福建物流业通过借鉴和学习台湾物流业,可以提升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

(3)物流市场的需求迅速增长。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福建全省已初步形成了约60个产业集群,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较大规模的物流需求市场。另外,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周边地区,包括浙南地区、粤东地区、江西和湖南等省市巨大的经济总量,也将带来较大规模的物流市场需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推动社会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迅速壮大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物流产业,使现代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4)加入WTO对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机遇。加入WTO以后,加速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因此,加入WTO以后会给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加入WTO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我国物流企业将置身于更加开放和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将加快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物流产业的产业进程;加入WTO后,将对我国物流产业进行一次以市场为方向的改革,可以优化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并将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竞争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物流资源按照市场要求进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1.2 威胁分析

(1)经济体制的问题。海西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经济体制问题,而经济体制问题的核心就是政府和企业行业协会各自应承担的职能、权利和利益的划分和平衡。主要表现在物流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一是物流管理部门较多但协调性差。物流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差别,使物流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二是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从而形成了多部门之间基于部门利益的条块分割状态,使管理的能力受到局限和制约。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由于中央及地方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管理注重该区域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

(2)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作为物流产业信息化进程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我国只有少数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并且大多数的物流信息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虽然,福建省近几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须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3)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物流的标准化还相当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二是物流器具的标准不配套。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

(4)物流人才紧缺。人才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需要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各个层次的从业人员,尽管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对物流人才培训的力度,但距离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不小距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队伍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人非常少,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尤其缺乏物流管理师和物流技师,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福建省高校数量太少且水平低,这与福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也与海西建设的长远规划不相协调。

(5)加入WTO给物流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加入WTO后,市场的开放使竞争更加激烈,物流产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我国健全和完善与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扩大市场准入。其次,加入WTO后,物流企业面临整合和重组,这是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最后,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自营物流方式受到极大挑战。

2 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2.1 优势分析

(1)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十一五”物流专项规划》和《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发挥我省港口资源丰富和对台交流的区位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和配套服务,努力构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目标、措施和十大园区建设任务,为海峡西岸物流业发展绘就了蓝图。同时,各级市都提出了各自的物流发展规划,把物流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物流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柏灵顿、UPS、TNT、DHL等外资知名物流企业和沃尔玛、麦德龙、百安居等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已纷纷进驻福建省内,国内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如中远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中海物流、中储物流、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等在福建省内都设有分公司或子公司参与福建物流市场的竞争。福建省政府通过全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建设覆盖全省、拓展两翼、连接两洲、服务两岸的优质高效的综合物流体系和舒适便捷的客流系统,使物流企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海西的物流业正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将大力推进海西物流的发展。

(3)对物流认识巨大的提升。今天,政府和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范畴,政府部门认识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物流业的发展决定着全球资源向本国资本区的集中程度,决定着区域内其他优势的发挥程度,决定着本国或本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分工领域的程度。企业认识到,企业物流不仅是成本、仓储、装卸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风险、管理和隐性的损失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绩效、市场服务能力。许多企业对低水平的物流服务感到不满,希望有全面系统的物流解决方案;生产流通企业不再视物流企业为争利者,门好进,事好办,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物流业发展有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4)地理区位优势及对台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海峡(世界货运主航道),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南北两翼可延伸至广东的潮汕地区及浙江的温州地区;向西可延伸至江西、湖南、湖北及大京九沿线的广大区域,是中国内地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海峡西岸港口群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港口群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福建省海域辽阔,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拥有厦门湾、湄州湾、三都澳等众多优良港湾,是我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最理想的港址之一。近几年福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最密集地区之一,闽台间地缘经济的特征十分显著,其经济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可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对台优势明显。

2.2 劣势分析

(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福建省委制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是建设海西区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福建省际交通线路还不够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建省物流业的外向发展空间和对内地的辐射影响。由于福建多山,道路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公路运输能力仍有待加强;而铁路运输费时长、速度慢则更是加大福建和内陆联系的门槛。此外,福建港口建设仍然较为落后,港口吞吐量较少,福建的小港口只能满足近海运输的需要,应对货物集装箱化和运输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显得力不从心。

(2)港口功能单一,港口建设速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福建省港口功能目前还局限于简单的交通运输功能,以港口为依托开发临港工业并形成产业带的港湾很少,港口难以融入现代商贸、物流增值服务等领域,综合物流功能也有待加强。由于受起步晚、底子薄的制约,港口建设速度仍然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到“十一五”末,全省生产性泊位509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22亿吨,而当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吨,能、量之比为1∶1.62,各泊位已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而且集装箱深水泊位总量不足,难以适应国际航运船舶日趋大型化的需要,与福建省良好的港口资源和建港条件不相称。

(3)综合物流功能有待加强。至今福建仍缺乏集装箱深水泊位大港口,六大海湾除了厦门湾、湄州湾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外,其他海湾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而陆路交通(铁路、普通公路、高速公路)与港口的衔接不够紧密,集疏运能力不足,向福建省西部邻省腹地的拓展连接不够,腹地不足,港口发展的枢纽作用不明显,综合物流功能也有待加强。

3 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对其战略决策进行SWOT分析,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S)、内部劣势(W)和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O)及外部环境威胁(T)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促使发展战略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部优势和环境机会,同时使企业内部劣势和环境威胁和风险降至最低。SWOT分析表和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SWOT分析模型中我们看到:企业内部条件因素评价指标的得分为2.9,高于平均标准分2.5。企业外部环境因素评价指标得分为2.8,高于平均标准分2.5。所以,在SWOT分析表中,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应选择(WO)象限的战略:即相对于市场所具有的优势,物流企业实力偏弱,应采用扭转战略为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扭转企业的不利局面。从战略选择分析看,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整合资源,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切实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大型曲轴车铣机床伺服进给系统设计研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