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之方法

时间:2022-08-29 12:16:20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之方法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摘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学习中,朗读理应成为课堂上悦耳、动听的乐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除了通过朗读形式的改变及对朗读的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朗读技巧外,在激发学生个体情感,促进朗读上也有方法可循。下面将结合教材举例。

1 抓重点词、句朗读

(1)联系词义人情。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人情人境。例:“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人教版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朗读时先标出重音符号,这样孩子就注意了“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几个词,再来朗读时,学生就容易将青年观察金鱼的入神着迷读出来了。

(2)拆字形品意蕴。借助会意字的造字特点,帮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例读“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题时(人教版第七册),教师先板书“月”,问学生:“当它作为一个部首时有什么含义?”学生谈到部首月与人的身体一部分有关;再板书另一个“月”,缎成一个“朋”,问学生:“根据部首月的特点,现在你认为什么是‘朋’,什么是‘朋友’?”这样,学生对“朋友”包含的胆肝与共、患难相知有了更深的感受。当再请学生读“她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情感自然充沛了许多。

2 体验朗读

(1)换位体验朗读。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人教版《丑小鸭》)教师问:“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有什么感受?”把学生带人丑小鸭的境遇之中,当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丑小鸭时,恐惧与无助的悲悯就读出来了。

(2)唤起生活体验朗读。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再以《丑小鸭》为例,文中讲丑小鸭被“冻僵”了。因为这个词是学生不太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问:“冬天时你的手有没有特别冷的时候?”“那是什么滋味?”当学生回忆到自己被冻的感受后,再体会“冻僵”时感受就更为深切,读“冻僵”的语气也便不一样了。

(3)表情、动作朗读。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读出感情。“罗丹左右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人教版第八册《全神贯注》)朗读这样的段落时让孩子配上动作、表情,容易在孩子内心激起共鸣,罗丹全神贯注就读出神韵了。

3 想象朗读

激发想象,丰富文本。可以引导学生从被朗读主体的动作、神态、语言,从耳听、鼻嗅、口尝、手摸等方面多角度想象,体味文字背后的画面、蕴涵的不同情感。以人教版《三个儿子》为例:“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想要二年级的学生把这两句话读出效果,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象后,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三位母亲提着沉沉的水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连走路的脚步都不稳的画面,朗读时“可重啦!”“直”的语气就读出来了。

4 看画面朗读

画面展示鲜活的形象,借助画面通过视觉给人以内心的深深震撼。“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人教版第八册《普罗米修斯》)当学生自由读,有一定感情基垫后,出示普罗米修斯肝脏被鹫鹰啄得浑身鲜血淋淋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普罗米修斯所忍受的残酷惩罚、不畏、勇敢牺牲的精神所震撼。在学习这一课中,学生读这一段落读得最动隋。

5 辨别标点符号朗读

不同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同含义,包蕴着不同情感,通过分析标点符号,可以正确把握句段,从而读得更准确、更有感情。“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人教版《普罗米修斯》)读之前,问学生这段话中有什么符号?该怎么读?这样当学生朗读时就注意了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普罗米修斯的大义凛然、坚定便通过读展现出来。

6 点评促进朗读

以巧妙的点评促进学生的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调动着学生读的兴趣,营造着课堂读的氛围,同时也点拨了学生朗读技巧。如读“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人教版《普罗米修斯》)时,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读的语调要低,老师的一句“你对普罗米修斯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我都能听见,何况宙斯?”的点评立刻使学生注意了语调要与一般的朗读不一样。又如《三个儿子》中,学生开始读三个母亲提水桶往家走的语句时,读得很轻松,老师点评:“你们的力气很足,但妈妈们很累,要走走停停,所以要读慢些”。这样在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读的质量就有了提高。

除此之外,配乐朗读、补充资料朗读、换词比较朗读、教师示范引领朗读等策略也能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上一篇:《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