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 引领科艺制作活动走向深入

时间:2022-08-29 03:05:36

巧妙提问 引领科艺制作活动走向深入

摘要:在科艺制作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教师围绕主题巧妙地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提高技能、自信,并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幼儿对科艺制作的兴趣,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关键词:科艺制作;巧妙;提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74-02

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射不进来。”在科艺制作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教师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幼儿的“留言”,正确捕捉幼儿感兴趣、具有一定价值的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巧妙地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问题,有效地吸引幼儿注意,使幼儿的体验、感受、知识、经验、技能、自信得到了进一步交融、磨合和提高,发现更多奇妙有趣的科学现象与奥秘,并进一步拓展、升华对科艺制作活动的兴趣。

一、在互动式的提问中发现与捕捉

科艺制作活动的主题往往产生于幼儿的兴趣、问题、主意和难题之中。幼儿天真幼稚,对新奇事物都倍感亲切,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观察发现、大胆提问,并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围绕话题,展开交流与探讨。老师在活动中不仅要善于观察倾听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刺激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捕捉到高质量的科艺制作活动主题。

例如:有一次,宣言带来了一个奇妙的玩具“吹吹卷”,只要对着吸管使劲一吹气,纸管就能马上变直。午餐后,幼儿开始玩自带玩具,很多小朋友都对吹吹卷“情有独衷”。很多孩子围着他问:“这个玩具在哪里买的?让我玩玩好不好?”有的问:“这个要用很大的力气吹吗?”还有的问:“它为什么会一下子变直呢?”我发现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玩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我们说不定可以自己做一个呢!”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说:“用报纸和吸管”,有的说:“用筷子包装袋和吸管”……,我开始关注这个大家感兴趣同时又有探索价值的话题,引导他们围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开展科艺制作活动“吹吹卷”埋下了伏笔。

二、在开放式的提问中磨合与提高

民主开放的活动氛围是影响科艺制作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宽松、平等、开放式的对话、操作氛围,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协助者、平行者和同伴的身份投入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对话的内容,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可以提些开放式的问题或是给予孩子一些语言暗示,让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尝试得出正确结论,增添自信。

例如:在科艺制作“自制钟面”的活动中,张乐想将剪好的两个指针固定到一个长方形的钟面上去。他指着钟面问骁骁:“你帮我看看哪里是中心?”两个人一起琢磨了好久,来求助我。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大家纷纷表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左右对折就能找到了。”有的说:“要角和角对折才能找到。”有的人反驳:“这是板,不是纸,不能折的,一折就坏了。”问题一下陷入了僵局,我提示他们:“如果是长方形的纸,折过以后纸上有什么?”远远马上说:“两条线和一个交叉点。”我又提示道:“这两条线我们除了用折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出现呢?”骁骁马上明白了:“用笔画也可以!”问题解决了,张乐成功地将指针装好了。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对话,幼儿自身的体验、感受与教师得到进一步交融与磨合,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还使自己在科艺制作方面的知识、经验、技能、自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在追问式的提问中探讨与挖掘

科艺制作中,老师在与幼儿探讨交流时要常常抛出一些问题诱导孩子去探究。如:在科艺制作“纸陀螺”的活动中,我就在与孩子们的探讨交流中不断追问孩子:“我们知道圆形的中心怎么找了,那方形的陀螺中心在哪里?”“三角形的陀螺中心点该怎么找?”“怎样让你手中的陀螺转得更快?”“同一个陀螺在光滑和粗糙的地面上,哪个转得时间更长?”“为什么彩色的陀螺转动很快时,却只能看见白色?”……在我的不断追问中,孩子们一点点地找出了答案:方形要角对角折2次;三角形要边对边折3次;找准中心点插牙签,手指用力拧转;光滑的地面上陀螺转得时间更长;只能看见白色是因为光学原理。在大量的实践中我发现要引出孩子的思考,教师首先要善于追问,在追问中引导幼儿去发现更奇妙有趣的科学现象,探索更多科艺制作中的奥秘。

但是,追问并不表示一味盲目地追根问底,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打破沙锅”,而是一个从经验入手-寻找原因-发现变化-引伸学习的过程,在彼此激发、分享创造的追问式提问中,教师及时诱发幼儿的互动,进行冷静思考和分析,再将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在对知识的循环往复的“抛接球”练习中达到师幼认知和情感的一致,从而达到共同分享、成长的目的。

四、在探索式的提问中拓展与升华

探索式的提问旨在进一步激发和深化幼儿对科艺制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艺制作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探索式提问,往往能激发幼儿表现出思维的灵感火花和持久浓厚的活动兴趣。例如:科艺制作活动“小小降落伞”,在探索伞儿降落速度的环节中,我提问:“刚才用了两顶降落伞做跳伞比赛,为什么有的降落快,有的降落慢?”浩浩猜:“可能一个是好的,一个伞坏了吧?”迪迪:“是一个伞重,一个伞轻”。老师:“哦?材料都一样!是降落伞哪里的重量不一样呢?”天天叫起来:“是橡皮泥,橡皮泥!”老师:“是吗?橡皮泥重了,伞儿降落得就快。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它降落的速度更慢一点呢?”……“刚才,我们通过试验又发现了新问题,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为什么降落速度不一样呢?请你们课后在游戏区中继续玩一玩、想一想,好吗?”探索式的提问巧妙地把幼儿对科艺制作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拓展、升华为主动的、必然的、持续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逐步走向科学的殿堂。一次科艺制作活动看似已进入尾声,其实恰恰掀起了又一次探索科学奥秘的高潮。

正如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对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在科艺制作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巧妙提问,真诚、耐心地倾听,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理解、解答、反思,这不仅能帮助幼儿构建科学知识,发展动手能力,陶冶艺术情操,还能促进幼儿大胆尝试、合作学习、积极交流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逐步引领科艺制作活动研究走向深入。

上一篇: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研究 下一篇:实施准军事化管理 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