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书稿加工 评说编辑功夫

时间:2022-08-28 10:47:35

聚焦书稿加工 评说编辑功夫

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活动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于2014年组织发起的,今年是第二届,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出版质量管理专项活动,促进精品创作生产。这项活动不仅受到了总局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和中国编辑学会的指导与帮助,也得到了各出版单位的积极响应。2014年在举行颁奖活动的同时,主办方还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就“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专题进行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业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今年的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活动于7月初启动,我们不断收到来自出版集团或出版社的反馈信息,大家对活动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与支持。截至8月底,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来自80多家出版社的210份报名资料,与去年基本持平。符合参评条件的图书审读报告共计176份,其中社科类103份,科技类28份,古籍文献类22份,少儿类23份。

在组织评审的过程中,各评审专家表达了参加这个活动的激动心情,并大力评价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等环节,共评出第二届(2015年度)全国优秀审读报告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1名,优秀奖25名(获奖名单附后)。

本次评选活动参评材料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古籍文献类参选图书审读报告大幅度增加。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山书社、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均为本次评比活动报送了大量古籍文献类审读报告。由于古籍文献类图书卷帙浩繁、审读过程持续时间长、审读报告篇幅普遍较大,本次评选特将古籍文献类审读报告单独分为一类。

二是审读报告的种类相比上届有了较大的优化,尤其是科技类、少儿类等种类不仅数量上有所提升,在质量上同样可圈可点。编辑们在总结上届评比活动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整理审读报告的评比资料。这些审读报告评比资料书写规范、三审三校细致入微,反映了责任编辑在审读过程中的扎实功底,突出了各社自有的特色。

三是大学高校类出版单位表现依旧踊跃。转企改制后,大学社在转型发展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立足自己的专业做深做专,并将学术精神贯穿到出版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审读报告评选活动,他们释放出了自信,积极踊跃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都精心准备,积极迅速地选送了高品质的优秀审读报告,这些审读报告审读过程细致、质量上乘,均体现了责任编辑扎实的业务能力。

四是本次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不少业务能力较强的年轻编辑。虽然工作年限不长,但从报送的资料来看,他们撰写的审读报告均能反映出其所具备的编辑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

五是有一些编辑连续参加本活动。如民主法制社的庞从容,是去年的一等奖获得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陈东枢。充分表明了一些出版社和编辑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当然本活动也切实推动了出版社的编辑流程和编辑业务的规范化。

六是大社名社管理规范。审读报告质量充分反映出一批出版社管理规范、流程细致,对编辑的考核严谨,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当然,在活动动员与推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与问题:一是出版社领导虽然高度重视,但碍于平时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合适的产品进行推荐,只得放弃;二是编辑考核压力过大,对类似的评选有心无力。

上一篇:EVA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美德读本