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与寻找

时间:2022-08-29 03:43:48

摘要《暗恋桃花源》由《暗恋》、《桃花源》和《寻找刘子骥》三个故事构成。《暗恋》是一部古典风格的现代悲剧,《桃花源》是一部现代风格的古代喜剧,《寻找刘子骥》则是一部悲喜混杂的闹剧。三个故事在情节上和审美类型的划分上相对独立而呈现分裂,却在美学命题和内容主旨上相互共同而趋向统一。本文试从审美类型和戏剧主旨的角度,对这部兼容并蓄的现代戏剧进行分析。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 悲喜 寻找 分裂统一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

自1986年赖声川及其表演工作剧坊推出话剧《暗恋桃花源》以来,已经有多个版本先后重演,均引起广泛关注。它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它匠心独具的故事情节,相融共通的审美类型,和殊途同归的内容主旨有很大关系。

1 分裂:情节内容和审美类型

《暗恋桃花源》采用了现代戏剧经常采用的“戏中戏”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同时租用了一块场地进行排练,两个剧组相互影响、轮流排练的故事。其间,一个神秘女子闯入剧场,到处寻找刘子骥。在此,姑且称这个故事为《寻找刘子骥》。这出戏就是由《暗恋》、《桃花源》和《寻找刘子骥》三出戏共同构成。赖声川创作该剧的思路很明确:“《暗》的创作是另一种挑战,因为在开始不是盖一栋房子而是盖两栋房子――一古一今,风格完全不一样,而放在一起,必须是和谐的,必须是一个作品。”①

《暗恋》采用了古典风格演绎了一出发生在现代的悲剧,讲述了一对恋人在历史的潮流中由爱情而结合,由动乱而分离的故事。故事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这出戏中最甜蜜的一个场景,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相恋。时代的悲剧造成了爱情的悲剧,内战爆发后,两人分离,从此杳无音信。40年过去,两人最终见了一面,然而早已物是人非,当年年轻有为的江滨柳已经病入膏肓,当年“白色山茶花”一般的云之凡也已经被岁月蹉跎得白发苍苍,最后得到的只是人已老去,爱情已逝的结果。

《桃花源》以现代的风格演绎了一出发生在古代的喜剧。这出戏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并且做了一种现代的,甚至带有后现代的重新解读。陶渊明是借一个渔人的偶然行为,描绘了桃花源的景象,至于这个渔人为什么会找到桃花源?为什么要从桃花源回来?回来之后为什么又想回桃花源?这些原因都没有交代。《桃花源》这出戏就是通过填充这些没有写的内容来进行现代化的理解和生成。戏里的渔人老陶因家庭失和、生活困苦,被迫去打渔,偶然间进入桃花源。而他离开桃花源,是因为他想让妻子和自己一起在桃花源中幸福地生活下去。由于他无法和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得不回头再次寻找桃花源。它对这部经典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三角恋爱、照原句亦步亦趋等无聊的噱头充斥其中。陶氏笔下美妙的理想境地变成了滑稽打闹的场所。

《寻找刘子骥》可以看作是一出兼有悲喜双重色彩的闹剧。这出戏借用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结尾处提到的一个人物――刘子骥,讲述了一个神秘女子寻找刘子骥的故事。神秘女子与刘子骥约定见面,却遍寻不见,穿插在《暗恋》和《桃花源》的一悲一喜之间,达到了一种又悲又喜、悲喜混杂的中间效果。

2 悲喜:从矛盾到共通审美特征

从审美类型而言,《暗恋》是古典悲剧,而《桃花源》是现代喜剧,至于《寻找刘子骥》则呈现出悲喜混杂的效果。《暗恋桃花源》采用的“戏中戏”的叙述方式和相互穿插的情节设计,造成了一种悲剧、喜剧、悲喜混杂等多种审美类型随着情节的转变而迅速转换的结构。

这两出戏由于古典与现代的差异和悲剧与喜剧的差异,显得矛盾重重。有一场戏将这种矛盾冲突表现得最为尖锐。在排演《暗恋》时,老导演几次三番地中断排练,他觉得演员没有演出他想要的理想的悲剧状态。他给演员说戏时,表现出非常理想化对于悲剧呈现方式的追求:云之凡是一朵“白色山茶花”,江滨柳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在爱情最甜蜜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巨大的变化即将来临。但是,他这种理想化的表演状态受到了《桃花源》的导演无情讽刺。

导演:好,老弟!你不说我还不好意思说。我看你的喜剧,我好痛心哪!我最崇拜陶渊明了!

