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8 11:40:32

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使我县党员队伍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基本情况

__县辖7乡1镇5个国营农牧场,76个村(队)。共有基层党委16个,机关工委1个,党组17个,总支12个,支部285个,6个社区居委会。县直部门79个;中小学校60个,党组织数51个;乡镇站所122个,党组织数3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6个。全县共有党员5945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541名,农牧民党员2172名,女党员1455名。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载体,搭建党员为民服务的平台。自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县委为全县2075名农牧民党员门前钉挂了“共产党员户”标牌,为全县5704名党员专门制作了“我是党员,我光荣”新年节日贺卡,对农村党员重点突出“八个一”(即每名党员负责一片责任区,包一个工作岗位,联系一个致富能手,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扶持一户扶贫户,承诺办一件好事,提出一个好主意,反映一个新问题),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今年,又将“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延伸到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中,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评比”活动;在学校教师党员中开展知识讲座、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搭建了党员为民服务的平台。

二是分类管理,找准党员先进性的自身定位。实行农牧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发挥各自特长。针对以往对全体党员提出规范和要求高度一致致使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实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根据农村党员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年龄大小、身体状况,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划分为致富类党员、生活困难类党员、年老体弱类党员、思想落伍类党员及流动党员等五种,区分党员的不同特点和情况,使党员找准自身定位,广泛开展党员承诺活动,明确相应职责,发挥各自特长,从而也使得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党员和基层群众素质教育,促进一批规模种养产业的形成,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莫乎尔乡贝母种植已形成基地,成为__县最有影响、技术领先和颇具规模的药材种植基地。阿尕尔森乡“山香红”牌苹果基地,通过建立“山香红”林果网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林果业。塔斯托别乡大白菜种植基地远近闻名,远销哈萨克斯坦;阿克吐别克乡哈雷村西瓜种植基地,牛场、羊场水稻种植基地,阿克吐别克乡建立了天山马鹿养殖基地等都已成为特色和规模经济。各族农牧民群众充分利用县委创造的各种途径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创办玉米制种协会、白菜协会、贝母协会、林果协会等,建立了储金会,劳务输出公司,成长出了一批农村经济合作人。

三是注重教育,提升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为全县2075名农牧民党员分汉、哈、维三种语言文字人手分别征订了一份《农村百事通》(汉)或《农牧科技》(哈)、《农村科技》(维)等实用农业科普杂志,对科普杂志的发放、使用情况建立了回访工作制度,确保了杂志的使用性和效果,激发了农村党员致富创业的热情。同时,开展“万册图书进村”活动,投入资金10万元,为全县36个村队配置图书1万余册,内容涉及种养殖、健康医疗、卫生保健、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为农户发放《务工手册》、《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手册》6.5万册。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拓宽农牧民增收的信息渠道,县委投入10余万元免费为全县100余户头脑灵活、进取心强、致富思路宽、带动辐射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安装了“三农”信息e点通网络,信息内容涉及农村党建、党员电教、农产品信息、农技知识、远程教学、文化娱乐、优质生活等多档栏目。实施“三农”信息e点通工程以来,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模式,带动和辐射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热情和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为农牧民党员征订科技图书,开展“万册图书进村”活动、实施三农信息e点通工程等,大力宣传科技致富信息,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模式,探索农村党员教育新途径。带动和辐射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热情和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四是推广履诺,激发党员创优热情。认真推广党员承诺履诺活动。以“我是党员、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为总要求,针对农村党员、社区党员、机关党员、企业党员的不同特点,对照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承诺内容,做出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自律承

诺,建立公示、整改等制度,使广大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结合“七一”表彰推荐,在全县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即评选10名工作能力最强的村队党支部书记、10名表现突出的农牧民上岗党员、10名“双带”较好的农牧民致富能手、10名最佳农村经纪人、10名优秀党员科技示范户,营造了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通过党内评先评模,发现、培养党内典型,总结、宣传先进事迹,用模范人物激励广大党员,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五是主动培养,破解农村党员数量少的难题。积极改变过去基层党组织坐等有入党愿望者上门申请的传统做法,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采用“倾斜法”,破解部分村党员数量偏少难题。通过公推公选农牧民优秀人才,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级基层党组织对本地先进人群实行以摸底调查表和建立花名册为主要内容的“一表一册”工作制,详细了解农村先进人群的数量、分布情况、所占比重、分析培养前景以及思想动态,制定发展党员规划。20__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较往年有所壮大,申请入党人有780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人数达300多人次,通过计划调控,结构更趋合理。20__年新发展党员264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80%,女党员87人,少数民族党员157人;文化程度与往年相比有所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以上;对全县75个村(队)党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实行档案管理,动态监控,对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向有关乡(镇)场党委下发《预警通知书》,对不发展党员问题限期解决。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责任追究制,凡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当年不能评优,出现两个以上此类党支部的乡(镇)场,其党委当年不能评优。解决了个别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空白”的现象。

