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5:05:07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其灵活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数学思维 自主性

G623.51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教师都在积极践行着新课改。我们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我们的课堂,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更多的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实际行动来改变传统落后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培养思维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它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下面几点尝试。

一、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数学教学工作就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运用合作交流方式,提高学生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与应用,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落后的讲与听,而是自主探究实践的自由空间,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潜能在尝试体验中被充分激发出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活动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我们要想法设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嘴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数学知识,促进徐学生思维发展,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还将再次应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就是为了能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在上课前的备课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寻找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尽量将这些例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这些喜闻乐见的例子代替教材中枯燥无趣的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再进行一些实际应用的相关练习与课本上的习题配合使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回归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三、组织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

(一)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只需要做好一个听众就可以,这样的教学模式长期坚持下来,学生没有机会去充分思考,也没有机会去实践,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力争使知识的学习活动化,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独立思考、亲身实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比如,带领学生学习《人民币的认识》的内容时,如果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会不知所云,而实际生活中学生是离不开人民币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花费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掌握简单的换算方法,并且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生活内容成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这让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学习起来更加起劲儿。学生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主性更是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学习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组织拓展性数学活动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获得数学能力,并把这些能力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做到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公交站点下车的教学情境:公交车上有24个人,到达向阳站时下去6个人,车上还有多少人?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们能从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人减去6人,再加上剩余的14人,一共是18人;有的小组认为先用14人减去6人,再加上10人,共18人;还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24减去4人,再减去2人得18人…学生经过讨论之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了实际的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三)组织探究性数学活动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建设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这几点做起:1、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备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让敢于突破教材,突破自己,活跃思维;2、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元素,启发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想更深、更广处思考探究;3、设计的练习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上,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群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5):117-118.

[2]张桂琴.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4):43-46.

[3]肖光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子版(中旬),2016(7).

[4]彭钦,陈丽云.简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3):205.

[5]丁艳霞.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24):155.

上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 下一篇:火热的K12课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