袁老板:好好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不讲我也不讲。我看你的悲剧我很想笑!

导演:什么话?

袁老板:什么话!你自己看看,一个快要死的病人,从床上爬起来,嘴里哼着歌去荡秋千啊!这叫什么玩意儿?还有白色山茶花,白色山茶花怎么演?你演给我看,你演,你演!

这段台词可以被看作是理解《暗恋桃花源》特点的重要台词。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导演的审美观念、审美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对悲和喜的理解完全不同。《桃花源》的导演说的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问题:传统悲剧的情境和特点,如果放到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中,就会变得非常滑稽、可笑;传统悲剧领域中里蕴含深意的那种理想化的表演状态,放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中,就会变得做作、虚伪,甚至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因此,《暗恋》和《桃花源》不仅仅反映了悲剧和喜剧之间的冲突,更是古典的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艺术文化观念的冲突,是古典的纯粹的艺术文化与现代的大众的艺术文化之间的矛盾。

比较《暗恋》和《桃花源》悲喜效果,最适当的场景莫过于悲喜剧同时表演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两部戏相互干扰,呈现出文学理论中经常提到的“互文”状态,台词和台词之间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效果。从两部戏的互文效果来讲,喜剧的效果显然远远地压倒悲剧。悲喜剧在审美效果和剧情的表现力上,喜剧的确对悲剧有一定的消解作用,现代人更容易被喜剧所吸引。因此,现代喜剧天生就对古典悲剧具有优势。而同时演出的最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悲剧演不过喜剧,悲剧要暂时先让位于喜剧。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现代喜剧走到故事结尾的时候,无法避免的要暂时褪去搞笑的风格,显露出它内在核心的一些带有悲剧色彩的成分,达到悲喜融合的状态。当老陶从桃花源回到家里,却发现家中物事皆非,不得不重新踏上寻找桃花源的路途,却遍寻不见。

赖声川说:“我一向认为悲剧、喜剧绝非相反词,而是一体之两面。”②《暗恋桃花源》同时容纳悲剧和喜剧,让观众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中,感受悲喜不同的特点。观众在观看这出戏时,也会因为这两出戏之间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冲突,产生矛盾的情感态度。综观整部戏,《暗恋》与《桃花源》之间至少有6次转换,但由于《寻找刘子骥》在其间穿插过渡,使得这对矛盾得到消解。《暗恋》是古典悲剧,《桃花源》是现代喜剧,它们已经有了明确的风格定位,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再去表现出一种又喜又悲、悲喜混杂的风格。而《寻找刘子骥》是悲喜混杂又无法用明确的悲喜进行定位的,自然地成为了两者之间的一个合理的中点。它能够实现《暗恋》与《桃花源》之间自然过渡,以便我们从总体上看待两者。

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先后经历喜剧、悲剧、悲喜混杂等看似相互矛盾的审美类型而从容不迫,并显示出内在的相互共通性:它们是艺术审美感受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这出戏而言,它们是同一个艺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得整部戏在多种审美类型的情况下,并没有显出零碎和杂乱之感。

3 寻找桃花源:统一的主旨

无论发生在现代的《暗恋》,还是发生在古代的《桃花源》,抑或是当代的《寻找刘子骥》,三个在情节上各不相干的故事,都是因为一个“情”字,形成逻辑上的统一与细密、深切的勾连。

《暗恋》中的江滨柳和云之凡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相识相恋,又在时代的潮流中被迫分离。直到江滨柳病重在床,将不久于人世时,仍然没有办法忘掉云之凡,并且承认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上海,因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爱情就发生在上海。他和云之凡在上海相识相恋的经历,就是他念念不忘的爱情“桃花源”。