六是健全服务,建立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为做好外来流动党员管理,积极引导外来流动党员找到所在地党组织,在县委组织部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在乡(镇)场、县直机关单位建立党员服务站13个,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村队及社区建立党员服务分站58个,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接纳、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基地”,服务群众的“窗口”,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咨询、权益保障等服务,同时通过网站刊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公开信”,并在建筑工土、集体贸小区、居民小区、主要街道张贴。使5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党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利用节庆期间流动党员返回的有利时机,组织力量开展对流动党员队伍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并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使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实行《流动党员跟踪管理联系卡》,定期对跟踪联系管理情况作详细登记。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和信息库,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七是开展帮扶,健全党员关怀机制。

建立了以党员培训制度、党内扶持制度、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党内走访慰问制度、党内结对帮扶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关怀”机制,让全县5745余名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党员、村离退职老干部感受到了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在元旦、春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带队,对老党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以及村离退职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春节期间,各级党组织共慰问下岗失业、生活困难、老党员7万余元。同时认真落实三老人员政治生活待遇,通过自治区、自治州、县财政拔款,每季度及发放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款。对265年名老党员、41名老干部、12名老模范发放慰问金35万余元。同时在春耕生产时期,为生活困难党员购买生产资料、种子等,解决实际困难。为了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全县5704名党员专门制作并寄送了“我是党员,我光荣”节日贺卡,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和祝福。

八是规范建设,引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摸清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人数和分布情况,并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为组建新的党组织打下基础。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的要求,搞好规范化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找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建立了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机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非公有制企业教育和关心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由党支部向企业主提出建议,将党员安排到关键岗位上当骨干,挑大梁遇到任务时,让党员打头阵、当先锋,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同时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归属感和服务意识,鼓励党员多提合理化建议,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在推动工作上,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探索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从事组织工作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

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组织关系转移难。流动党员在参加组织活动上存在落实难、经常教育坚持难的问题。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党员的增多,部分流动党员主动性不强,组织引导也不能避免使部分流动党员成为“边缘党员”。

乡镇组织

人事干部队伍不稳定、机关、站所干部人才流失严重。干部外调较多,引进人才又难,部分村队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农牧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模糊认识,认为目前党员“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对村里的事不闻不问。村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劲不足。大中专毕业生、回乡青年、复转军人等因为村里没有留人的良好环境,导致人才大量外出,后备干部无适当人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推进。四、下一年工作思路

1、改进党员教育机制,完善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健全党员关怀服务机制。按照“以载体促党员作用发挥”的工作思路,深化和拓展“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实施“1+1”联系卡制度,增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将党员自身的工作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与评判之中,融入于主动联系群众之中。

2、继续开展农村党员素质工程。通过科技入户工程,使农村党员通过科技素质教育培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推广一批种植、养殖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基地、规模较大、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村,通过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增强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同感和需求感,树立党员和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

3、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实现“双赢”。确保“两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做到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的单建率和巩固率达到两个100%,规模以下“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位建立党组织。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深入落实《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实施办法》,注重挑选那些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党务工作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来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开展非公企业“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从宣传、规范和管理入手,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老板的引导。通过联合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站,使党员受教育率达到100%;尽可能消除“隐形”和“口袋”党员。重点培育一批“两新”党建先进典型。

4、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外出流动党员建立“五项制度”:一是“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每名机关或村队干部联系一名流动党员,及时汇报反馈相关情况。二是实行登记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属地村(社区)党组织报告,填写《外出流动党员登记表》,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职业以及联系方法。三是谈话制度。流动党员所属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前和每次回乡,要与党员进行谈话。四是思想汇报制度。流动党员每年至少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两次。五是补过组织生活制度。每年以党支部为单位,利用农村大忙、春节前后对外出回乡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对流动党员创新教育活动载体,热情服务,积极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

5、不断拓展源头,严格发展党员标准。充分运用建立起的农牧民优秀人才库,在回乡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农村先进人群中,优先把生产经营能手、回乡青年、复转军人、35岁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对农村优秀分子采取结对子、定期走访、组织现场示范交流、科技培训、提供致富项目、资金、生产资料等形式,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帮带,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帮带与培养,认真实施发展党员“培源强基”工程,使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得到“双加强”;进一步增强工作严肃性,使发展党员程序和入党手续得到“范”;进一步健全发展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使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得到“双改进”;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使发展党员结构和党员队伍结构得到“双优化”。

6、加大农牧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落实力度。加大对机关党建工作典型示范选树。进一步实现中学生业余党校制度上的创新。在巩固已有教育教学阵地的基础上,根据发展要求继续创设符合青年学生成长特点的学习场所、活动阵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辟和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使更多的中学生接受党校教育。积极争取各种教育资源对中学生业余党校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上一篇:税务分局工会工作总结 下一篇: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思考(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