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时间:2022-08-29 05:16:58

将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摘 要:传统的音乐教材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的审美要求,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将优秀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景及内容的感受,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音乐课堂 流行歌曲 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前提。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想在课堂中学习流行歌曲,对流行歌曲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流行歌曲易于学唱、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对课本中的多数歌曲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课本中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意义,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音乐思想及意境的理解能力,有些歌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如《大海啊,故乡》等,时代较远,不易引起共鸣。而将现代气息浓郁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在迎合学生学习要求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易于感受其中的内涵和音乐本身,易于理解音乐,教师易于通过音乐去培养、教育学生,达到德育和美育的双重目的。所以,音乐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得由课本延伸出来,以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将流行歌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中。

一、流行歌曲适于音乐课堂的因素

首先,流行歌曲具有浅显性、娱乐性、参与性、生动性、亲切感。流行歌曲的音域适中,以真声为主,易于演唱,适合正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

其次,流行歌曲的旋律比较简洁连贯、清新质朴、朗朗上口,符合大众审美标准。歌词内容源于生活,容易引起演唱者的共鸣。

第三,流行歌曲的风格多种多样,节奏律动感强,在学生的听觉上易产生刺激,为他们追求个性的音乐风格创造了条件。

不仅如此,在很多流行歌曲的创作中,还融入了传统音乐元素,如京剧的唱腔、段子;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演唱形式及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的旋律等,比如歌曲《刀马旦》、《不想长大》等。另外,对英文流行歌曲的学习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扩大了音乐的作用。

二、流行歌曲的选择与教学

尽管流行歌曲存在适合音乐教学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适合音乐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健康的流行歌曲。

首先,在选择流行歌曲时应把握难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正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嗓子的保护很关键,所以音域窄、音调适中、较易演唱的歌曲为首选。

其次,要在音乐内容上进行选择。由于流行音乐是近几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加之流行音乐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整体的创作水准较低,音乐价值较低。因此,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健康、阳光、积极,具有励志精神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歌曲。比如像《栀子花开》,就是一首清新活泼的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走出校园的青年人对校园美好生活的追忆。教师可以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分析校园生活的美好和同学之间团结而真挚的友谊。从而教导学生珍惜友谊、把握光阴、努力学习,改变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厌恶,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学生经常学习这类健康向上的歌曲,久而久之,他们嘴里常常哼唱的那些像《死了都要爱》、《爱你一万年》等爱情歌曲就会渐渐从他们口中消失。

第三,在音乐风格上应尽量多变、中外结合,以便学生能够体验、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但应以校园民谣或清新活泼、轻柔自然、感染力较强的歌曲为主。如《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让学生从内容中体验情感,生活中增进友谊,培养他们对人生与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在选择流行歌曲时,还要兼顾男生和女生的性格差异。

第四,在选择流行歌曲时还要体现美育和德育,这是开展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流行歌曲除了优美动听,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如《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委婉的唱腔,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仿佛置身于辽阔纯净的草原。深情的演唱,动听的旋律,发自内心地表达了草原儿女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将诸如此类歌曲带到我们的教学中,周而复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三、结论

这里所说的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指有机渗透到音乐课堂中,并不是要把音乐课变成流行歌曲课,舍弃传统音乐教材内容,而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打破沉闷、尴尬的音乐课堂,为音乐课注入活力,使音乐课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朋友”,而不是一种无奈的“负担”。其次,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将流行歌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而且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因此,我认为将适合学生的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是可行的、有益的。

上一篇:小学课堂教学应当实而不华 下一篇: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