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砥砺集体精神成长的技术力量

时间:2022-08-29 12:35:34

主题班会:砥砺集体精神成长的技术力量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班集体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成员虽然不能相互选择,彼此原本也不一定相互认识,但加入同一班级后,在班级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直接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一种工作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认知的、道德的关系;班级内会产生各种群体舆论、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规范,产生各种冲突、合作、依从、压力等社会心理现象。而主题班会是通过集体共同活动和自主解决集体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过程中去唤醒、去建构集体精神力量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手段。

一、共同生活:主题班会的主旨特征

2009年我教初一时曾经组织过一次主题为“克服个人性格弱点,让自己愉快融入班集体”的班会,围绕关于建设幸福班集体开展了一次心理对话体验活动。活动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你理想中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第二板块:我的性格中,离理想班集体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第三板块:给你的同学指出一些值得你学习的亮点;也提出一些他(她)的不足。第四板块:怎样让自己更好更愉快地融入班集体呢?第五板块:小结——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幸福、愉快的班级集体之中;班集体“幸福”的来源是什么?这次班会活动后学生对建设幸福班集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共同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各尽其能奉献集体;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从那次班会的经历中让我想到两个问题:一是主题班会的特征;二是主题班会的价值。

1.主题的灵活性

因生因事因趣——让主题由学生的内心需求而生发,班主任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去提炼归纳。

初一学生在新的集体里,如何更好地让自己愉悦地融入班集体中,体验在集体中的幸福,这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课题,所以班主任适时地选择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感悟班集体“幸福”的来源,让学生对新的集体有归属感,从而有效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从初一到初三会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如,在初一班会课更多传递给学生的是规范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以及良好的班级氛围是集体成长的必要条件。初二班会课更多的会以安全法纪教育、感恩教育、人际交往指导为主;而到了学习紧张的初三,班会课带给集体的意义是一种快乐,一种休闲,一种心理的解压与疏导,一种浓浓的生生情及师生情,当然也有中考的指导。

2.形式的多样性

求新求变求创造——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新颖与变化,班主任的责任在于激励学生去自我创新、自主设计。

还是以那次班会为例:在班主任确立了活动主题后,PPT的制作以及主持人的确立等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四个大组分别以“谦虚、宽容、团结、合作”为关键词的节目表演也都是学生自导自演的,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唱歌、游戏、小品表演、竞赛、案例分析、留言、画画等多样性的主题班会形式切合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学生在集体中学又在集体中展示并体验创作的快乐。

3.内容的针对性

务实务真务效——让学生在有血有肉的生动情节中获得成长启示,班主任的责任要善于从本班级的班情中寻找到有用的素材和故事。

我班的班会课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各组的小品表演,有的会以历史故事为原型,有的就是班级里周围发生的故事,也有的会是语文课本剧的续演。

4.情景的互动性

真实真诚真情——让学生在自然状态和合理情境下获得快乐体验,班主任的责任是把握现场的控制与引导,善于制造合宜的情境。

教师节的那周班会学生会以“Happy Teachers’Day”为主题,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谢,学生到最后在漂流瓶里装满对老师的祝福和感谢,他们用“祝你生日快乐”的音调给老师唱着“教师节快乐”的歌。那时的我是满满的幸福和感谢。

二、能量彰显:主题班会的价值旨归

1.师生平等:让学生充分享受在集体生活中的尊重感

主题班会是让学生尽情展示才华的地方,它既不是单方面的以班主任为中心也不是单纯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班主任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他们在班会中通过这种平等互动而不断推进彼此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班队的主持也不是文艺委员的事情,在这三年也是分梯度地进行。大致分四个步骤:班主任指导文艺委员;两个文艺委员合作开展活动;各组代表和文艺委员合作;各组派代表完成准备,PPT制作,主持等所有活动。

我班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成绩一般的女生就在10月的班会课前,利用周末辛辛苦苦做了课件,但在我的电脑上放不出来,这就意味着不能按照PPT来进行班队活动,当时我也非常抱歉地跟她说只能看着主持稿主持了。但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她在整个班会课上组织做游戏,竞赛抢答、答不出的唱歌表演,活动丰富,和同学的互动非常好,而且主持串联得也很自然到位。她主持的是有关消防知识的班会,在她的鼓动下有一个学生还现场把《北京欢迎你》的歌词改成了消防知识的公益歌曲。整个活动中班级每位同学都开心着,快乐着。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在集体中展示的机会。

2.合作交往,让学生随时感受到集体生活中的愉悦感

主题班会是班级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最佳时机,如何让学生充分发言,关系到班会的成败。这就需要有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找到自信。我班的一匹“黑马”,记得初一第一次听她发言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丫头口齿伶俐,声音甜美,自那次班会课上表扬了她以后,她变成了班会课的活跃分子,演小品有她,朗诵诗歌有她,甚至主持也有她。自然地这种自信也延伸到了她的学习生活中,她也从班级的中等水平慢慢地提升到了领先的水平。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切实将其建设成了内容丰富、构思精巧的集体成长的精神家园。

3.主题引领: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

三年来,班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班会:“读书会——成长的足迹”、“读书活动——生命因你而精彩”等,这些主题活动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4.合理延伸:让学生积极理解到在集体生活中的成就感

每次最后一个环节都是班主任点评时间。对于班主任来说也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它也可以使集体主义教育功能得到延伸。每次点评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专注的眼神时,我心里在想这次班会课又使学生享受了一次集体主义教育的精神大餐。记得2009年那次心理对话体验活动最后,和着Elton John的那首经典歌曲我说道:“人人都要明白:为了班集体我要克服性格弱点,尽力多贡献一点;人人都要经常反思:我给班集体建设贡献了什么?还能再贡献一些什么?人人都要记住:只有我们的内心和谐了,班级才会和谐;只有人人爱班级,我们的班级才会是幸福、愉快的班集体……让人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How wonderful life is while you are in the world.”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学生的理解与感动。

然而主题班会的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如果想通过45分钟时间在某一问题上跟学生达成共识或者让学生有较深的认识,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把主题班会向课外延伸、向平时的学习生活延伸。为了使主题班会得到升华,我要求学生在主题班会后“找事做”:一是要求学生主题班会后写感受,并通过周记的方式交上来检查(这就是有新的思想生成)二是布置相关班干部抽查主题班会后同学们的落实情况。

对学生个体而言,主题班会是他们进步改变的台阶;对于我们整个班级而言,主题班会则是集体成长的精神家园;对于班主任而言,主题班会设计得有创意、召开得有实效,也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的契机。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

上一篇:课堂因有效生成而精彩 下一篇: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