故事最后,这两个人年老时在台北相见,都表现出对发生在上海的已经逝去的桃花源式爱情的遗憾。他们寻找“桃花源”的方式就是回忆,两个人都用了一生的时间在回忆。江滨柳梦见自己和云之凡在上海黄浦江边的场景,躺在病床上听他曾经唱给之凡的歌《追寻》,身上还围着之凡给他买的围巾。云之凡曾经写过很多信给江滨柳,曾经一度等待着希望能够与江滨柳重逢。两个人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着他们的爱情“桃花源”,但终其一生也无法找到。因此,《暗恋》就成为了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桃花源》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婚姻、家庭的困境,和一个偶然的寻找桃花源的故事。但实际上,不论是老陶和他的妻子春花,还是袁老板和他的情人春花,这两个男人对于春花的感情是同样的,都是一种对于婚姻、家庭怀有感情的希望,而这种希望就是他们的爱情“桃花源”。

在现实的婚姻中,老陶陷入了困境,打不到鱼,生不了孩子,被老婆和她的情夫袁老板嘲笑。他带有一种以身赴死的心情,被迫去寻找桃花源。正是这种以身赴死的心态,意味着他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放弃他的家庭。即便他对他的家庭很不满,但是他对理想的感情、婚姻、家庭是怀有希望的。然而,老陶却在无意中闯入了另一个桃花源。在这个现实桃花源里,他看到了真正理想式的爱情状态。但现实桃花源仍然无法替代老陶内心中对春花的理想式的情感状态,他仍然对春花无法忘怀。所以,他还是要离开现实桃花源,重新去寻找他自己的“桃花源”,他的爱情,他的春花。

而袁老板作为一个者,他也有他的爱情“桃花源”。抛开伦理道德上的判断,本身也是一种感情,只不过是一种违背婚姻伦理道德的爱情。在《桃花源》的前半段,袁老板对春花的感情是极具真实性的,他甚至已经有了和春花结合之后的对美好生活的计划。由此可以看出老陶和袁老板两个男人虽然说个性、身份都不一样,但他们对婚姻、爱情、家庭都有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和憧憬。

在《桃花源》的最后,结合之后的袁老板和春花在生活上陷入了和老陶同样的困境。这种现实中的感情困境,一方面表现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回到家的老陶看到这一幕,明白了现实中的婚姻家庭和理想的爱情是有距离的。因此,当老陶失去了他的爱情“桃花源”之后,又想暂时退居到现实桃花源。

《寻找刘子骥》中的神秘女子反复地不断地要找刘子骥,还提到了南阳街,提到了要把东西找出来,要把事情说说清楚,甚至还把剧场的人当成了刘子骥。在被人拒绝之后,神秘女子还说是刘子骥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桃花源记》中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没有找到,《暗恋桃花源》中神秘女子寻找刘子骥,同样也没有找到。所谓寻找“刘子骥”,其实就是神秘女子在寻找她的“桃花源”。

总之,无论是《暗恋》中的江滨柳和云之凡,还是《桃花源》中的老陶、袁老板,他们都像《寻找刘子骥》中的神秘女子一样,在寻找自己的“桃花源”。桃花源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生活状态,在三部戏中表现为理想化的爱情。然而,桃花源始终是需要不断寻找的。即便你就像老陶一样身在桃花源,也并不一定就感到幸福和满足,因为春花才是他的桃花源。而寻找桃花源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一旦你找到了,那它已经不再是你的桃花源了,一旦你身在桃花源,你还会在内心中构造一个你希望继续寻找的桃花源。古往今来,男人女人,都在“桃花源”的寻觅途中……

注释

①赖声川.无中生有的戏剧――关于“即兴创作”[N].联合报,1988-08-03.

②赖声川.我暗恋的桃花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19.

上一篇:浅析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心理困惑 下一篇:从南昌电台音乐之声节目看音乐广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