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时间:2022-08-29 05:12:02

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的一个天才医生,《当呼吸化为空气》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书。

2015年3月,37岁的保罗刚刚登上人生的巅峰,他拥有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取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并准备主持自己的研究室。然而这个上帝的宠儿s突然患上肺癌。他和病魔战斗了两年,在最后几个月,他只能靠读书写作来对抗生命的无情。这本书,是天才医生和将死病患双重身份的他,对生活、人性、生死、医疗最深沉的思索。这本书出版后,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影响了世界。

“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谁都不会想到,死神会突然造访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人,而且是在他最好的年纪。此刻,保罗的专业度却变成对自己最大的残酷。“我对死亡已经做足了准备,有种万事俱备的笃定感。”这甚至可以说是他作为一个杰出医生的职业素养。见过那么多死亡,比起别人,他对死神更亲近、更熟悉,也更麻木。于是,他逼自己拿出作为专业医生的沉稳,有条不紊地了解相关医疗方法。

他不忍去想妻子“既无丈夫又无孩子陪伴的样子”,于是和妻子共同决定,去做试管胚胎的培育。

离死越近,原来时间会过得越慢。因为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希望的等待。“不会很快就死去”这件事,愈加让他萎靡不振。从来不为人生迷茫的他,此刻最困惑的竟是:“当下,到底该怎么活?”

在那段难熬的时光,是文学让他重获新生。“当时的我在疼痛中醒来,又要面对毫无意义的一天……我下了床,向前一步,一遍遍重复着完整的句子: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这句话来自《等待戈多》的作者塞缪尔・贝克特:I can’t go on, I’ll go on.浓缩的生命也是生命,人生的意义从未改变。那天早上,保罗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回归手术室。

作为一个躺在床上的病患,在死神面前,他如众人般渺小;当他拿起外科手术刀,穿上熟悉的蓝色衣服,在死神面前,他如神般伟大。

一开始,因为体力和疾病的关系,他会出现视力模糊、晕厥等状况,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手术。那时的他,出现了“菜鸟才会出的问题”。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力量继续回升,操作手术的流畅性与技巧也渐渐重回巅峰……一个月后,我几乎是全负荷地在做手术了。”

查出癌症的第九个月,保罗仍然是一副拼命三郎的状态,只为“再坚持几个月,就可以顺利从住院医生毕业,安心做个相比之下更平静、更轻松的教授。”是啊,死亡近在咫尺,但他心中仍然有梦。

毕业后,他已经站在了神经外科的顶端。而他的梦想,是问鼎神经系统科学的高峰。所以,纵使疲惫不堪,他也要飞到斯坦福去面试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

“他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要保障我的未来,不遗余力地确保我能继续好好生活,不用担心财务问题。”保罗的妻子露西在后记中写道。

天赋与能力,曾经是保罗内心最大的骄傲,但他现在正慢慢失去这些。可他不会因此而抱怨,因为他骄傲着,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切,为心爱妻子的未来生活而奋斗。这份生的愉悦,也为他在生命仅存时间里,救助可以救助的每一个病人。

“皮肤完美地缝合,很好,这样很好。”最后一场外科手术完成得颇具仪式感。对于保罗来说,这是七年的住院医生生涯的终止。他从医生,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病人。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病情,他必须接受化疗。

保罗的病情,就这样一天天地恶化下去。化疗的副作用,让他身体剧痛、脱水,意识飘忽不定,时不时就需要被抢救。

而化疗结束后的某一天,伊丽莎白・阿卡迪亚出生了。那是保罗和他妻子露西的孩子,一个让整个家又重燃希望的孩子。

“她与我,只有短暂的交集。也许,我只有一件事想告诉她: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保罗放弃了通过呼吸辅助设备维持生命,而选择腾出双手,拿下面罩,至少能够多抱抱自己的孩子。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保罗的妻子露西,为这本未完成的书,写下了最后的结局。保罗被葬在圣克鲁斯山上一片田野的边缘,那里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线。

“我最害怕的事,就是离开你。”

“我爱你。”

“等我过世之后,再婚吧。”

“我余生的每一天都想和你待在这里。”

……

呼吸和字句化为空气,消散在太平洋咸咸的海风中。

(墨晗摘自谷声熊微信号)

上一篇: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 下一篇:“神后期”,来一百条“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