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干部科学发展观调研文章

时间:2022-08-28 10:59:05

财政局干部科学发展观调研文章

20__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面临着产销大幅回落、库存急剧增加、资金流转不畅、融资日益困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企业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业被迫停产,给我县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较大困难,直接影响着县委、县政府“率先达小康、建设新__”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县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各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扶持企业力度,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或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影响。

一、全面落实中央减税政策

积极落实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政策,新增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加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切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鼓励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扩大规模,活跃市场;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财税措施,采取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率或政府财政补贴的积极政策,鼓励居民购买住房。

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通过向上争取或县财政安排科技投入或贴息资金,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支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创新,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研发动态、科技咨询和产学研沟通渠道,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加大对企业创名牌、争知名的奖励扶持力度。

三、支持重大税源企业发展

保民生、促发展都需要有大量的财力保证,要发展经济就要首先将县内经济的重点企业、税源大户、骨干企业的困难放在首位。政府引导,银企协作要更加具体,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具体金融机构挂钩,提高银企合作成功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通过建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或财政贴息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协助企业渡过困难。同时,县应利用国家鼓励投资的有利时机,全面整合县内的小规模钢铁、小玻璃、小制造,通过建立联合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避免成为新一轮国家节能减排等政策的牺牲品。

四、加大乡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土地指标投入。近年来利国、柳泉、柳新等工业园区进驻企业较多,对税收贡献大大高于开发区内企业,但由于镇级资金有限,融资力度较弱,县级投入较小,园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已大大制约了企业发展。东南钢铁、伟天化工等一些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因镇级园区规模小、土地指标少而无法进一步扩大投资,做大作强。要让重点镇级工业园区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投入等政策上等同于开发区,通过不同园区间的发展对比提速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规模。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见底,经济下滑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经济走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财政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今年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遇到的困难会更大。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率先达小康,建设新__”的战略目标,以推动经济发展、壮大地方财力为着力点,以建立惠及千家万户的公共财政为落脚点,勤奋努力,扎实工作,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坚持以支持发展为中心,培植壮大财源。坚持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支持培植板块经济,提升产业集聚度,着力打造“一区三园”品牌效应,工业发展围绕“创业倍增”目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二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抓住省委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壮大骨干财源。三是支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同时,促进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工作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五是支持银企合作,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融资,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六是全力支持招商引资,鼓励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支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对财政贡献大的财源项目,努力构建基础稳固、支柱有力、后续强劲、持续增长的财源体系,提高税源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断壮大县域、镇域财源,全面推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协调,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统筹预算内外财力,量入为出。完善收入分配办法,合理安排预算收支,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增强与民生有关的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向“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通过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三是推进财政改革,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要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问效全过程的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涉农、社保等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跟踪问效,建立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逐步推行标准预算、责任预算、绩效预算、公众预算制度,完善接受监督形式。二要深化财政集中收付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收付范围,逐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促进财政资金收付更加规范,资金使用更加高效。三要深化非税收入改革。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应收尽收。坚持统筹安排税收和非税收入,逐步规范收支行为。四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五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完善国有资产处置和产权交易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保值增值。

上一篇: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商务工作发展调研思考 下一篇: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