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中的虚无主义

时间:2022-08-29 01:45:54

《永别了,武器》中的虚无主义

摘要:《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 l899~1961)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战后的一份巨作。在小说中士兵亨利和护士凯瑟琳一直尽力想要找到生活的意义,而直到最后亨利和凯瑟琳也无法逃离战争的阴霾,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永别了,武器》中弥漫的悲观的精神状态和迷茫绝望清楚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无望。小说的徒劳和虚无的观点反映在小说情节,角色,和环境气氛等各个角落。

关键词:迷惘的一代 虚无 荣耀 死亡

随着一战的终结,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八次修正法案――禁酒法令。美国作家进入了一个反叛期,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开始出现,这些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他们都在仇恨帝国主义战争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一战过后,这些作家的小说中都极大程度地表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创伤。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这一流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一直仇恨战争,逃避战争,诅咒战争。《永别了,武器》中弥漫的悲观的精神状态和迷茫绝望清楚地表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短片故事作家及散文家,获得过一九五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治病期间和一位名叫阿尼亚斯的美国护士的初恋为后来《永别了,武器》提供了素材。《永别了,武器》描写了一场悲剧的爱情故事,弗瑞德里克・亨利在一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抢救伤员时不幸中弹。在返国的前夕,遇见了护士凯瑟琳。凯瑟琳极度渴望爱情,沉迷在了自己与亨利伪装的爱情之中。随着他们感情的深入,战争似乎也变的遥远起来。亨利逃离了战场,来到瑞士,想要过上和平的生活。而凯瑟琳生下了一个死婴后大出血,亨利虽然一直呆在她身边,直到她离开人世,却对爱的人最后说一声“再见”也开不了口,只能在雨中独自默默地走出医院。

《永别了,武器》中的虚无主义

(一) 亨利抗争未果

对亨利来说,生活是无尽的痛苦。战争摧毁了亨利的期待和梦想,也摧毁了传统价值观。这是万分绝望的后遗症,没有办法能治愈合这种巨大的创伤。这部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描写了斗争的徒劳。开头,亨利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对他来说生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他和凯瑟琳的事只是逢场作戏,无关爱情。就如同凯瑟琳所说:你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不会失去。 (海明威,2004:137)对亨利来说,世界很公平,他不关心战争,所以战争也就忽略了他。有一个叫帕斯尼的司机说:“不是打了胜仗就是胜利……必定要有一方停火才行。为什么我们不停火呢?”(海明威,2004:156)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防空洞被炸开了花。帕斯尼死了,而亨利双腿都严重受伤。这是小说中很有讽刺意味的一幕。似乎暗示着没有人能停止与生活斗争,而不只是战场上的战斗。

在真正爱上凯瑟琳后,基督教就不再是亨利的信仰,他和凯瑟琳的爱情才是他此时唯一信奉的宗教。但是随着凯瑟琳生产过程的继续,亨利觉得越来越不安,他想知道凯瑟琳为什么会死去,但是,死亡对他置之不理。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爱情中,世界麻木的进行着杀戮。最后一章中,亨利明白这个道理后说:“你看你自己干的好事!你死了。你不知道这和什么有关系。你连搞清楚的究竟怎么回事的时间都没有。”小说结尾,当亨利离开医院,他似乎已经接受了凯瑟琳死亡的事实,他明白这些不在他的掌握范围之内。于是他不再天真地想找到任何原因,而只是悄悄走开。因为他明白了: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讲,你总是觉得上了圈套 (海明威,2004:139)。

(二) 凯瑟琳无法逃出宿命

凯瑟琳在小说中是带有浓烈的海明威式英雄的特点。无视社会风俗,对亨利奉献无私的爱。她告诉亨利自己有个未婚夫,在订婚八年的时候上战场牺牲了,她说:“他死了,这事也就结束了。”(海明威,2004:19)亨利说:“这不一定吧。”表达了亨利不确定是否存在来世。而凯瑟琳却肯定没有来世,她说 :“这就是结果了。”(海明威,2004:31)她很后悔当时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没有和未婚夫完婚,现在意识到不管遇到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生活残忍肆意地对待她,而她一直都挣扎生存着,从来没有停止和环境做斗争。凯瑟琳一开始就知道世界上没有神,没有人能帮她走出战争的痛苦。她无私地对亨利奉献自己的爱,用这份爱与世界抗争。在第十六章中,当亨利撒谎,拒绝承认自己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了时,凯瑟琳说:“没有关系,不要告诉我真相,我是说真的。”(海明威,2004:87)凯瑟琳知道真相是什么,同时她又否认真相。她可以在自己脑海里同时存在两种矛盾的念头,接受生活的虚无同时又不放弃斗争。这是一种角色转换,同时也是凯瑟琳和命运斗争的一种方式。在凯瑟琳的一段话中说得很明白“你想要什么,我就想要什么,我的世界里没有我自己了。” (海明威,2004:106). 她无私地对亨利风险,就像牧师在小说开头说的那样“是真爱,也是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

(三) 雷那蒂对生活绝望,沉迷酒色

雷那蒂是意大利的军医,生活放荡不羁。雷那蒂是亨利的好朋友,他擅长引诱女人。如果说牧师是崇尚高尚的情操的话,雷那蒂图的只是片刻的欢愉和肉体关系。和亨利一样,雷那蒂也了解到战争的虚无和自己做事的空洞。但是不同的是,他不是运用知识来解脱,而是通过肉体享乐来宣泄。他更像是“迷惘的一代”的人们,不能找到别的方法来缓解生活的空虚,只相信自己的感官。雷那蒂关心战争和国家,强烈地想要取得功勋,渴望一夜风流。他明白自己做的一切最后都是没有结果的,知道他一把病人治好,那些人就会马上被送回前线。他不是英雄,因为他接受了这一切。就如同他对亨利说的“我从不多想,绝不,上帝知道,我绝不思考,我只做手术。”(海明威,2004:167) 当他停止工作的时候,他发现“整个人都干枯了,空洞了,什么别的都没有。”(海明威,2004:174)。他这样一想就更加受不了,于是什么都不关心了,只想一死了之,来个干净痛快。

海明威认为所有的人,即使是婴儿都是被“与生俱来的困境”(海明威,2004:139)束缚着。如果真有神存在的话是自然和神将死亡和灾难带到了这个世界,而不是人类自身的作用。在这个困境中,所有人都身不由己。“人就象是燃烧的木头上焦灼的蚂蚁,虽然一直在努力,却还是不免要落入火中。”(海明威,2004:326)海明威所表现的世界是一个淡漠,冷酷,荒谬的世界,在其中没有任何生存的意义。所有一切都是空洞和虚无的。在这个缺乏生活真正价值的世界里人们变化成为隔阂,被动和没有目标的存在。生活是一场投入极大精力的孤身战斗,没有原因,没有意义。人只能气愤或者死亡,更或者只能等死。虽然生活没有希望,人却不能服从命运。如同《圣经》里所讲 “一切都是捕风,一切都是虚空。”(传道书Ⅰ,2)懂得地越多,痛苦就越是无穷。

参考文献:

[1]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A Farewell to Arms .Arrow press ltd.,1918.New York :Arrow book ltd.1994

[2]欧内斯特.海明威 (1899-1961) 《永别了,武器》. 西安: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8、

[3]Dong Hengzhuan .A Research on Ernest Hemmingway.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1980.

[5]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The Holy Bible , The Holy Bible: King James Version. 2000.

上一篇:《陋室铭》语言赏析 下一篇: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